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最全的欧美大片,日本hiphop大师yokoi,巜人妻私密按摩师3


查辭海

 部首檢索 拼音檢索 近義詞 反義詞 語造 辭海百科
楊萬里詩詞作品集:
小池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宿新市徐公店 舟過安仁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稚子弄冰 新柳 夏夜追涼 桑茶坑道中 秋涼晚步 初秋行圃 三江小渡 初入淮河四絕句·其三 寒食上冢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后雪二絕句 昭君怨·詠荷上雨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 武陵春 昭君怨·賦松上鷗 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 初入淮河·選一 曉行望云山 憫農 初入淮河四絕句 泊平江百花洲 八月十二日夜誠齋望月 宿靈鷲禪寺 憶秦娥(初春) 歸去來兮引 浯溪摩崖懷古 過百家渡四絕句 讀嚴子陵傳 水調歌頭(賀廣東漕蔡定夫母生日) 念奴嬌(上章乞休致,戲作念奴嬌以自賀) 左藏南庫西廡下紙合負暄戲題 阻風鄉口一日,詰朝船進,雨作,再小泊雷江 阻風鄉口一日,詰朝船進,雨作,再小泊雷江 阻風鄉口一日,詰朝船進,雨作,再小泊雷江 阻風泊舒州長風沙 走筆送趙正則司戶來訪皈覲親庭 紫牡丹二首 紫牡丹二首 酌惠山泉瀹茶 燭下瓶中江蠟二梅 燭下和雪折梅 晝睡聞鴈 舟中戲題 舟中午睡 舟中晚酌二首 舟中晚酌二首 舟中奉懷三館同舍 重九後二日同徐克章登萬花川谷,月下傳觴 仲良見和再和謝焉四首 仲良見和再和謝焉四首 仲良見和再和謝焉四首 仲良見和再和謝焉四首 中秋病中不飲二首,後一首用轆轤體二首 中秋病中不飲二首,後一首用轆轤體二首 炙蒸餅 至永州城外 至日前思親 趙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趙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趙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趙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趙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趙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趙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趙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趙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趙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招陳益之、李兼濟二主管小酌·益之指蠶豆云 贈寫真劉敏叔秀才二首 贈寫真劉敏叔秀才二首 贈尚長道簽判 贈臨川嚴泰伯秀才 蚤謁景靈宮聞子規 早行鳴山二首 早行鳴山二首 早炊童家店 糟蟹六言二首 糟蟹六言二首 再和錯綜其韻 云際寺前山頂卻望幡竿、鷓鴣諸山二首 云際寺前山頂卻望幡竿、鷓鴣諸山二首 月下梅花 元舉叔蓮花 寓仙林寺待班戲題 玉井亭觀白蓮二首 玉井亭觀白蓮二首 雨後獨登舍北山頂 又題鄭店立春後一日 又和春雨 又跋簡齋與夫人帖 尤延之和予"新涼五言,末章有"早歸山林"之 詠酥 已酉上元後贈劉子才 乙未和楊謹仲教授春興 乙卯春日,三三徑行散有感 乙丑改元開禧元日 移瑞香花斛 謁永佑陵,歸途游龍瑞宮、觀禹穴 野菊 雪後寄謝濟公、材翁聯騎來訪,進退格 薛舍人母方氏太恭人挽章二首 薛舍人母方氏太恭人挽章二首 徐夕留子上、伯玉、子西小酌 新暑追涼 新晴西園散步四首 新晴西園散步四首 新晴西園散步四首 新晴西園散步四首 新晴 謝張子儀尚書寄天雄附子北果十包 謝余處恭送七夕酒、果蜜食化生兒二首 謝余處恭送七夕酒、果蜜食化生兒二首 謝葉叔羽總領惠雙淮白二首 謝葉叔羽總領惠雙淮白二首 謝譚德稱國正惠詩 謝木韞之舍人分送講筵賜茶 謝淮東漕虞壽老寶文察院寄詩二首 謝淮東漕虞壽老寶文察院寄詩二首 攜酒夜餞羅季周 曉坐多稼亭 小飲俎豆頗備江西淮浙之品戲題二首 小飲俎豆頗備江西淮浙之品戲題二首 薌林五十詠·竹齋 薌林五十詠·西崦 薌林五十詠 薌林五十詠·文杏塢 薌林五十詠·退齋 薌林五十詠·通幽徑 薌林五十詠·桃李蹊 薌林五十詠·歲寒亭 薌林五十詠·松湖 薌林五十詠·山齋 薌林五十詠·三老亭 薌林五十詠·柔桑陌 薌林五十詠·企疏堂 薌林五十詠·南埭 薌林五十詠·幕翠庭 薌林五十詠·梅坡 薌林五十詠·連輝觀 薌林五十詠·梨花原 薌林五十詠·菊坡 薌林五十詠·駕月橋 薌林五十詠·槐陰墿 薌林五十詠·黑坳 薌林五十詠·過花橋 薌林五十詠·瓜田 薌林五十詠·鵝篆灘 薌林五十詠·讀書堂 薌林五十詠·碧梧 薌林五十詠·碧蘆淙 鮮魚潭登舟 夏月頻雨 夏夜喜雨 夏夜翫月 細雨 戲贈子仁侄 戲題水墨山水屏 戲嘲金燈花上皂蝶 羲娥謠 溪邊回望東園桃李 西齋睡起 西湖晚歸 戊戌正月二日雪作二首 戊戌正月二日雪作二首 午憩堆錢嶺 午過橫林,回望惠山二首 午過橫林,回望惠山二首 無訟堂觀檐間蛛絲 烏臼燭 臥治齋盆池 為牡丹去草 為崇辨法澐師作"林野"二大字 望清遠峽 望橫山塔 往安福宿代度寺 萬安出郭早行 晚衙野望 晚興 晚興 晚宿小羅田四首 晚宿小羅田四首 晚宿小羅田四首 晚宿小羅田四首 晚日二首 晚日二首 晚涼散策二首 晚涼散策二首 晚立普明寺門,時已過立春,去除夕三日爾, 晚過黃州鋪二絕 晚過黃州鋪二絕 晚皈再度西橋四首 晚皈再度西橋四首 晚皈再度西橋四首 晚皈再度西橋四首 晚春即事二絕 晚春即事二絕 晚步追涼二首 晚步追涼二首 挽鄒彥明 宛陵道中 桐廬道中 同子文、材翁、子直、蕭巨、濟中元夜東園望 同子文、材翁、子直、蕭巨、濟中元夜東園望 同主簿叔暮立 同岳大用撫干雪後游西湖,早飯顯明寺·步至 同岳大用撫干雪後游西湖,早飯顯明寺·步至 同岳大用撫干雪後游西湖,早飯顯明寺·步至 同岳大用撫干雪後游西湖,早飯顯明寺·步至 同尤延之、京仲遠玉壺餞客二首 同尤延之、京仲遠玉壺餞客二首 同三館餞王恭父監丞,分韻,予得何字 同李簿養直登秋屏 同次公觀細陂,小坐行店 田家樂 題朱伯勤千峰紫翠樓 題趙昌父山居八詠·青氈堂 題曾無已所藏高匹紙、蔡君謨歐公筆跡 題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閣詩真跡二首 題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閣詩真跡二首 題南海東廟 題鞏仲至修辭齋 題贛州重建思賢閣 塘閘 太令人田氏挽辭二首 太令人田氏挽辭二首 鎖宿省中,心氣大作,通昔不寐·得兩絕句 鎖宿省中,心氣大作,通昔不寐·得兩絕句 歲暮皈自城中,一病垂死,病起遣悶四首 歲暮皈自城中,一病垂死,病起遣悶四首 歲暮皈自城中,一病垂死,病起遣悶四首 歲暮皈自城中,一病垂死,病起遣悶四首 宿四望山下,望廬山 宿龍回 宿湖甫山 宿峨橋化城寺二首 宿峨橋化城寺二首 宿度息 宿長林 宿白云山奉圣襌寺 送趙民則少鹽提舉二首 送趙民則少鹽提舉二首 送趙寬之排岸之官章貢 送章德茂少卿使虜 送項圣與詣太常 送伍耀卿監廟西歸 送翁志道 送談星辰吳山人 送盧山人二首 送盧山人二首 送客歸至郡圃殘雪銷盡 送胡季永赴漕 送何主簿歸豐城 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監稅 四月二日進士唱名,以省試官待罪·殿廬遇林 水西野店皆不著宿夜抵石山虛 霜露 視旱憩鏡田店 視旱過雨 食雞頭子二首 食雞頭子二首 食車螯 時眺 十六月夜再同子文、巨濟、李叔粲南溪步月 十二月二十一日迎春 詩人王季廉挽詩 芍藥初生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順伯、林景思游湖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順伯、林景思游湖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順伯、林景思游湖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順伯、林景思游湖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順伯、林景思游湖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順伯、林景思游湖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順伯、林景思游湖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順伯、林景思游湖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順伯、林景思游湖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順伯、林景思游湖 上已日予與沈虞卿、尤延之、莫仲謙招陸務觀 上岑水嶺二首 上岑水嶺二首 山居雪後二首 山居雪後二首 閏三月二日發船廣州來歸亭下之官憲臺 入上饒界·道中野酴醾盛開二首 入上饒界·道中野酴醾盛開二首 入長安閘 壬子正月四日後圃行散四首 壬子正月四日後圃行散四首 壬子正月四日後圃行散四首 壬子正月四日後圃行散四首 壬戌人日南溪暮景三首 壬戌人日南溪暮景三首 壬戌人日南溪暮景三首 秋晚過泉口 秋山二首 秋山二首 秋日早起 秋日早起 秋日晚望 秋浦登舟,阻風泊池口 秋涼晚酌 清明日欲宿石門,未到而風雨大作,泊靈星小 清明日欲宿石門,未到而風雨大作,泊靈星小 清明日欲宿石門,未到而風雨大作,泊靈星小 清明日欲宿石門,未到而風雨大作,泊靈星小 清明日欲宿石門,未到而風雨大作,泊靈星小 清明日欲宿石門,未到而風雨大作,泊靈星小 錢仲耕殿撰侍郎挽詩二首 錢仲耕殿撰侍郎挽詩二首 憩分水嶺望鄉二首 憩分水嶺望鄉二首 七夕新涼 陪留守余處恭、總領錢進思、提刑傅景仁游清 陪留守余處恭、總領錢進思、提刑傅景仁游清 陪留守余處恭、總領錢進思、提刑傅景仁游清 農家嘆 擬進士金波麗鳷鵲詩 南望合皂山 明發韶州過赤水渴尾灘 六月六日小集二首 六月六日小集二首 靈山 臨平解舟 連日二相過史局,不到省中,後園杏花開盡 連嶺遇雨 李圣俞郎中求吾家江西黃雀醝法,戲作醝經遣 老眼廢書有嘆 蘭溪女兒浦曉寒 看筍六言 久旱禱雨不應,晴天忽落數點 九日中軍送白菊 凈遠亭午望二首 凈遠亭午望二首 景靈宮聞子規 進退格寄張功父、姜堯章 金鳳花 解舟棠陰砦 蔣蓮店有書柳子厚寄吳武陵琴詩三讀敬哦五言 將至地黃灘 將睡四首 將睡四首 將睡四首 將睡四首 甲申上元前聞家君不快,西歸見梅有感二首 甲申上元前聞家君不快,西歸見梅有感二首 寄題鄒公橋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詠精舍 寄題張縣尉敬之南昌官寺重新子真祠堂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水簾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蘆葦林 寄題蕭邦懷少芳園 寄題天臺臨海縣白鶴廟西泉和韓子云惠詩 寄題南城吳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倉 寄題龍泉李宗儒、師儒槐陰書院 寄題劉巨卿家六詠·西隱 寄題程元成紛事山居三詠·秀野堂 記夢三首 記夢三首 記夢三首 積雨新晴,鴐幸聚景園擬口號 積雨小霽 黃菊 淮河中流肅使客 懷古堂前小梅漸開四首 懷古堂前小梅漸開四首 懷古堂前小梅漸開四首 懷古堂前小梅漸開四首 洪丞相挽辭二首 洪丞相挽辭二首 和張功父送黃薔薇并酒之韻 和張倅子儀送鞓紅、魏紫、崇寧紅醉、西施四 和張倅子儀送鞓紅、魏紫、崇寧紅醉、西施四 和元舉叔見謝載酒之韻二首 和元舉叔見謝載酒之韻二首 和巖州添倅趙彥先寄四絕句 和巖州添倅趙彥先寄四絕句 和巖州添倅趙彥先寄四絕句 和巖州添倅趙彥先寄四絕句 和蕭伯振見贈 和同年李子西通判 和馬公弼夜雨 和李天麟秋懷五絕句 和李天麟秋懷五絕句 和李天麟秋懷五絕句 和李天麟秋懷五絕句 和李天麟秋懷五絕句 和皇太子梅詩二首 和皇太子梅詩二首 和侯彥周知縣招飲 和昌英叔覓松枝作日棚 合路馬坊,年年四月殿前諸軍牧馬於此,十月 濠原路中 壕上感春 寒食雨作 過翥山渡 過鄭步 過雙陂 過瘦牛嶺 過沙頭三首 過沙頭三首 過沙頭三首 過三衢,徐載叔采菊載酒,夜酌走筆二首 過三衢,徐載叔采菊載酒,夜酌走筆二首 過平公橋 過甓社諸湖,進退格,東西長七十里,南北闊 過髦塘渡 過池陽,舟中望九華山 過安仁岸 癸丑正月新開東園 歸路過南溪橋二首 歸路過南溪橋二首 觀雪二首 觀雪二首 瓜州遇風 古風敬餞都運煥章雷吏部祗召入覲 姑蘇館上元前一夕觀燈 庚申東園花發二首 庚申東園花發二首 給事葛楚輔、侍郎余處恭二詹事招儲禁同寮沈 高郵野望二首 高郵野望二首 賦金盤露、椒花雨 放船 多稼亭上望三山,中峰獨秀而低 讀武惠妃傳 讀唐人于濆、劉駕詩 丁酉皿月十日之官毗陵,舟行阻風,宿椆陂江 丁酉皿月十日之官毗陵,舟行阻風,宿椆陂江 登南州奇觀,前臨大江浮橋,江心起三石臺, 登南州奇觀,前臨大江浮橋,江心起三石臺, 德遠叔坐上賦肴核八首銀杏 德遠叔坐上賦肴核八首糖霜 得壽仁、壽俊二子中涂家書三首 得壽仁、壽俊二子中涂家書三首 得壽仁、壽俊二子中涂家書三首 道傍小松 禱雨報恩到翟園四首 禱雨報恩到翟園四首 禱雨報恩到翟園四首 禱雨報恩到翟園四首 代錢塘宰莫子章賀皇太子生辰 答陸務觀佛祖道院之戲 次奉少游梅韻 春夜孤坐三首 春夜孤坐三首 春夜孤坐三首 春曉三首 春曉三首 春曉三首 春盡有感 春寒初晴 垂虹亭觀打魚斫鱠四首 垂虹亭觀打魚斫鱠四首 垂虹亭觀打魚斫鱠四首 垂虹亭觀打魚斫鱠四首 除夜小飲,嘆都下酥乳不至 除夜宿石塔寺 初夏日出且雨 初三日游翟園 出城途中小憩 程泰之尚書龍學挽詞二首 程泰之尚書龍學挽詞二首 丞相周公招王寄以長句 晨炊皂徑 晨炊叱馭驛,觀海邊野燒 昌英叔門外小樹木犀早開 側溪解纜 殘雪 泊流潢驛,潮風大作二首 泊流潢驛,潮風大作二首 丙寅人日送藥者周叔亮歸吉水縣 碧瑤洞天 碧落洞四首 碧落洞四首 碧落洞四首 碧落洞四首 跋汪省干詩卷二首 跋汪省干詩卷二首 跋淳溪汪立義大學致知圖二首 跋淳溪汪立義大學致知圖二首 岸樹二首 岸樹二首 宿池州齊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處 醉筆呈尚長道 走筆和袁起巖元夕前一夜雪作 自生米小路出舞陽渡 子上弟折贈木犀數枝,走筆謝之 子年劉郎寫余老貌求贊 追和尤延之檢詳紫辰殿賀雪 朱伯勤同子文弟、幼楚侄來訪,書事 舟中追和張功父賀赴召之句 舟中元夕雨作三首 舟中元夕雨作三首 舟中元夕雨作三首 舟中雨望二首 舟中雨望二首 舟中望羅浮山 舟中晚望二首 舟中晚望二首 舟過楊子橋遠望 舟過望亭三首 舟過望亭三首 舟過望亭三首 舟過德清 舟過大通鎮 中秋雨過月出 至永和 至後十日雪中觀梅 趙村 霅溪 贈盱江謝正之 贈歸宗長老道賢 贈法才師 早發建安寺過大擽 早炊楊家塘 月午 遠樹 豫章光華館苦雨 雨足,曉立郡圃荷橋 雨中道旁叢竹 雨中出湖上送客 雨後登度雪臺 余于沂流至安仁 又和梅雨 夜過五牧 夜泊英州 夜泊曲灣 夜泊釣臺小酌 野店多買花木瓜 雪中看梅 雪齋出城 休日登城 休日 新涂拋江 辛丑正月二十五日游蒲澗晚歸 謝襄陽帥楊侍郎轆轤體 謝王恭父贈梁杲墨 謝唐德明惠箏 謝邵德稱示淳熙圣孝詩 謝人送常州草蟲扇 謝親戚寄黃雀 謝李君亮贈陳中正墨 謝從善挽詞 謝傳宣州安道郎中送宣城筆 謝曹宗臣惠雙溪集 曉坐臥治齋 曉坐 曉行山煙 曉入秘書省,過三橋 曉過石門回望凈慧塔 曉發黃巢磯芭蕉林中 曉登子城 小醉折梅 小齋晚興 小憩栟楮 小瓶梅花 小立凈遠亭 小泊新豐市 薌林五十詠·醉石 薌林五十詠·折蔬亭 薌林五十詠·寓齋 薌林五十詠 薌林五十詠·有山堂 薌林五十詠·藥欄 薌林五十詠·雪臺 薌林五十詠 薌林五十詠·聽水亭 薌林五十詠·海棠洞 薌林五十詠·柑子園 薌林五十詠·芙蓉沜 薌林五十詠·放魚磯 薌林五十詠·泛宅 薌林五十詠·東皋 薌林五十詠·叢桂 薌林五十詠·北垞 薌林五十詠·百花洲 薌林五十詠·白鶴亭 夏夜誠齋望月 戲作司花謠呈詹進卿大監郎中 戲用禪觀答曾無逸問山谷語 戲詠陳氏女剪彩花二絕句·拒霜 戲題檐間蜘蛛 戲題所見 戲題常州草蟲枕屏 戲題岸柳 戲筆二首 洗面絕句 西園晚步二首 西園晚步二首 戊申元日立春題道山堂前梅花 武岡李簿回多問蕭判官東夫 午坐臥治齋 午睡聞子規 午熱登多稼亭五首 午熱登多稼亭五首 午熱登多稼亭五首 午熱登多稼亭五首 午熱登多稼亭五首 午熱 午憩馬家店 午憩二首 午憩二首 午過烏東 五月一日過貴溪舟中苦熱 五月三日早起步東園,示幼輿子 五羊官舍春盡晚步西園荷橋 吳春卿郎中餉臘豬肉,戲作古句 烏賊魚 烏祈酒二首 烏祈酒二首 臥治齋夜坐 脕歸遇雨 問月二首 問月二首 問涂有日戲題郡圃 文遠叔挽詞 未到丹徒二十里間,見石翁石婆 圩田二首 圩田二首 為王監簿先生求近詩 望見靈山 望姑蘇 望多稼亭 王龜齡挽詞 晚酌 晚照 晚晴獨酌二首 晚晴獨酌二首 晚寒 晚登凈遠亭二首 晚登凈遠亭二首 晚春行田南原 晚出郡城,往值夏謁胡端明,泛舟夜歸 晚泊揚州 酴醾初發 銅雀硯 題趙昌父山居八詠 題趙昌父山居八詠·晏齋 題趙昌父山居八詠·霞牖 題趙昌父山居八詠·苔竹軒 題趙昌父山居八詠·兩峰堂 題章貢道院 題王才臣南山隱居六詠·竹亭 題王才臣南山隱居六詠·腴亭 題王才臣南山隱居六詠·松庵 題王才臣南山隱居六詠 題王才臣南山隱居六詠·格齋 題所寓唐德明書齋 題山莊小集 題青山市汪家店 題榠查紅葉 題呂子明國諭退庵 題劉景明百馬圖扇面 題榔樹 題薦福寺 題吉水余端蒙明府縣門飛鳧閣 題胡季亨觀生亭二首 題胡季亨觀生亭二首 題東江劉長元勤有齋 宿皂口驛 送瀛洲先生元舉叔談命郡城 入北昭慶寺 人日後歸自郡城 去瑞香病葉 曲灣放船 秋蠅 秋夜不寐 秋曉出郊二絕句 秋曉出郊二絕句 秋熱二首 秋熱二首 蛩聲三首 蛩聲三首 蛩聲三首 清曉行散 憩連嶺店 蒲橋寓舍劇暑 毗陵郡齋冬至晴寒 披僊閣上酴醾二首 披僊閣上酴醾二首 南溪暮立 南溪薄晚觀水 南華道中二首 南華道中二首 暮雨既霽,將兒輩登多稼亭 暮歸 木犀初發呈張功父 明發鴨步 嶺云 近臘暄甚 轎中望泛仙山 寄題劉巨卿家六詠·拙庵 寄馬會叔 紀聞 極暑題釣雪 和皇太子瑞雪二首 和皇太子瑞雪二首 寒燈 過主嶺 過周陂江 過真陽峽六首 過真陽峽六首 過真陽峽六首 過真陽峽六首 過真陽峽六首 過真陽峽六首 過招賢渡檔四首 過招賢渡檔四首 過招賢渡檔四首 過招賢渡檔四首 過張王廟 過玉山東三塘五首 過玉山東三塘五首 過玉山東三塘五首 過玉山東三塘五首 過玉山東三塘五首 過鶯斗湖三首 過鶯斗湖三首 過鶯斗湖三首 過楊子橋 過楊子橋 過胥口鎮 過望亭六首 過望亭六首 過望亭六首 過望亭六首 過望亭六首 過望亭六首 過獺橋湖 過石硊渡 過石塘 過上湖 過秦淮 過鉛山江口 過臨平二首 過臨平二首 過京口以南見竹林 過江州岸,回望廬山 過虎頭磯 過瓜洲鎮 過大皋渡 道旁石榴花 道旁店 道傍竹 道傍怪松 待家釀未至,且買姜店村酒 春寒絕句 泊鴨步 病後覺衰 碧落洞前灘水三首 碧落洞前灘水三首 碧落洞前灘水三首 跋忠敏任公遣帖 跋黃文若詩卷 昨日訪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觀木犀而歸,再 醉後題壁 醉後捻梅花近壁,以燈照之,宛然如墨梅 阻風鍾家村觀岸傍物花二首 阻風鍾家村觀岸傍物花二首 族人同諸友問疾二首 族人同諸友問疾二首 足痛無聊,塊坐讀江西詩 走筆謝張功父送似酴醾 走筆謝吉守趙判院分餉三山生荔子 自值夏小溪泛舟出大江 自彭田鋪至湯田,道旁梅花十余里 自金陵西歸至豫章,發南浦亭,宿黃家渡 自金陵得郡西歸,曉發梅根市,舟中望九華山 自跋江西道院集戲答客問二首 自跋江西道院集戲答客問二首 竹魚 竹林 竹床 晝倦 晝倦 舟中雪作,和沈虞卿寄雪詩韻 舟中小雨 舟中買雙鱖魚 舟中不寐 舟至湖心,望豫章西山云起,風雨驟至 舟行得風晚至靈洲 舟人吹笛 舟過凌歊臺,望謝家青山 舟過蘭溪 舟過黃田,謁龍母護應廟二首 舟過黃田,謁龍母護應廟二首 舟過鵝行口,回望和州雞籠山 舟過柴步寺 重九前四日,晝睡獨覺 中元日早起 中元日午 中秋與諸子果飲 中秋無月,至十七日曉晴 中秋前兩日別劉彥純彭仲莊於白馬山下 至鷓鴣洞 至日宿藍坑小民居,竹柱荻壁,壁皆不土 至節宿翁源縣與葉景小酌 至後睡覺 至洪澤 秪召還京,題江西道院 之官江左舟中梳頭 正月將晦繁星滿天 正月晦日,自英州舍舟出陸,北風大作 正月二十八日峽外見鷰子二首 正月二十八日峽外見鷰子二首 枕上聞子規二首 枕上聞子規二首 真陽峽 趙通判恭人周氏挽辭 詔追供職學省,曉發鳴山驛 張功父請祠甚力,得之,簡以長句 贈曾相士二首 贈曾相士二首 贈寫真水監處士王溫叔 贈尚獻之 贈都下寫真葉德明 贈別羅時清 曾伯貢主簿挽詩二首 曾伯貢主簿挽詩二首 早行見螢 早炊新林望見鍾山 早朝紫宸殿賀雪呈尤延之二首 早朝紫宸殿賀雪呈尤延之二首 早朝垂拱殿晚出東省 再入城,宿張氏莊,早起,進退格 再和袁起巖韻 再和謝朱叔止機宜投贈獎及南海集之句 再和羅武岡欽巖酴醾長句 再過常州 再觀十里塘捕魚有嘆 再賦石翁石婆 云龍歌調陸務觀 云際院小池荷花才落,一葉急 月夜散策縣圃,有飛蝶,仍聞笛聲 袁州路遇晴 寓倅廳寒夜不寐 雨中遠望惠山二首 雨中遠望惠山二首 雨中問訊金沙 雨中酴醾 雨中送客 雨中入城送趙吉州器之二首 雨中入城送趙吉州器之二首 雨中遣悶 雨中梅花 雨中過沙灘二首 雨中過沙灘二首 雨中春山 雨夜獨酌 雨漱紫泥 雨晴得毗陵故舊書 雨霽看東園桃李,行溪上,進退格 雨後子文、伯莊二弟相訪,同游東園 雨後至溪上 雨後行郡圃 雨後曉起問訊梅花 雨後曉登碧落堂 雨後晚步郡圃二首 雨後晚步郡圃二首 雨後步東園 雨後泊舟小箬,回望靈山 與子上野步 與子上雪中入東園望春 與主簿叔蔬飲聯句 與劉景明晚步 與侯子云溪上晚步 與次公夜酌 與長孺共讀杜詩 余處恭少師左相郇公挽辭三首 幼圃蒲橋寓居,庭有刳方而實以土者·小孫子 游云際寺,諸僧皆出,因過田家 游水月寺 幽居三詠云臥庵 幽居三詠釣雪舟 永豐驛逢故人趙伯庭過叔 英石鋪道中 檃栝東坡鉼笙詩序 銀魚乾 因種酴醾、金沙作度雪臺·以下臨之,酴醾瘁 益公題三老圖二首 益公題三老圖二首 益公和白花青綠牡丹王字韻詩 亦山亭前梅子 已亥正月二日送李伯和提干歸豫章 已過胥口將近釣臺 移床 一鷺先立池中,有雙鷺自外來·先立者逐之, 謁張安國 夜雨獨覺 夜雨不寐 夜雨泊新涂 夜飲周同年權府家 夜飲以白糖嚼梅花 夜聞蕭伯和與子上弟讀書 夜聞風聲 夜同文遠禱雨老岡祠 夜宿王才臣齋中,睡覺間風雪大作 夜宿房溪,飲野人張珦家桂葉鹿蹄酒·其法以 夜熱不寐,曉起步溪上 夜寒獨覺 夜過高郵 夜泊鷗磯 野薔薇 野店二絕句二首 野店二絕句二首 野炊白沙沙上 楊村園戶裁芙蓉為塹,一路凡數萬枝 燕脂樓子 彥通以詩送石菖蒲,和謝之 檐滴 延之寄詩覓道院集,遣騎送呈,和韻謝之 蕈子 雪小霽,順風過謝陽湖 雪晴窗開展唐詩,得一片桃花,帳然賦之 雪霽曉登金山 雪後霜晴,元宵月色特奇 雪後領兒輩行散 盱眙軍東山飛步亭和大守霍和卿韻 休日晚步二絕句 休日晚步二絕句 休日清曉讀書多稼亭 行部暫辭金陵同列有感 行部決獄,宿新隆寺觀鄒至完題壁 新亭送客 新秋晚酌 新秋盛熱 新晴曉步 新涼五言呈尤延之 新寒戲簡尤延之檢正 謝趙行之惠霜柿 謝張功父送近詩集 謝尤延之提舉郎中自山間惠訪長句 謝蜀師劉仲洪尚書龍學遣騎詒書之惠 謝湖州太守王成之給事送百花春糟蟹 謝福建提舉應仲實送新茶 攜家小歇嚴州建德縣簿廳曉起 曉行東園 曉看牡丹呈彭仲莊 曉看芙蓉 曉經八盤嶺赴東宮講堂 曉寒二首 曉寒二首 曉過新安江,望紫陽山懷朱元晦 曉風 曉登萬花川谷看海棠二首 曉登水亭 曉登懷古堂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二首 曉出洪澤霜晴風順 曉泊舟廟山 小舟 小桃 小螳蜋歌 小箬嶺望見靈山 小憩土坊鎮新店,進退格 小樓晚眺云日 小泊梅堰登明孝寺 薌林五十詠·蘭畹 薌林五十詠·皈來橋 峽中得風掛帆 戲詠陳氏女剪彩花二絕句·菊 戲彩堂前海棠 溪邊月上二首 溪邊月上二首 西齋舊無竹·予歸自毗陵,齋前忽有竹滿庭· 西府直舍盆池種蓮二首 西府直舍盆池種蓮二首 戊子正月六日雷雨感嘆示壽仁子 午憩萬虛坐睡 午憩筠庵 午憩東塘近白干江西地盡於此 五更入宣城,詣天慶觀朝謁 吳母葉氏大孺人挽詞 脕望 問春二首 問春二首 聞一二故人相繼而逝,感嘆書懷 未至安樂坊,隔林望見霜鏗嶺兩峰特奇 微雨 王式之命劉秀才寫予真,因署其上 萬花川谷海棠盛開,進退格 晚云釀雨二首 晚云釀雨二首 晚飲 晚飲 晚望二首 晚望二首 晚憩富陽二首 晚憩富陽二首 晚立西湖惠照寺石橋上 晚寒熾炭 晚過常州 晚過側溪山下 晚風寒林二首 晚風寒林二首 晚登浦心閣望雨 晚登連天觀望越臺山 挽鄭恭老少卿 挽謝母安人胡氏 同才翁弟游東園 廷弼弟座上絕句 添盆中石菖蒲水仙花水 天絲行 題左正卿壽慈堂 題族弟道卿貧樂齋 題子文弟南溪奇觀 題鍾家村石崖二首 題鍾家村石崖二首 題趙昌父山居八詠·竹隱 題趙昌父山居八詠·已矣軒 題張以道上舍寒綠軒 題張興伯主簿經訓堂 題曾景山通判壽衍堂 題永新吳景蘇主簿梯云樓 題永豐劉伯英雙清亭 題嚴州新堂 題徐載叔雙桂樓 題徐衡仲西窗詩編 題盱眙軍玻璃泉 題星子懸黃宰世高問政堂 題興寧縣東文嶺瀑泉,在夜明場驛之東 題謝昌國金牛煙雨圖 題小沙溪鄭氏店江亭 題蕭端虛和樂堂 題峽江譚溫父詠齊 題吳江三高堂陸魯望 題吳江三高堂范蠡 題無訟堂屏上袁安臥雪圖 題文發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軸西湖復 題文發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軸武昌春 題文發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軸太湖秋 題文發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軸海門殘 題文發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軸洞庭波 題王子宜主簿青山讀書堂 題王亞夫檢正峴湖堂 題王宣子新作吉州學前詠歸亭 題王晉輔桂堂 題王才臣南山隱居六詠·莊敬日強齋 題唐德明秀才玉立齋 題唐德明建一齋 題太和主簿趙昌父思隱堂 題孫舜俞府判瑞石圖 題水月寺寒秀軒 題沈子壽旁觀錄 題丘成之司理明遠閣 題清江胡民瞻忍堂 題彭孝求碧云飛觀 題潘彥政叔侄濯纓齋 題南雄驛外計堂 題南屏山興教寺清曠樓,贈擇訥律師 題眉山程侅所藏山谷寫杜詩帖 題羅溪李店二首 題羅溪李店二首 題羅巨濟教授蓬山堂 題龍舜臣遜志齋 題瀏陽縣柳仲明致政云居山書院 題劉子遠宴坐畫圖樓 題劉子遠春風堂 題劉直卿崇蘭軒 題劉寺僧房 題劉景明百牛圖扇面 題劉道原墓次剛直亭 題劉伯山蕃殖圖二首 題劉伯山蕃殖圖二首 題臨川李子經文稿 題連滄觀呈太守張幾仲 題李子立知縣問月臺 題金山妙高堂 題黃唐伯一經堂 題黃才叔看山亭 題湖北唐憲桂林義學 題浩然李致政義概堂 題韓亭韓木二首 題韓亭韓木二首 題龜山塔前一首 題鄧國材水墨寒林 題陳叔虎繡梅花扇 題曹仲本出>,自素天仗以下皆紀畫也 題安福劉虞卿敏齋 題安成劉伯深爵瑞里報德堂上白爵圖 唐律后一首進退格 探梅偶李判官饋熊掌 太守趙山父命劉秀才寫予老丑索贊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宿小粉村 宿萬安鋪 宿灘頭海智寺 宿楓平 送周起宗經干赴桂林帥幕 送趙英仲司戶 送趙文友知府謁告省親 送章漢卿歸宣城 送曾秀才歸永豐 送永新杜宰解印還朝探梅 送薛子約下第皈永嘉 送文黼叔主簿之官松溪 送談命周從龍 送施少才赴試南宮 送李君亮大著出守眉州 送李伯珍主管西歸 送黃幾先司戶 送丁牧仲新除奉常寺簿入朝 送奔醫時亭往攸縣省覲 松聲 松江曉晴 松關 四月中休日聞蟬 四月五日,車駕朝獻,景靈宮省前迎鴐起居口 睡起即事 暑中早起,東齋獨坐 試毗陵周壽墨池???筆 食老菱有感 拾柏子 詩酒懷趙德莊 省宿題天官廳後竹林 社雨 苕溪登舟 上章戴灘 上元日晚過須溪 山云 沙溪江亭 桑疇 三月晦日閑步西園 三三徑 三花斛三首右蘭花 瑞香 瑞慶節日同王式之詣云際寺滿散 入玉山七里頭 入弋陽界,道旁兩石山·一曰蘆山,絕妙,一 入峽歌 入常山界二首 入常山界二首 入陂子逕 壬寅歲朝發石塔寺 人日宿味田驛 鵲菅巢既成為鳩所據 衢州近城果園 秋雨初霽 秋夕雨余 秋夕不寐二首 秋夕不寐二首 秋暑午睡起汲泉洗面 秋暑三首 秋暑三首 秋暑三首 秋暑二首 秋暑二首 秋山秋雨蚤作有嘆 秋圃 晴望 晴後棄雪四首 晴後棄雪四首 晴後棄雪四首 晴後棄雪四首 清日午憩黃池鎮 塹荷池水 遣人探梅翟園,云尚未開 遣騎問訊范明州參政,報章寄二絕句和韻謝之 遣騎問訊范明州參政,報章寄二絕句和韻謝之 淺夏獨行奉新縣圃 前苦寒歌 憩楹塘驛二首 憩楹塘驛二首 蒲桃乾 毗陵郡齋追憶卿味 毗陵辭滿出舍添倅廳 偶生得牛尾貍,獻諸丞相益公,侑以長句 暖熱兩生行 農家六言 南齋前梅花二首 南雄解舟 南溪細陂 南溪上種芙蓉 南溪山居秋日睡起 南海集雨霽登連天觀 南海東廟浴日亭 暮立荷橋 木犀落盡有感二首 木犀落盡有感二首 明發窄溪晚次嚴州 明發茅田見鷺有感 明發瀧頭 明發龍川二首 明發龍川二首 明發金陵晨炊義井 蜜漬梅花 夢作碾試館中所送建茶絕句 梅露堂燕客夜歸 梅菊同插硯滴 梅花數枝,篸兩小瓷瓶·雪寒一夜,二瓶凍裂 羅仲憲送蔊菜謝以長句 六月九日曉登連天觀 劉世臣先生挽詩 劉季澄投贈新詩,次韻為謝 溜港灘 菱沼 淋疾,復作醫,云忌文字勞心,曉起自警 林宏才秉義挽辭 遼車灘 蓮子 荔枝歌 立秋日聞蟬 理蔬 蘭溪雙塔 葵葉 郡齋梅花 郡圃小梅一枝先開 久雨小霽,東園行散 鳩銜枝謍巢樹間經月不成而去 經和寧門外賣花市見菊 近節 解舟上饒明暉閣前 轎中看山 轎中絕句 轎中風翻書卷 將至永豐縣 將至萍鄉欲宿為重客據館乃出西郊 將至醴陵 將近許市望見虎丘 甲寅二月十八日牡丹初發 寄張功父 寄蕭仲和 寄題鄒虞卿覿仙閣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止宿寮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隱求堂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晚對亭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鐵笛亭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石門塢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仁智堂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寒棲館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觀善齋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茶灶 寄題周子中監丞萬象臺 寄題趙漕秘閣東山堂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紫君林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野塘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曲水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弄月亭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方池 寄題吳仁杰架閣玩芳亭 寄題萬元享舍人園享七景·意山 寄題萬元享舍人園享七景·也賢 寄題萬元享舍人園享七景 寄題萬元享舍人園享七景·溪云 寄題萬元享舍人園享七景·綿隱堂 寄題太和宰趙嘉言勤民二圖·題通濟渡船圖 寄題劉巨卿家六詠·詣齋 寄題劉巨卿家六詠·蒙齋 寄題劉巨卿家六詠·來薰軒 寄題劉巨卿家六詠·壺天 寄題劉成功錦里 寄題分宜李克明上舍高居二詠·東塾 寄題分宜李克明上舍高居二詠·不礙云山樓 寄題保靜庵 寄餞湖廣總領張子儀少卿赴召 濟翁弟贈白團扇子一面,作百竹圖有詩和以謝 紀羅楊二子游南嶺石人峰 記丘宗卿咽冰語 回望摩舍那灘石峰 黃司法妻歐陽氏孺人挽詩 黃雀食新二首 黃雀食新二首 還家秋夕飲中喜雨 花下夜飲 虎川 湖州三里橋取道德清 後圃秋步 衡山值雨 橫山塔 橫山江岸 和仲良病中耽睡 和昜公立投贈之句 和人七夕 和丘宗卿贈長句之韻 和李與賢投贈之韻 和九叔知縣昨游長句 和姜邦杰春坊再贈七字 和濟翁惠詩 和胡運干投贈 和胡季永赴季文游園良集之韻,聊以致私怨於 和賀升卿云庵升卿瓽上書北闕既歸,去歲寄此 和韓子云惠詩 和鞏釆若游蒲澗 和傅景仁游清涼寺 和符君俞卜鄰 和馮倅投贈韻二首 和馮倅投贈韻二首 和丁端叔菊花 和昌英主簿叔久雨 海岸七里沙二首 海岸七里沙二首 過趙受莊 過招賢渡 過霅川大溪 過皂口 過宜福橋 過嚴州章村放歌 過丫頭巖 過胥口,江水大漲,舟楫不進 過秀溪長句 過謝家灣 過下梅 過西山 過西坑 過五里逕三首 過五里逕三首 過五里逕三首 過土筧岡 過蘇巖 過水車鋪二首 過水車鋪二首 過神助橋亭 過鄱陽湖天晴風順 過平望 過寧國縣 過磨盤得風掛帆 過樂平懸 過蕉塤 過黃巢磯 過龜峰 過高郵 過閶門溪二首 過閶門溪二首 過查瀨 過奔牛閘 過白沙渡得長句呈澹庵先生 過八尺遇雨三首 過八尺遇雨三首 過八尺遇雨三首 郭漢卿母挽詩 癸亥上已即事 龜峰 歸自豫章,復過西山 歸舟大雪中入運河,過萬家湖 觀基感興 觀荷上雨 觀陂水 故少師張魏公挽詞三章二章 隔岸 負丞零陵更盡,而代者未至·家君攜老幼先歸 芙蓉盛開,戲簡子文、克信 豐山小憩 分宜迸旅逢同郡客子 訪周仲覺夜宿南嶺,月色粲然·曉起路濕聞有 訪蓬萊老人 樊系 發通衢驛見梅有感 二月十一日夜夢作東都蠶春絕句 二月將半寒暄不常 度雪臺 讀元白長慶二集詩 讀唐人及半山詩 讀詩 冬暖 東寺詩僧照上人???訪予於普明寺,贈以詩 東磧灘 登天柱岡 登凈遠亭 登楚州城 德遠叔坐上賦肴核八首糟蟹 德遠叔坐上賦肴核八首牛尾貍 德遠叔坐上賦肴核八首蜜金橘 道旁雨中松 道旁槿籬 道傍小桃 道傍小憩觀物化 丹陽舍舟登車渡江 待次臨漳,諸公薦之,昜地毗陵·自媿無濟劇 大兒長孺同羅時清尋涼盬橋 從提舉黃元章登齊山寺,後上清巖翠微亭·望 次霜月韻 次東坡先生用六一先生雪詩律令龜字二十韻舊 次東坡先生蠟梅韻 春陰忽霽 春夢紛紜 春半聞歸雁 初曉明朗,忽然霧起,已而日出,光景奇怪 初夏清曉赴東宮講堂,行經和寧門外賣花市 初出貢院買山寒球花數枝 池亭雙樹梅花 城壕冰泮 晨炊熊家莊 晨炊泉水塘,村店無肉,只賣筍蕨,嘲亭父 晨炊黃宙鋪飯後山行 晨炊黃岡望海 潮陽海岸望海 朝天集偶送西歸朝天二集與尤延之,蒙惠七言 餐霜醒酒 泊舟無錫雨止遂游惠山 泊冷水浦 泊光口 病中感春 病中春雨,聞東園花盛 病瘧無聊 丙戍上元後和昌英叔李花 丙辰歲朝行東園 半山寺三首 半山寺三首 半山寺三首 白紵歌舞四時詞夏 白紵歌舞四時詞秋 白紵歌舞四時詞春 白魚羹戲題 白沙買舡脕至嚴州 跋遠起巖所藏蘭亭帖 跋天臺王仲言乞米詩 跋韓魏公與尹師魯帖 跋符發所錄上蔡語 跋符發所錄上蔡語 跋范文公與尹師魯帖 岸沙 安樂廟頭 醉吟二首 醉吟二首 醉臥海棠圖歌贈陸務觀 醉眠夜聞霜風甚緊,起坐達旦二首 醉眠夜聞霜風甚緊,起坐達旦二首 阻風泊黃浦 族叔祖彥通所居,宛在水中央·名之曰:「小 走筆送濟翁弟過浙東謁丘宗卿二首 走筆送濟翁弟過浙東謁丘宗卿二首 自音聲巖泛小舟下高溪 自嘲白須三首基 自嘲白須三首基 自嘲白須三首基 紫宸殿拜表賀雪二首 紫宸殿拜表賀雪二首 子上持豫章畫扇,其上牡丹三株,黃白相間盛 燭下梅花二首 燭下梅花二首 朱新仲舍人灊山詩集,其子軧叔止見惠,且有 舟中新暑止酒 舟過大水旁羅灘渴甚小飲 重九前五日再游翟園 中元日曉登碧落堂,望南北山二首 中元日曉登碧落堂,望南北山二首 中元前賀余處恭尚書禱雨沛然沾足 中涂小歇 中秋無月,宿青弋江,曉行新寒 中秋無月,既望,月甚佳二首 中秋無月,既望,月甚佳二首 中秋前一夕玩月 中秋前一夕,攜酒與子仁侄登多稼亭 之永和小憩資壽寺 正月十九日五更,詣天慶觀謝雪·聞都下尺雪 折杏子 折花 瘴霧 張子儀太社折送秋日海棠二首 張子儀太社折送秋日海棠二首 張仲良久約出郊以詩督之 張仲良久約出郊以詩督之 張功父索余近詩,余以南海、朝天二集示之, 張功父舊字時可,慕郭功父故昜之·求予書其 齋房戲題 贈左元規 贈王婿時可 贈蜀中相士范思齊往全州見萬先之教授 贈倪正甫令子阿麟 贈墨工張公明 贈劉景明來訪 贈劉惠卿二首 贈劉惠卿二首 贈劉漢卿太醫 贈節推學士 贈翦字吳道人 贈合皂山嬾云道士詩客張惟深二首 贈合皂山嬾云道士詩客張惟深二首 贈高德順 早謁景靈宮 早入東省,殘月初上 早炊高店 再和云龍歌留陸務觀西湖小集且督戰云 再併賦瑞香水仙蘭三花 月下聞笛 約劉彥純會建安寺 遠峰 元日癸卯占云大熟 豫章江皋二絕句 豫章江皋二絕句 玉山道中 玉盤盂 雨中懶困 雨霽幽興寄張欽夫 雨後曉起看山 雨後郡圃行散 羽檄召諸郡兵 與次公幼輿二子登伏龜樓 與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觀,戲道傍群兒 余處恭少師左相郇公挽辭三首其 余處恭少師左相郇公挽辭三首其 余處恭和 右延之詩 又自贊 又追和功父病起寄謝之韻 又題寺後竹亭 又和聞蛙 又和見喜病間 又和風雨二首 又和二絕句 又和二絕句 又跋東坡、太白瀑布詩,示開先序禪師 尤延之檢正直廬窗前紅木犀一小株盛開,戲呈 詠十里塘姜店水亭前竹林 詠績溪道中牡丹二種·絲頭粉紅 永和遇風 永和放舡二首 永和放舡二首 蠅虎六言 櫻桃花 引見前一夕,寓宿徐元達小樓,元達招符君俞 易允升畫像贊 已過吳江阻風上湖口二首 已過吳江阻風上湖口二首 已丑上元後晚望 乙酉社日偶題 謁范參政并赴袁起巖,郡會坐中熾炭周圍,遂 謁昌黎伯廟 夜座小集 夜飲二首 夜飲二首 夜讀詩卷 葉教授鎬乃翁致政一百三歲,屢加封,仍鍚朱 野荼蘼二首 野荼蘼二首 野炊猿藤逕樹下 秧疇 演雅六言二首 演雅六言二首 嚴陵決曹易允升自官下遣騎歸,寫予老丑,因 迓新守值雨 雪中講堂賜酒二首 雪中講堂賜酒二首 雪中登姑蘇臺 雪夜候迎使客 雪後曉過八盤嶺詣東宮謝受左司告二首 雪後曉過八盤嶺詣東宮謝受左司告二首 雪後十日日暖雪猶未融 雪後東園午望 雪凍未解散策郡圃 徐氏太淑人挽辭二首 徐氏太淑人挽辭二首 行圃二首 行圃二首 行部有日喜雨 新栽德安牡丹,透根生孫,枝皆千葉種也,即 新霜 新晴讀樊川詩 新路店道中 新涼感興 新除廣東常平之節感恩書懷 新安江水自績溪發源 辛酉正月十一日,東園桃李盛開 謝張功父送牡丹 謝岳大用提舉郎中寄茶果藥物三首日鑄茶 謝蘇州史君張子儀尚書贈衣服送酒錢 謝李元德郎中餉家釀二首 謝李元德郎中餉家釀二首 謝皇太子三月十九日召晏榮觀堂,頒賜金杯襭 謝胡子遠郎中惠蒲太韶墨,報以龍涎心字香 謝福建茶使吳德華送東坡新集 謝丁端叔直閣惠永嘉髹研句容香鬲 謝陳希顏惠兔券羓 曉坐荷橋四首 曉坐荷橋四首 曉坐荷橋四首 曉坐荷橋四首 曉行聞竹雞二首 曉行聞竹雞二首 曉行道旁杜鵑花 曉霧 曉晴過猿藤逕 曉晴發蕪湖吳波亭二首 曉晴發蕪湖吳波亭二首 曉經潘葑 曉登小樓霧失南高峰塔 曉登多稼亭三首 曉登多稼亭三首 曉登多稼亭三首 曉泊蘭溪 曉泊丹陽館 小箬舟中望月 小集食藕極嫩 小泊英州二首 小泊英州二首 鄉士李英才得老潘墨法,善作墨梅,復喜作詩 夏至後初暑登連天觀 夏夜月下獨酌二首 夏夜月下獨酌二首 夏夜露坐二首 夏夜露坐二首 夏日小飲,分題得菱,用轆轤體 夏日書事 下元日詣會慶節所道場,呈余處恭尚書 檄風伯 霧中見云山依約不真 午熱憩忠義渡 午憩褚家方清風亭二首 午憩褚家方清風亭二首 臥治齋晚坐 微雨,玉井亭觀荷 望楚州新城 王式之直閣不遠千里來訪野人,贈以佳句,次 晚晴二首 晚晴二首 崴晚出城 瓦店雨作四首 瓦店雨作四首 瓦店雨作四首 瓦店雨作四首 題張季長少卿飾庵,名取告詞云"學足以自飾 題曾無疑云巢 題曾無媿月窗 題曾良臣思堂 題益公丞相天香堂 題薰陾中興慶壽頌 題玄潭觀雪浪閣 題謝昌國桂山堂 題吳江三高堂張季鷹 題文發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軸浙江觀 題文發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軸廬山霽 題文發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軸靈隱冷 題望韶亭 題王晉輔專春亭 題汪圣鍚墳庵真如軒在玉山常山之間 題山莊草蟲扇 題清遠峽峽山寺二首 題清遠峽峽山寺二首 題陸子泉上祠堂 題龍歸寺壁 題劉翔卿蔚然樓二首 題劉翔卿蔚然樓二首 題劉高士看云圖 題劉德夫真意亭二首 題劉德夫真意亭二首 題劉朝英進齊 題李季章中書舍人石林堂 題分宜李少度燕谷 題赤孤同亭館 題長沙鍾仲山判院岫云舒卷樓 題北山教場亭子 題安城趙寬之慈順堂 湯田早行,見李花甚盛二首 湯田早行,見李花甚盛二首 祟德道中望福嚴寺 歲之二日欲游翟園以寒風而止 宿張家店,壁間有趙民則一絕句,云舍策投床 宿月巖 宿楊塘店 宿潭石步 宿三里店,溪聲聒睡終夕 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 宿廬山棲賢寺,示如清長老 宿金陵鎮穩寺,望橫山 宿黃土龕,五更聞子規 宿長樂縣驛,驛皆用葵葉蓋屋,狀如棕葉云 宿長安閘 送左元規三詣太常 送族弟子西赴省 送鄒元升歸安福 送子上弟之石井 送子上弟赴郴州,史君羅達甫寺正之招 送周仲覺訪來又別 送周彥敷通判之官臨川 送趙判官端國趁班改秩 送趙吉州判院器之移利路提刑 送張倅 送詹進卿大監出宣城 送曾無逸入為掌故 送曾文卿入京 送喻叔奇工部知處州 送永州唐德明 送醫家孟宗良漢鄉 送藥者陳國器 送楊山人善談相及地理 送徐宋臣監丞補外 送徐吉水解組造朝 送蕭仲和往長沙見張欽夫 送蕭瑞卿 送鄉僧德璘二首 送鄉僧德璘二首 送鄉人余文明勸之以歸 送西昌大夫趙嘉言上印赴闕 送吳敏叔待制侍郎 送吳盬丞季行知簡州 送王子林節推皈融州 送王子林節推官融水 送王無咎善邵康節皇極數二首 送王無咎善邵康節皇極數二首 送王文伯上舍歸豐城,兼簡何侍郎 送王監簿民瞻南歸 送王季德提刑寶文少卿 送王恭父監丞倅潼川 送王成之中書舍人使虜 送王長文赴上庠 送談命曾南翔二首 送談命曾南翔二首 送蜀士張之源二子維燾中童子科西歸 送三季山王簿省覲樞府 送慶基叔德上猶二絕 送慶基叔德上猶二絕 送清江王守赴召 送錢文季僉判 送羅仲仁試藝南宮 送羅正夫主簿之官余干 送羅永年歸永豊 送羅季周主簿之官八桂 送羅春伯大著提舉浙西 送陸子靜刪定宮使 送廬陵宰趙村老 送廬陵宰黃伯庸赴召 送廬陵丞劉約之 送劉子思往衡湘 送劉童子 送劉生談命 送劉孔章縣尉得官西歸 送劉北秀二首 送劉北秀二首 送李制干季允擢第皈蜀 送李童子西歸 送葵定夫提舉正字使廣東 送客夜歸呈蕭兵英縣丞 送客山行 送客既歸,晚登清心閣 送江東集與王謙仲樞使,樞使和至後睡覺一首 送吉州太守胡平一寺正赴召 送吉州解魁左人杰詣太常 送吉守趙山父移廣東提刑 送黃仲委秉少卿知瀘州二首 送黃仲委秉少卿知瀘州二首 送黃巖老通判全州 送胡圣聞入太學 送何一之右司出守平江 送韓漕華文移節江東 送傅山人二絕句 送傅山人二絕句 送丁卿季吏部赴召 送陳婿履常縣丞之官泰寧 送昌英叔知縣之官麻陽 送殘秋 送別吳帥 送別呂令圣與 送安成羅茂忠 松陰小憩 松江鱸魚 四月四日午,初出浙東界入信州永豐界 四月十三日度鄱陽湖 四月十七日侍立集英殿觀進士唱名 四月二十八日祠祿秩滿,喜罷感恩,進退格 四月八日嘗新荔子 四印室長句效劉信夫作,呈信夫 四十二叔祖母劉氏太孺人挽詞 四更發青陽縣西五里柯家店 睡起觀山 水中山花影 霜夜望月 暑中待月小酌 暑雨後散策 書王右丞詩後 書孫公談圃,談圃載子由為黃白術,將舉火, 書莫讀 書黃廬陵伯庸詩卷 使客不至夜歸獨酌 食蒸餅作 食鷓鴣 食蓮子 食蓮子 食蠣房 石灣雨作,得鞏帥釆若書,約觀燈 十月久雨妨農收,二十八日得霜,遂晴,喜而 十月朝補種杏花 十五日明發石口,遇順風 十二月二十七日立春夜不寐 圣上閔雨,遍禱未應,下詔避殿減膳,感嘆賦 圣恩增秩進職致仕,感恩述懷 省中新柳 省中見樹上啄木鳥戲題 生酒歌 神堂鋪前桃花 涉小溪宿淡山 芍藥宅 燒香七言 上章休致奉詔不允感恩書懷 上元前大雪即晴 上元復猶寒二首 上元復猶寒二首 上印有日代者未至 上已前一日欲雨復晴 上已寒食同日後圃行散 上嚴州烏石灘 上蒙里灘 山莊李花 山店松聲二首 山店松聲二首 曬衣 三月十日 三月晦日 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絕句 三衢登舟午睡 三老董公 三花斛三首右水仙 三花斛三首右瑞香 閏五月十四日因哭小孫子蓬孫,歸志浩然 瑞香盛開,呈益國公二首 瑞香盛開,呈益國公二首 瑞香花二首 瑞香花二首 入漂水界閱堠子 入郡城,泊文家宅子,夜熱不寐 入建平界二首 入建平界二首 入浮梁界 入程鄉縣界 壬辰別頭,胡元伯丞公折雙梅見贈,作一絕以 人日詰朝從昌英叔出謁 泉石軒初秋乘涼小荷池上 泉聲 去歲四月,得淋疾,今又四月,病猶未愈 秋衣 秋夜極熱三首 秋夜極熱三首 秋夜極熱三首 秋夕書懷 秋日見橘花二首 秋日見橘花二首 秋花 秋蟲 蛩聲 晴後雪凍 清曉湖上三首 清曉湖上三首 清曉湖上三首 清曉趍郡,早炊幽居延福寺 牽牛花三首 牽牛花三首 牽牛花三首 憩冷水村,道傍榴花初開 七字敬餞周彥敷府判直閣之官虎城 七月十一夜月下獨酌 七月十四日雨後,毗陵郡圃荷橋上納涼 七月十二日夜登清心閣醉吟 七月既望晚觀菱壕 七月二十三日題李亭之墨梅 普明寺見梅 瓶中梅杏二花 平賊班師明發潮州 平望夜景 歐陽伯威挽詞 牛尾貍 擬玉水記方流詩 擬汲古得修綆詩 擬吉州解試秋風楚竹冷詩 南齋前梅花二首其一` 南雄驛前雙柳 南溪堰灘 南溪弄水,回望山園梅花 暮坐中庭 暮行田間二首 暮行田間二首 暮寒 暮春小雨 木犀芙蓉盛開 木犀初發 明發周村彎 明發新淦晴快風順約泊樟鎮 明發四望山,過都昌懸,入彭蠡湖 明發青塘蘆包 明發南屏 明發康郎山下,亭午過湖入港,小泊棠陰砦· 明發黃土龕過高路 明發戈陽縣 夢種菜 梅花下遇小雨 梅花下小飲 馬郎中母蔣夫人挽章 落梅有嘆 羅元通挽詩 羅價卿母李氏挽詩 路逢故將軍李顯忠以符離之後私其府庫怨而潰 六月十六日夜南溪望月 六月十八日立秋,送客夜歸雨作 六月將晦,夜出凝歸門 六月初四日往云際院,田間雨足,喜而賦之 柳色 留題筠庵以茅蓋,層出如蘘衣然 劉村渡二首 劉村渡二首 領客南園和余處恭尚書清涼寺勸農二首 領客南園和余處恭尚書清涼寺勸農二首 林景思寄贈五言,以長句謝之 料理小荷池 練湖放閘二首 練湖放閘二首 連天觀望春憶毘陵翟園 利州路提刑秘書張季長送洮研,發視乃一假柏 立春後一日和張功父園梅未花之韻 理鬊 李師儒上舍稽古堂 類試所戲,集杜句跋杜詩,呈監試謝昌國察院 郎石峰 臘里立春蜂蝶輩出 臘後 臘後 酷暑觀小僮汲水澆石假山 考試湖南漕司南歸值雨 看盡常州圖迎新太守 郡中送春盤 郡治燕堂庭中梅花 郡圃雪銷已盡,惟余城陰一街雪 郡圃雪霽便有春意 筠庵午憩 筠庵 菊夏摘則秋茂,朝涼試手 酒蛤蜊 久雨妨於農收,因訪子上有嘆 九月一日夜宿盈川市 九月十五,夜月細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經古 九月十五,夜月細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經古 九月十日同尤延之觀凈慈新殿 九月三日喜雨,蓋不雨四十日矣 九日招子上、子西嘗新酒,進退格 九日即事呈尤延之 凈遠亭晚望 近峽 近岸 金陵官舍後圃散二首 金陵官舍後圃散二首 金雞石在玉山東二首 金雞石在玉山東二首 解舟銅陵,望淮山白云二首 解舟銅陵,望淮山白云二首 將至建昌 江下送客 江西道院集戲贈江干蘆花 江西道院集戊申四月九日得請補外初出國門宿 江上松徑 江郎峰三石山在江山縣南三十五里,禮賢鎮望 江湖集題代度寺 江湖集壬午初秋贈寫真陳生 餞洪帥張伯子華學尚書移鎮京口 見周子葉充舍人敘懷 見澹庵胡先生舍人 駕幸聚景晚歸有旨,次日歇泊 甲午出知漳州,晚發船龍山,暮宿桐廬二首 甲午出知漳州,晚發船龍山,暮宿桐廬二首 加餐 寄朱元晦長句,以牛尾貍、黃雀冬貓筍伴書 寄中洲茶與尤延之,延之有詩,再寄黃檗茶, 寄吳宜之 寄王用之判府監簿 寄題鄒有常愛蓮亭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漁艇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釣磯 寄題周元吉左司山居三詠 寄題周元吉左司山居三詠·可止亭 寄題周元吉左司山居三詠·酣賦亭 寄題張仲寅甘老堂 寄題張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種葵花但取面勢向陽 寄題張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種葵花但取面勢向陽 寄題曾子與競秀亭 寄題袁機仲侍郎殿撰建溪北山四景·玉虹橋 寄題袁機仲侍郎殿撰建溪北山四景·妙凈庵 寄題袁機仲侍郎殿撰建溪北山四景·抗云亭 寄題袁機仲侍郎殿撰建溪北山四景·冰壺閣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竹巖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月山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亦好園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亦好亭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野橋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藥畦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小山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荼蘼洞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水樂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磬湖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清淺池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柳堤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菊徑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花嶼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花屏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橫枝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海棠塢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鉤磯 寄題永新昊天觀賀知宮方外軒 寄題蕭民望齊云棲 寄題蕭國賢佚我堂 寄題王棶德修知縣成都新居 寄題萬元享舍人園享七景·倚苕 寄題萬元享舍人園享七景·蒲魚港 寄題萬安蕭和卿云岡書院 寄題萬安縣劉元襲橫秀閣 寄題太和宰趙嘉言勤民二圖·題停罷坊場圖 寄題太和丞公沈君公館亭臺四詠·真清亭 寄題太和丞公沈君公館亭臺四詠·特秀亭 寄題太和丞公沈君公館亭臺四詠·讀書臺 寄題太和丞公沈君公館亭臺四詠·成蹊亭 寄題石湖先生范至能參政石湖精舍 寄題邵武張漢杰運干萬卷樓 寄題彭澤王尉廨舍二境·潛玉洞 寄題彭澤王尉廨舍二境·讀書巖 寄題南昌尉廳思賢亭 寄題龍泉項圣輿盧書院 寄題劉直卿水壺二首 寄題劉直卿水壺二首 寄題劉正卿雙清軒 寄題劉疑之墳山壯節亭,用轆轤體 寄題臨武知縣李子西公廨君子亭 寄題李俊臣南樓 寄題開州史君陳師宗柴扉 寄題郭漢卿琴堂 寄題福帥張子儀尚書禊游堂 寄題程元成紛事山居三詠·攬有亭 寄題程元成紛事山居三詠·葵心堂 寄題八桂張松卿義莊 寄題安福劉道協涌翠樓 寄廣東提刑林謙之司業 記張定叟煮筍經 記丘宗卿語紹興府學前景 記夢中紅碧一聯 積雨小止,暫到東園,雨作急歸 積雨小霽,暮立卷書亭前二首 積雨小霽,暮立卷書亭前二首 惠州豐湖亦名西湖 惠詩惠泉酒熟 惠山云開復合 惠泉分茶,示正孚長老 回望惠山 回望黃巢磯之險,心悸久之 黃世成挽辭 淮河再雪 花果 胡英彥得歐陽公二帖,蓋訓其子仲純、叔弼之 胡季亨贈集句古風,效其體奉酬 後圃杏花 後圃散策 後苦寒歌 紅錦帶花 賀張父寺丞新長鳳雛 賀建康帥余處恭迎寶公禱雨隨應 賀吉州李守臘雪 賀胡守寺正禱雪響應 荷亭倚欄 荷池 和子上第春雹 和祝汝玉作舉子語之句 和周元吉左司夢歸之韻 和周元吉左司郊祀慶成韻 和周元吉左司東省培竹 和仲良催看黃才叔秀才南園牡丹 和趙稷目惠詩軸 和趙鼎輔府判投贈賀雪之句 和張功父聞子規 和張功父榿木巴欖花韻 和張功父夢歸南湖 和張功父病中遣懷 和曾無疑贈詩,語及歐陽公事 和御制瓊林宴賜進士余復等詩 和余處恭贈方士閻都干 和余處恭尚書清涼寺勸農 和尤延之見戲觸藩之韻以寄之 和益公見謝紅都勝芍藥之句 和謝昌國送韋俊臣相訪 和謝昌國送管相士韻 和謝 和蕭判官東夫韻寄之 和蕭伯和春輿 和吳寺丞喜雪 和文黼主簿叔惠詩之韻 和王道父山歌二首 和王道父山歌二首 和同年梁韶州寺丞次張寄詩 和石湖居士范至能與周子充夜游石湖松江詩韻 和沈子壽還朝天集之韻 和彭仲莊亡言 和閩漕傅安道郎中送毛平仲詩韻,寄謝惠書及 和馬公弼雪 和羅武岡欽巖酴醾長句 和陸務觀用張季長吏部韻,寄季長兼簡老夫補 和陸務觀用張季長吏部韻,寄季長兼簡老夫補 和陸務觀惠五言 和劉德修用黃文叔韻贈行 和姜邦杰春坊續麗人行 和胡侍郎見簡 和丁端叔喜雪 和陳蹇叔郎中乙已上元晴和 和昌英主簿叔送花 和昌英主簿叔社雨 和昌英簿叔求潘墨 壕上書事 壕上 寒夜不昧 寒食日晨炊姜家林,初程之次日也 寒食前三日行腳遇雨 海岸沙行榕樹 過楊子江二首 過楊二渡三首 過楊二渡三首 過楊二渡三首 過新開湖五首 過新開湖五首 過新開湖五首 過新開湖五首 過新開湖五首 過烏沙望大塘石峰 過石磨嶺,嶺皆創為田,直至其頂 過若山坊進退格 過彭澤縣,望淵明祠堂 過南蕩三首 過南蕩三首 過南蕩三首 過羅溪,南望撫州泉嶺 過劉村江 過臨平蓮蕩四首 過臨平蓮蕩四首 過臨平蓮蕩四首 過臨平蓮蕩四首 過景星山山頂一石立又名突星山 過金臺,望橫山塔 過淮陰縣 過鼓鳴林小雨二首 過鼓鳴林小雨二首 過戈陽觀競渡 過笪橋 過陳公逕二首 過岑水 過白土嶺,望見芙蓉峰,七八峰最東一峰特奇 過霸東石橋,桐花盡落 歸途轎中讀參寥詩 歸涂觀劉寺新疊石山 光口夜雨 觀張功父南湖海棠,杖藜走筆 觀魚 觀小兒戲打春牛 觀湯田鋪溪邊湯泉 怪菌歌 故少師張魏公挽詞三章一章 故少師張魏公挽詞三章三章 故恭人劉氏挽詞 姑蘇館夜雪 姑蘇館上元前一夕陪使客觀燈之集 庚寅正月送羅季周游學禾川 高視石嶺雨中云氣蔽虧,山色隱顯 贛守張子智舍人寄詩送酒,和韻謝之 甘露子一名地蠶 賦益公平園牡丹白花青綠 富陽曉望 富陽登舟待潮回文 赴文德殿聽麻仍拜表 赴調宿白沙渡,族叔文遠攜酒追送,走筆取別 復日雜興 浮石清曉放船遇雨 芙蓉渡酒店前金沙芍藥盛開 蜂兒 風急落梅 飯罷散策遇細雨二首 飯罷散策遇細雨二首 發趙屯,得風宿楊林池,是日行二百里 發楓平 二月望日,遞宿南宮,和尤延之右司郎署疏竹 二月十四日梅花二首 二月十四日梅花二首 二月十三日謁西廟早起 二月十日留子西材翁二弟晚酌 二月二十四日,寺丞田文清叔及學中舊同舍諸 二含笑俱作秋花 兒侄新亭相迎 多稼亭日色甚暖,忽有雪數片自晴空而下,已 多稼亭前兩株梅盛開 多稼亭前兩檻芍藥,紅白對開二百朵 端午前一日阻風鄱陽湖觀競渡 端午前一日含笑初折 端午後頓熱 端午病中止酒 度小橋 讀子房傳 讀淵明詩 讀天寶事 讀梁武帝事 讀白氏長慶集 督諸軍求盜梅州,宿曹溪,呈葉景伯、陳守正 都下食筍自十一月至四月戲題 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 董主簿正道壁間作水墨老梅一枝,宿鵲縮脰合 冬至前三日 冬至稱賀紫辰殿及德壽宮 冬日歸自天慶觀二首 冬日歸自天慶觀二首 冬暖絕句 東園醉望暮山 東園幽步見東山 東園社日 東園墻隅雙松可愛,栽酴醾、金沙以繞其上 東宮講退·觸熱入省,倦甚小睡 東窗梅影上有寒雀往來 登清心閣 登多稼亭曉望 登度雪臺觀金沙荼蘼 登度雪臺,下臨桃李徑 登度雪臺 登度雪臺 登大鞋嶺望大海 德遠叔坐上賦肴核八首人面子 德遠叔坐上賦肴核八首藕 德遠叔坐上賦肴核八首蔊菜 得小兒壽俊家書 得壽仁、壽俊二子書,皆以病不及就試,且報 得壽仁、壽俊二子書,皆以病不及就試,且報 道旁桐花 道逢王元龜閣學 到龍山頭 蹈青 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 代書呈張功父 代賀郊祀慶成二首 大孤山 大兒長孺赴零陵簿,示以雜言 大丞相益國周公訪予於碧瑤洞天,劉敏叔寫以 答徐子材談絕句 答胡仲方贈詩 答胡伯圓贈詩 答賦永豐宰黃巖老投贈五言古句 翠樾亭前鶯巢 次主簿雪韻 次乞米韻 次李倅子壽郡集詩韻 次公滿秩來歸,偶上已、寒食同日,父子小酌 辭棲真室蓋晉僊人李八百故居之址,中有遺像 辭滿代者未至 淳熙甲辰十月一日擬省試,萬民觀治象詩 春雨不止二首 春雨不止二首 春夜無睡,思慮紛擾 春盡感興 春寒早朝 船中蔬飯 船過靈洲 除夕送次公子入京受縣 除夕前一日歸舟夜泊曲渦市宿治平寺 初夏玉井亭晚立 初五日曉寒,浙人謂之蠶寒,蓋麥秋寒也 初四日晨炊橫翠亭 初入筠州界高岡鋪 初秋玩月 初六日過鄱陽湖入相見灣 初涼與次公子共讀書冊 初復即事 初二月苦熱 出永豐縣西石橋上聞子規二首 出永豐縣西石橋上聞子規二首 出橫山江口 出北關門送季舍使虜 誠齋待月 晨炊浦村 晨炊江山懸驛 晨炊橫塘橋酒家小窗 晨炊杜遷市煮筍 陳商卿挽辭 陳然之少卿殿撰挽詩 沉虞卿秘監招游西湖 嘲淮風進退格 嘲蜂 嘲道旁楓松相倚 嘲報春花 嘗桃 嘗瓜二首 嘗瓜二首 嘗枸杞 長句寄周舍人子充 柴步灘 藏船屋二首 藏船屋二首 菜圃 不寐聽雨 病中止酒二首 病中止酒二首 病中喜雨,呈李吉州 病中七夕 病中屏肉味,獨茹菜羹飯甚美 病中感秋,時初喪壽佺子 病中感秋 病中復腳痛,終日倦坐遣悶 別蕭挺之泉州二首 別蕭挺之泉州二首 碧落堂暮景轆轤體 白紵歌舞四時詞冬 白菊二首 白菊二首 跋張功父通判直閣所惠約齋詩乙蒿 跋尤延之左司所藏光堯御書歌 跋寫真劉敏叔八君子圖 跋蜀人魏致堯撫干萬言書 跋丘宗卿侍郎見贈使北詩一軸 跋馬公弼省干出示山谷草圣浣花醉圖歌 跋劉敏叔梅蘭竹石四清圖 跋姜春坊梅山詩集二首 跋姜春坊梅山詩集二首 跋葛子固題蘇道士江行圖 跋陳簡齋奏草 岸柳 蛛網 周子及盬簿挽詩二首 周子及盬簿挽詩二首 舟中夜坐 舟中即事 舟過桐廬三首 舟過桐廬三首 舟過桐廬三首 舟過青半,望橫山塔二首 舟過青半,望橫山塔二首 舟次西徑 舟泊吳江三首 舟泊吳江三首 舟泊吳江三首 中書胡舍人玉堂夜直用萬里所和湯君雪韻和寄 中秋前一夕,雨中登雙溪疊嶂,已而月出二首 中秋前一夕,雨中登雙溪疊嶂,已而月出二首 中秋前二夕釣雪舟中靜坐二首 中秋前二夕釣雪舟中靜坐二首 中秋後一夕登清心閣二首 中秋後一夕登清心閣二首 中和節日步東園三首 中和節日步東園三首 中和節日步東園三首 止酒 贈周敬伯 贈相士襄衣道人杜需二首 贈相士襄衣道人杜需二首 曾達臣挽詞二首 曾達臣挽詞二首 皂角林 蚤起秣陵鎮二首 蚤起秣陵鎮二首 月臺夜坐二首 月臺夜坐二首 豫章王集大成惠我,思古人,實獲我心八詩, 玉壺餞客獨趙逵明末至,云迓族長於龍山且談 玉壺餞客獨趙逵明末至,云迓族長於龍山且談 雨里問訊張定叟通判西園杏花二首 雨里問訊張定叟通判西園杏花二首 雨後清曉梳頭,讀書懷古堂二首 雨後清曉梳頭,讀書懷古堂二首 與山莊子仁侄東園看梅四首 與山莊子仁侄東園看梅四首 與山莊子仁侄東園看梅四首 與長孺共讀東坡詩,前用唐律,後用進退格二 與長孺共讀東坡詩,前用唐律,後用進退格二 漁舟 予因集杜句、跋杜詩呈監試謝昌國察院,謝文 又除夕絕句 游蒲澗呈周師蔡漕張舶 幽居三詠誠齋 幽居感興 詠齏 詠績溪道中牡丹二種·重臺九心淡紫,進退格 詠荷花中小蓮蓬 櫻桃煎 檃栝東坡觀棋詩引并四言詩二首 檃栝東坡觀棋詩引并四言詩二首 益公新作三層百尺新樓,署日圍山觀,賀以唐 益公新作三層百尺新樓,署日圍山觀,賀以唐 以糟蟹洞庭甘送丁端叔,端叔有詩,因和其韻 以六一泉煮雙井茶 疑露堂前紫薇花兩株,每自五月盛開,九月乃 疑露堂前紫薇花兩株,每自五月盛開,九月乃 夜坐二首 夜坐二首 夜雨曉發橫岡 夜觀庭中梅花 夜窗二首 夜窗二首 夜泊平望 夜泊平望 宴客夜歸六言 彥通叔祖約游云水寺二首 彥通叔祖約游云水寺二首 雪中送客過清水閘二首 雪中送客過清水閘二首 雪中登凈遠亭四首 雪中登凈遠亭四首 雪中登凈遠亭四首 雪中登凈遠亭四首 雪晴二首 雪晴二首 雪後尋梅 雪後陪使客游惠山,寄懷尤延之 宣歙道中 盱眙軍無梅,郡圃止有蠟梅兩株二首 盱眙軍無梅,郡圃止有蠟梅兩株二首 休日城上三首 休日城上三首 休日城上三首 行役有嘆二首 行役有嘆二首 行闕養種園千葉杏花二首 行闕養種園千葉杏花二首 行圃 行圃 新熱送同邸歸客有感二首 新熱送同邸歸客有感二首 新居翦茅 辛卯五月送丘宗卿太傅出守秀州二首 辛卯五月送丘宗卿太傅出守秀州二首 辛亥元日送章德茂自建康移帥江陵二首 辛亥元日送章德茂自建康移帥江陵二首 謝趙茂甫惠浙曹中筆蜀越薄牋二首 謝趙茂甫惠浙曹中筆蜀越薄牋二首 謝岳大用提舉郎中寄茶果藥物三首紫團參 謝潭師余處恭左相遣騎惠書送酒三首 謝潭師余處恭左相遣騎惠書送酒三首 謝潭師余處恭左相遣騎惠書送酒三首 曉晴發黃杜驛二首 曉晴發黃杜驛二首 曉寄芙蓉俓二首 曉寄芙蓉俓二首 曉過皂口嶺 曉過葉家橋二首 曉過葉家橋二首 曉炊黃竹莊三首 曉炊黃竹莊三首 曉炊黃竹莊三首 曉出兜率寺送許耀卿二首 曉出兜率寺送許耀卿二首 小灘三首 小灘三首 小灘三首 小憩揭家岡,諦觀桐陰 小憩二龍爭珠,蓋兩長嶺夾一圜峰故名·自此 小池荷葉雨聲 蕭照鄰參政大資挽詩二首 蕭照鄰參政大資挽詩二首 夏至雨霽與陳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夏至雨霽與陳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下雞鳴山諸灘,望柯山不見三首 下雞鳴山諸灘,望柯山不見三首 下雞鳴山諸灘,望柯山不見三首 戲題郡齋水墨坐屏二首 戲題郡齋水墨坐屏二首 戲題 戲跋朱元晦楚辭解二首 戲跋朱元晦楚辭解二首 西園早梅二首 西園早梅二首 午睡起 午睡起 萬安道中書事德三首 萬安道中書事德三首 萬安道中書事德三首 晚步南溪弄水 挽封州太守趙次公二首 挽封州太守趙次公二首 同王見可、劉子年循南溪,度西橋,登天柱岡 同王見可、劉子年循南溪,度西橋,登天柱岡 田路泥行 題周鯁臣浩齋 題照上人迎翠軒 題照上人迎翠軒 題張埧夫腴莊圖三首 題張埧夫腴莊圖三首 題張埧夫腴莊圖三首 題曾世夫頤齋 題尤延之右司遂初堂二首 題尤延之右司遂初堂二首 題蕭岳英常州草蠱軸,蓋盡師之女朱氏之筆二 題蕭岳英常州草蠱軸,蓋盡師之女朱氏之筆二 題西湖僧房 題吳夢與古樂府 題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題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題汪季路太丞魏野草堂圖二首 題汪季路太丞魏野草堂圖二首 題汪季路所藏李伯時飛騎斫鬃射楊枝及繡球圖 題汪季路所藏李伯時飛騎斫鬃射楊枝及繡球圖 題十里塘夜景 題棲賢寺三峽橋 題姜店水亭子 題黃辰告愚齋 題釣臺二絕句 題釣臺二絕句 題畢少董翻經圖 宿杳瀨 宿徐元達小樓 宿新豐坊,詠瓶中牡丹,因懷故園二首 宿新豐坊,詠瓶中牡丹,因懷故園二首 宿青山市四首 宿青山市四首 宿青山市四首 宿青山市四首 宿靈鷲禪寺二首 宿樂平縣北十里西塘 宿雞林坊 宿雞林坊 宿橫岡 夙興待且旦二絕 夙興待且旦二絕 蘇木灘 送相十高元善二首 送相十高元善二首 送鄉僧德璘監寺緣化結夏歸天童山二首 送鄉僧德璘監寺緣化結夏歸天童山二首 送談星辰許季升二首 送談星辰許季升二首 送彭元忠縣丞北歸 送聶士友通判上印入朝 送抹利花與慶長 送馬莊父游金陵 送羅永年西歸二首 送羅永年西歸二首 送羅宣卿主簿之官巴陵 送羅必高赴省 送劉茂村主簿之官理定 送劉覺之皈蜀 送劉德修殿院直閣將漕潼川二首 送劉德修殿院直閣將漕潼川二首 送林謙之司業出為桂路提刑 送客歸登凈遠亭二首 送客歸登凈遠亭二首 送金元度教授辭滿赴部改秩 送姜夔堯章謁石湖先生 送吉州通判趙德輝上印起闕 送胡端明赴召 送分寧主簿羅宏材秩滿入京 送戴良輔藥者歸城郛 送陳行之寺丞守南劍二首 送陳行之寺丞守南劍二首 送朝士使虜 四月三日登度雪臺感興 四十九叔母祖朱氏孺人挽詞 四美堂 睡起理發 水仙盛開,留子上弟小酌 水紋二首 水紋二首 水落二首 水落二首 水精膾 梳頭有感二首 梳頭有感二首 食菱 食蓮子三首 食蓮子三首 食蓮子三首 食雞頭 食蛤蜊米脯羹 十月四日,同子文,克信,子潛,子直,材翁 十一月朔早起 十一月十九日折梅二首 十一月十九日折梅二首 十一月二十八日雪,至十二月十一日日色方暖 十里塘觀魚 詩情 圣筆石湖大字歌 省中直舍因敲新懷周元吉三首 省中直舍因敲新懷周元吉三首 省中直舍因敲新懷周元吉三首 上元夜里俗粉米為繭絲,書古語置其中,以占 上元後一日往山莊訪子仁,中涂望見莊里李花 上元後一日往山莊訪子仁,中涂望見莊里李花 上巳日周丞相少保來訪敝廬,留詩為贈 上巳後一日,同子文、伯莊、永年步東園三首 上巳後一日,同子文、伯莊、永年步東園三首 上巳後一日,同子文、伯莊、永年步東園三首 上己三首 上己三首 上己三首 山居午睡起弄花三首 山居午睡起弄花三首 山居午睡起弄花三首 山丹花 三月一日過摩舍郡灘,阻雨泊清溪鎮二首 三月一日過摩舍郡灘,阻雨泊清溪鎮二首 三月晦日游越王臺二首 三月晦日游越王臺二首 三月二十六殿試進士得罪集英殿門二首 三月二十六殿試進士得罪集英殿門二首 日出 曲江重陽 秋暑 秋熱追涼池上 清曉洪澤放閘四絕句 清曉洪澤放閘四絕句 清曉出郭迓客七里莊二首 清曉出郭迓客七里莊二首 清曉出城別王宜子舍人 清明日雨雪,來早晴霽二首 清明日雨雪,來早晴霽二首 清明杲飲二首 清明杲飲二首 遣騎迎家久稽來訊 憩懷古堂 七字長句敬餞提刑寺丞胡元之持節桂林 七月十日大雨曉霽,登碧落堂 七月二十五日曉登多稼亭 七夕後一夜,月中露坐二首 七夕後一夜,月中露坐二首 蒲萄架 瓶中紅白二蓮五首 瓶中紅白二蓮五首 瓶中紅白二蓮五首 瓶中紅白二蓮五首 瓶中紅白二蓮五首 枇杷 凝露堂木犀惡人二首 凝露堂木犀惡人二首 擬題綿州推官廳六一堂 擬上舍寒江動碧虛詩 擬歸院柳邊迷詩 南齋前眾樹披猖,紅梅居間不肆,因為翦剔 南海陶令送水沉,報以雙井茶二首 南海陶令送水沉,報以雙井茶二首 暮宿半涂 暮經新豐市,望遠山 木犀二絕句 木犀二絕句 明發五峰寺初入筠州界高岡鋪 明發石山 明發生米市、西林寺,進退格 明發曲坑二首 明發曲坑二首 明發棲隱寺 明發平坦市 明發梅州 明發荊溪館下 明發海智寺遇雨二首 明發海智寺遇雨二首 明發白沙灘聞布榖有感 米囊花二首 米囊花二首 夢亡友黃世永夢中猶喜談佛既覺感念不巳因和 夢亡友黃世永夢中猶喜談佛既覺感念不巳因和 梅熟小雨 梅花落盡有感 梅殘寒夜不寐新柳小飲俎豆,頗備江西淮浙之 麥田 買菊 落梅再著晚花 羅溪道中 路口回望方山 六月十三日立秋 六月晦日 留題碧落堂 劉公佐親家奉議挽詞二首 劉公佐親家奉議挽詞二首 獵橋午憩坐睡 立秋後一日,雨天欲暮,小立問月亭 立春新晴 立春日有懷 立春日有懷 立春前一夕 立春前一夕 立春檢校牡丹 蘭花五言 苦熱登多稼亭二首 苦熱登多稼亭二首 看雪 看小舟除萍二首 看小舟除萍二首 郡圃上已二首 郡圃上已二首 郡圃殘雪三首 郡圃殘雪三首 郡圃殘雪三首 九日落莫憶同施少才集長沙 進賢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進賢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金甖花聯句 芥齏 解舟雷江,過東流縣 節日新晴歸自天慶 揭陽道中二首 揭陽道中二首 將赴高安,出吉水,報謁縣官,歸涂宿五峰寺 將赴高安,出吉水,報謁縣官,歸涂宿五峰寺 江行七日阻風至繁昌,舍舟出陸二首 江行七日阻風至繁昌,舍舟出陸二首 江西道院集送吉州太守朱子淵造朝二首 江西道院集送吉州太守朱子淵造朝二首 江天暮景有嘆二首 江天暮景有嘆二首 江水 餞趙子直制置閣學侍郎出帥益州,分"未到五 見張定叟 簡陸務觀史君編修二首 簡陸務觀史君編修二首 寄周子察院 寄周子察院 寄袁起巖樞密,賀新除,仍謝送四縑井詩集, 寄袁起巖樞密,賀新除,仍謝送四縑井詩集, 寄謝蜀帥表起巖尚書閣學寄贈藥物二首 寄謝蜀帥表起巖尚書閣學寄贈藥物二首 寄題朱景元直節軒二首 寄題朱景元直節軒二首 寄題周元吉湖北漕司志功堂 寄題張欽夫春風樓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愛山堂 寄題王亞夫檢正不啻足齋 寄題王國華環秀樓二首 寄題王國華環秀樓二首 寄題李與賢似剡庵 寄題荊南撫干胡仲方公廨信美樓二首 寄題荊南撫干胡仲方公廨信美樓二首 寄題更好軒二首 寄題更好軒二首 寄題儋耳東坡故居,尊賢堂太守譚景先所二首 寄題儋耳東坡故居,尊賢堂太守譚景先所二首 寄題安福彭文昌春風樓二首 寄題安福彭文昌春風樓二首 紀聞悼舊 積雨新晴,二月八日東園少步二首 積雨新晴,二月八日東園少步二首 火合午睡起負暄二首 火合午睡起負暄二首 蕙花初開五言 回望峽山二首 回望峽山二首 懷山莊子仁侄二首 懷山莊子仁侄二首 胡達孝水墨妙絕一世,為余作枯松孫枝石間老 鱟醬 後一月再宿城外野店,夙興入城,謁益公二首 後一月再宿城外野店,夙興入城,謁益公二首 賀必遠叔四月八日洗兒 荷池觀魚 和周子中韻 和周元吉省中新竹 和趙彥德旅懷·是夕,渠誦詩鼓琴 和章漢直 和章德茂少卿拉館學之士四人訪王德修提干 和曾克俊惠詩 和虞軍使易簡字知能所寄唐律二首 和虞軍使易簡字知能所寄唐律二首 和徐盈贈詩 和徐衡仲惠詩 和蕭伯振禱雨 和蕭伯和韻 和吳伯承提宮孟冬風雨 和文遠以作醮相疏 和文遠叔行春 和文明主簿叔見寄之韻二首 和文明主簿叔見寄之韻二首 和王元駒 和王才臣 和唐德明問病二首 和唐德明問病二首 和湯叔度雪 和羅巨濟教雪二首 和羅巨濟教雪二首 和李天麟二首 和李天麟二首 和濟翁弟惠詩二首 和濟翁弟惠詩二首 和皇太子雨中賞梅偶成二首 和皇太子雨中賞梅偶成二首 和范至能參政寄二絕句 和范至能參政寄二絕句 和丁端叔歲晚書懷 和昌英叔雪中春酌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旱後郴寇又作 寒食對酒 寒雞 含笑 海棠四首 海棠四首 海棠四首 海棠四首 過顯濟廟前石磯竹枝詞二首 過顯濟廟前石磯竹枝詞二首 過烏石大小二浪灘,俗呼浪為郎,因戲作竹枝 過烏石大小二浪灘,俗呼浪為郎,因戲作竹枝 過潤陂橋三首 過潤陂橋三首 過潤陂橋三首 過呂城閘六首 過呂城閘六首 過呂城閘六首 過呂城閘六首 過呂城閘六首 過呂城閘六首 過九里亭 過金臺天氣頓熱三首 過金臺天氣頓熱三首 過金臺天氣頓熱三首 過金沙洋望小海 過湖口縣上下石鍾山,即東坡所記者,是夕宿 過胡駱坑二首 過胡駱坑二首 過橫山塔下 過橫山塔下 過廣濟圩三首 過廣濟圩三首 過廣濟圩三首 過白沙竹枝歌六首 過白沙竹枝歌六首 過白沙竹枝歌六首 過白沙竹枝歌六首 過白沙竹枝歌六首 過白沙竹枝歌六首 過安仁市得風掛帆二首 過安仁市得風掛帆二首 郭母孺人李氏挽歌辭 癸己省宿詠南宮小桃 觀迎神小兒社 觀社 觀稼 觀稼 觀化 古路 古風送劉委游試藝南宮 古風敬餞吉州梁史君 龔令國英約小集感冷暴下皈臥感而賦焉 龔令國英約小集感冷暴下皈臥感而賦焉 庚子正月五日曉過大皋渡二首 庚子正月五日曉過大皋渡二首 感秋二首 感秋二首 甘瓠 風定過垂虹亭 飯罷登山 飯罷登凈遠亭 翻破篋,得張欽夫唱和詩 發中橋二首 發中橋二首 發烏山入漂水縣中山驛 發慈湖,過烈山,望見歷陽一帶山二首 發慈湖,過烈山,望見歷陽一帶山二首 二月二十三日南雄解舟二首 二月二十三日南雄解舟二首 兒啼索飯 鵝兒黃似酒 鵝鼻鋪前桃花 多稼亭前黃菊 多稼亭看梅二首 多稼亭看梅二首 端午獨酌 瀆頭阻風 讀罪已詔 讀罪已詔 讀罪已詔 讀正觀政要 讀張忠獻公謚冊感嘆 讀張文潛詩二首 讀張文潛詩二首 讀退之李花詩 讀笠澤叢書三首 讀笠澤叢書三首 讀笠澤叢書三首 讀漢書二首 讀漢書二首 讀陳蕃傳 冬至霜晴 冬至稱賀皇太子平陽郡王 東園新種桃李,結子成陰,喜而賦之二首 東園新種桃李,結子成陰,喜而賦之二首 東園晴步二首 東園晴步二首 丁亥正月新晴晚步二首 丁亥正月新晴晚步二首 登牛者蛾眉亭二首 登牛者蛾眉亭二首 登鳳凰臺 燈下讀山谷詩 得省榜,見羅仲謀曾無逸策名,夜歸喜甚,通 得省榜,見羅仲謀曾無逸策名,夜歸喜甚,通 道傍草木二首 道傍草木二首 蜑戶 答提點綱馬驛程劉修武二首 答提點綱馬驛程劉修武二首 村店竹床 從范至能參政游石湖精舍坐間走筆二首 從范至能參政游石湖精舍坐間走筆二首 次主簿叔晚霞 次主簿昌英叔鑷白韻 次韻寄題馬少張致政亦樂園 次出門韻 次昌英主簿叔晴鹿望韻 春雨呈袁起巖 春望二首 春望二首 春晚往永和 春盡夜坐三首 春盡夜坐三首 春盡夜坐三首 春盡舍舟,余杭雨後山行二首 春盡舍舟,余杭雨後山行二首 春草二首 春草二首 垂絲海棠盛開 垂絲海棠半落 船過硯石步 除夕前一日絕 初食筍蕨 初食淮白 初十日早炊蕉步得家書并家釀 初秋小雨殘暑未退 初九夜月二首 初九夜月二首 出峽二首 出峽二首 出惠山遙望橫山 池亭 城頭曉步二首 城頭曉步二首 城頭秋望二首 城頭秋望二首 城上野步用轆轤體 誠齋題三老圖 誠齋步月二首 誠齋步月二首 晨炊玉田聞鶯觀鷺二首 晨炊玉田聞鶯觀鷺二首 晨炊翫鞭亭二首 晨炊翫鞭亭二首 晨炊光口砦 晨炊泊楊村 晨炊白升山 嘲蜻蜓 嘲淮浪 朝飯罷登凈遠亭 嘗荼蘼酒 泊樟鎮 泊姑蘇城外大雪二首 泊姑蘇城外大雪二首 病中止酒 病起覽鏡二首 病起覽鏡二首 別吳教授景衡 碧落堂晚望 白頭吟二首 白頭吟二首 跋虞丞相與趙撙節使帖還其猶子濟二首 跋虞丞相與趙撙節使帖還其猶子濟二首 跋王順伯所藏歐公集古録序真跡 跋眉山程仁萬言書草 跋羅春伯所藏高氏樂毅論 跋京仲遠所藏楊補之紅綾上所作著色掀篷梅 跋澹庵先生繳張欽夫賜章服答詔二首 跋澹庵先生繳張欽夫賜章服答詔二首 八月朔曉起趣辨行李 遇寶應縣新開湖 五月初二日苦熟 醉吟 重九日雨仍,菊花未開,用轆轤體 仲冬詔追造朝供尚書郎職舟行阻風青泥三首 仲冬詔追造朝供尚書郎職舟行阻風青泥三首 仲冬詔追造朝供尚書郎職舟行阻風青泥三首 中秋月長句 至日薄寒 至後與履常探梅東園三首 至後與履常探梅東園三首 至後與履常探梅東園三首 直宿南宮三首 直宿南宮三首 直宿南宮三首 之官五羊,過太和縣登快閣,觀山谷石刻,賦 之官五羊,過太和縣登快閣,觀山谷石刻,賦 贈彭云翔長句 再登垂虹亭三首 再登垂虹亭三首 再登垂虹亭三首 月夜阻風,泊舟太湖石塘南頭四首 月夜阻風,泊舟太湖石塘南頭四首 月夜阻風,泊舟太湖石塘南頭四首 月夜阻風,泊舟太湖石塘南頭四首 御命郊勞使客,船過崇德縣三首 御命郊勞使客,船過崇德縣三首 御命郊勞使客,船過崇德縣三首 玉井亭觀荷花 雨霽 攸山望石臼湖 夜離零陵以避同僚追送之勞留二絕簡諸友 夜離零陵以避同僚追送之勞留二絕簡諸友 夜泊平望終夕不寐三首 夜泊平望終夕不寐三首 夜泊平望終夕不寐三首 葉叔羽集同年九人於櫻桃園,錢襲明、何同叔 葉叔羽集同年九人於櫻桃園,錢襲明、何同叔 野望二首 野望二首 鴈來紅 煙林曉望二首 煙林曉望二首 雪用歐陽公白戰律,仍禁用映雪訪戴等故事, 雪用歐陽公白戰律,仍禁用映雪訪戴等故事, 雪用歐陽公白戰律,仍禁用映雪訪戴等故事, 新晴東園晚步二首 新晴東園晚步二首 謝岳大用提舉郎中寄茶果藥物三首新松實 謝江東耿漕曼老寄書并與沈侍郎唱和詩謝詒書 謝江東耿漕曼老寄書并與沈侍郎唱和詩謝詒書 曉霜過寶應縣三首 曉霜過寶應縣三首 曉霜過寶應縣三首 五月十六夜,病中無聊,起來步月五首 五月十六夜,病中無聊,起來步月五首 五月十六夜,病中無聊,起來步月五首 五月十六夜,病中無聊,起來步月五首 五月十六夜,病中無聊,起來步月五首 聞鶯 圩丁詞十解 圩丁詞十解 圩丁詞十解 圩丁詞十解 圩丁詞十解 圩丁詞十解 圩丁詞十解 圩丁詞十解 圩丁詞十解 圩丁詞十解 望謝家青山太白墓二首 望謝家青山太白墓二首 晚寒題水仙花并湖山三首 晚寒題水仙花并湖山三首 晚寒題水仙花并湖山三首 題湘中館 題湘中館 題東西二梁山三首 題東西二梁山三首 題東西二梁山三首 探杏二首 探杏二首 太平寺水 太寧郡夫人張氏挽詞二首 太寧郡夫人張氏挽詞二首 宿小沙溪 宿小沙溪 宿南嶺驛二首 宿南嶺驛二首 宿潮州海陽館獨夜不寐二首 宿潮州海陽館獨夜不寐二首 送子仁侄南歸而首 送子仁侄南歸而首 送朱師古龍圖少卿師潼川二首 送朱師古龍圖少卿師潼川二首 送張元直尉鹽官二首 送張元直尉鹽官二首 送張定叟二首 送張定叟二首 送俞漕子清大卿赴召二首 送俞漕子清大卿赴召二首 送幼輿子之官澧浦慈利監稅二首 送幼輿子之官澧浦慈利監稅二首 送顏幾圣龍學尚書出守泉州二首 送顏幾圣龍學尚書出守泉州二首 送謝子肅提舉寺丞二首 送謝子肅提舉寺丞二首 送王吉州宣子舍人,和明州二首 送王吉州宣子舍人,和明州二首 送孫撿正德操龍圖出知鎮江二首 送孫撿正德操龍圖出知鎮江二首 送沈虞卿秘盬修撰將漕江東二首 送沈虞卿秘盬修撰將漕江東二首 送彭子山提刑郎中赴召二首 送彭子山提刑郎中赴召二首 送彭元忠司戶二首 送彭元忠司戶二首 送簡壽玉主簿之官臨桂二首 送簡壽玉主簿之官臨桂二首 送韓子云撿正將漕江東二首 送韓子云撿正將漕江東二首 送廣帥秩滿之官丹陽二首 送廣帥秩滿之官丹陽二首 送贛守張子智左史進直敷文閣,移師八桂二首 送贛守張子智左史進直敷文閣,移師八桂二首 送傅安道郎中將漕七閩二首 送傅安道郎中將漕七閩二首 送德輪行者 送乘叔羽寺丞持節淮東二首 送乘叔羽寺丞持節淮東二首 送蔡定夫赴湖南提刑二首 送蔡定夫赴湖南提刑二首 松江蒪菜 四月一日三衢阻雨二首 四月一日三衢阻雨二首 睡覺 水漚二首 水漚二首 霜夜無睡,聞畫角孤鴈二首 霜夜無睡,聞畫角孤鴈二首 霜寒轆轤體二首 霜寒轆轤體二首 試蜀中梁杲桐煙墨書玉板紙 尚長道十年離索杯酒話舊,憮然若隔世,醉筆 尚長道十年離索杯酒話舊,憮然若隔世,醉筆 尚長道十年離索杯酒話舊,憮然若隔世,醉筆 上元前一日,游東國看紅梅右題停罷坊場圖三 上元前一日,游東國看紅梅右題停罷坊場圖三 上元前一日,游東國看紅梅右題停罷坊場圖三 山村二首 山村二首 閏六月,立秋後暮熱,追涼郡圃二首 閏六月,立秋後暮熱,追涼郡圃二首 入城 榕樹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秋月 秋雨蚤作有嘆 秋夜讀書 丘母太碩人臧氏挽詩二首 丘母太碩人臧氏挽詩二首 清明雨寒八首 清明雨寒八首 清明雨寒八首 清明雨寒八首 清明雨寒八首 清明雨寒八首 清明雨寒八首 清明雨寒八首 遣悶 千葉水仙花 七字謝紹興帥丘宗卿惠楊梅二首 七字謝紹興帥丘宗卿惠楊梅二首 七月二十三日南極老人星歌上叔父十三,致政 瓶中梅花長句 甯橋小渡 擬乙巳南郊慶成二首 擬乙巳南郊慶成二首 擬花蕊亞披紅詩 明發三衢三首 明發三衢三首 明發三衢三首 明發階口岸下 羅溪望夫嶺二首 羅溪望夫嶺二首 露坐戲嘲星月 留蕭伯和仲和小飲二首 留蕭伯和仲和小飲二首 劉寺展繡亭上,與尤延之久待京仲遠不至,再 劉平甫挽詩二首 劉平甫挽詩二首 荔枝堂晝憩 李仁甫侍講閣學挽詩二首 李仁甫侍講閣學挽詩二首 蠟梅四首 蠟梅四首 蠟梅四首 蠟梅四首 克信弟坐上賦梅花二首 克信弟坐上賦梅花二首 看劉寺芙蓉 九月菊未花 金溪道中 江雨三首 江雨三首 江雨三首 見潭師劉恭父舍人二首 見潭師劉恭父舍人二首 寄題蕭民望扶疏堂二首 寄題蕭民望扶疏堂二首 寄題舒州宿松知縣戴在伯重新紫霄亭二首 寄題舒州宿松知縣戴在伯重新紫霄亭二首 寄題廬山楞伽寺三賢堂,呈南康太守曾致虛 寄題劉元朋環翠閣二首 寄題劉元朋環翠閣二首 寄賀建康留守范參政端明二首 寄賀建康留守范參政端明二首 寄奉新鍾宰 寄別向運判德獻移閩憲 寄別向運判德獻移閩憲 檜逕曉步二首 檜逕曉步二首 黃太守元授挽詞二首 黃太守元授挽詞二首 皇恐灘三首 皇恐灘三首 華鏜秀才著六經解以長句書後 胡季永挽詞二首 胡季永挽詞二首 紅玫瑰 橫山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二首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二首 荷橋 荷池小立 荷池小立 和周子中病中代書之韻兼督胡季文季永游山之 和周仲容春日二律句 和周仲容春日二律句 和周仲容春日二絕句 和周仲容春日二絕句 和謝石湖先生寄二詩韻二首 和謝石湖先生寄二詩韻二首 和吳鹽丞雪中湖上訪梅四首 和吳鹽丞雪中湖上訪梅四首 和吳鹽丞雪中湖上訪梅四首 和吳鹽丞雪中湖上訪梅四首 和王司法雨中二首 和王司法雨中二首 和王才臣再病二首 和王才臣再病二首 和司法張仲良醉中論詩 和司法張仲良醉中論詩 和彭仲莊對牡丹止酒哦二首 和彭仲莊對牡丹止酒哦二首 和濟翁見寄之韻二首 和濟翁見寄之韻二首 旱後喜雨四首 旱後喜雨四首 旱後喜雨四首 旱後喜雨四首 過太湖石塘三首 過太湖石塘三首 過太湖石塘三首 過青陽縣,望九華山,云中不真·來早大露, 過青陽縣,望九華山,云中不真·來早大露, 過青陽縣,望九華山,云中不真·來早大露, 過平望三首 過平望三首 過平望三首 過建封寺下連魚灘二首 過建封寺下連魚灘二首 過單竹洋逕 歸云三首 歸云三首 歸云三首 故王氏令人挽二首 故王氏令人挽二首 高宗圣神武文憲孝皇帝挽詩二首 高宗圣神武文憲孝皇帝挽詩二首 風花 方虛日斜再行宿烏山二首 方虛日斜再行宿烏山二首 二月一日郡圃尋春二首 二月一日郡圃尋春二首 二月望日 多稼亭宴客 凍蠅 東園探桃李二首 東園探桃李二首 丁未元月 釣雪舟倦睡 答章漢直 從丁家洲避風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從丁家洲避風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從丁家洲避風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春暖郡圃散策三首 春暖郡圃散策三首 春暖郡圃散策三首 春半雨寒,牡丹殊無消息 除夜張功父惠詩,索荊溪集,次韻送往 除夕宿臨戰平 初夏病起曉步東園二首 初夏病起曉步東園二首 初食大原生蒲萄,時十二月二日 初秋暮雨 初離常州,夜宿小井,清曉放船三首 初離常州,夜宿小井,清曉放船三首 初離常州,夜宿小井,清曉放船三首 酬合皂山碧崖道士甘叔懷贈美名,人不及佳, 酬合皂山碧崖道士甘叔懷贈美名,人不及佳, 沖雪送陸子靜 池陂鄧店松林 晨炊旱塘 嘲稚子 朝天續集和陸務觀見賀歸館之韻二首 嘗諸店酒醉吟二首 嘗諸店酒醉吟二首 步過分水嶺 泊船百花洲登姑蘇臺二首 泊船百花洲登姑蘇臺二首 病中夜坐 丙申歲朝 栟楮江濱,芙蓉一株發紅白二色二首 栟楮江濱,芙蓉一株發紅白二色二首 碧落堂曉望荷山 白含笑 罷丞零陵忽病傷寒,謁醫兩旬,如負擔者日遠 跋袁起巖所藏後湖帖并遺像一軸,詩中語皆檃 跋尤延之山水兩軸二首 跋尤延之山水兩軸二首 跋蕭彥毓梅坡詩集 跋悟空道人墨跡 跋吳箕秀才 跋陸務觀劍南詩稿二首 跋陸務觀劍南詩稿二首 跋澹庵先生辭工部侍郎答詔不允二首 跋澹庵先生辭工部侍郎答詔不允二首 跋常寧縣丞葛齊松子固衡永道中行紀詩卷 芭蕉雨 竹枝歌七首 竹枝歌七首 竹枝歌七首 竹枝歌七首 竹枝歌七首 竹枝歌七首 竹枝歌七首 正月三日驟暖多稼亭前梅花盛開四首 正月三日驟暖多稼亭前梅花盛開四首 正月三日驟暖多稼亭前梅花盛開四首 正月三日驟暖多稼亭前梅花盛開四首 正月二十四夜,朱師古少卿招飲小樓看燈二首 正月二十四夜,朱師古少卿招飲小樓看燈二首 張尉惠詩和韻謝之三首 張尉惠詩和韻謝之三首 張尉惠詩和韻謝之三首 張幾仲侍郎挽詞三首 張幾仲侍郎挽詞三首 張幾仲侍郎挽詞三首 張功父送牡丹,續送酴醾,且示酴醾長編,和 再病書懷呈仲良 再病書懷呈仲良 再病書懷呈仲良 再病書懷呈仲良 月中炬火發仙山驛,小睡射亭五首 月中炬火發仙山驛,小睡射亭五首 月中炬火發仙山驛,小睡射亭五首 月中炬火發仙山驛,小睡射亭五首 月中炬火發仙山驛,小睡射亭五首 雨後田間雜紀五首 雨後田間雜紀五首 雨後田間雜紀五首 雨後田間雜紀五首 雨後田間雜紀五首 與子仁登天柱岡,過胡家塘蒪塘歸東園四首 與子仁登天柱岡,過胡家塘蒪塘歸東園四首 與子仁登天柱岡,過胡家塘蒪塘歸東園四首 與子仁登天柱岡,過胡家塘蒪塘歸東園四首 游翟園三首 游翟園三首 游翟園三首 游定林寺即荊公讀書處四首 游定林寺即荊公讀書處四首 游定林寺即荊公讀書處四首 游定林寺即荊公讀書處四首 憂患感嘆二首 憂患感嘆二首 已至湖尾望見西山三首 已至湖尾望見西山三首 已至湖尾望見西山三首 夜宿東渚放歌三首 夜宿東渚放歌三首 夜宿東渚放歌三首 夜過楊州二首 夜過楊州二首 楊花 迓使客夜歸四首 迓使客夜歸四首 迓使客夜歸四首 迓使客夜歸四首 雪曉舟中生火二首 雪曉舟中生火二首 新竹 新寒 謝永新大夫楊叔袼惠詩 曉過花橋入宣州界四首 曉過花橋入宣州界四首 曉過花橋入宣州界四首 曉過花橋入宣州界四首 小酌 同劉季游登天柱岡四首 同劉季游登天柱岡四首 同劉季游登天柱岡四首 同劉季游登天柱岡四首 同君俞、季永步至普濟寺,晚泛西湖以歸,得 同君俞、季永步至普濟寺,晚泛西湖以歸,得 同君俞、季永步至普濟寺,晚泛西湖以歸,得 同君俞、季永步至普濟寺,晚泛西湖以歸,得 聽蟬八絕句 聽蟬八絕句 聽蟬八絕句 聽蟬八絕句 聽蟬八絕句 聽蟬八絕句 聽蟬八絕句 聽蟬八絕句 題周子中司戶乘成臺三首 題周子中司戶乘成臺三首 題周子中司戶乘成臺三首 宿化斜橋,見雞冠花二首 宿化斜橋,見雞冠花二首 宿城外張氏莊早起入三首 宿城外張氏莊早起入三首 宿城外張氏莊早起入三首 送孫從之司業持節湖南二首 送孫從之司業持節湖南二首 送錢寺正出守廣德軍二首 送錢寺正出守廣德軍二首 送丁子章將漕湖南三首 送丁子章將漕湖南三首 送丁子章將漕湖南三首 霜草 梳頭看可正平詩有"寄養直時未祝發"等篇, 梳頭看可正平詩有"寄養直時未祝發"等篇, 書齋夜坐二首 書齋夜坐二首 十二月二十七日大雪中過吉水小盤渡西歸三首 十二月二十七日大雪中過吉水小盤渡西歸三首 十二月二十七日大雪中過吉水小盤渡西歸三首 社日南康道中 賞牡丹 秋雨嘆十解 秋雨嘆十解 秋雨嘆十解 秋雨嘆十解 秋雨嘆十解 秋雨嘆十解 秋雨嘆十解 秋雨嘆十解 秋雨嘆十解 秋雨嘆十解 清遠峽四首 清遠峽四首 清遠峽四首 清遠峽四首 瓶中淮陽紅牡丹落盡有嘆三首 瓶中淮陽紅牡丹落盡有嘆三首 瓶中淮陽紅牡丹落盡有嘆三首 鑷白 鑷白 鑷白 明發青泥沖雪剌船三首 明發青泥沖雪剌船三首 明發青泥沖雪剌船三首 鱸魚 龍山送客二首 龍山送客二首 六月喜雨三首 六月喜雨三首 六月喜雨三首 荔枝堂夕眺三首 荔枝堂夕眺三首 荔枝堂夕眺三首 李與賢來訪,自言所居幽勝,甚似剡溪·因以 李與賢來訪,自言所居幽勝,甚似剡溪·因以 李與賢來訪,自言所居幽勝,甚似剡溪·因以 李與賢來訪,自言所居幽勝,甚似剡溪·因以 李與賢來訪,自言所居幽勝,甚似剡溪·因以 李花 臘夜普明寺睡覺 臘夜普明寺睡覺 苦寒三首 苦寒三首 苦寒三首 郡圃曉步因登披僊閣四首 郡圃曉步因登披僊閣四首 郡圃曉步因登披僊閣四首 郡圃曉步因登披僊閣四首 炬火發誓節渡勇家店二首 炬火發誓節渡勇家店二首 拒霜花 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試筆四首 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試筆四首 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試筆四首 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試筆四首 九日都下黃雀食新 靜坐池亭二首 靜坐池亭二首 近故太師左丞相魏國文忠京公挽歌辭三首 近故太師左丞相魏國文忠京公挽歌辭三首 近故太師左丞相魏國文忠京公挽歌辭三首 解舟惠州東橋 見張欽夫二首 見張欽夫二首 見王宣子侍郎二首 見王宣子侍郎二首 淮河舟中曉起看雪二首 淮河舟中曉起看雪二首 橫林望見惠山,寄懷尤延之三首 橫林望見惠山,寄懷尤延之三首 橫林望見惠山,寄懷尤延之三首 賀皇孫平陽郡王十月十九日生辰 賀皇孫平陽郡王十月十九日生辰 賀澹庵先生胡侍即新居落成二首 賀澹庵先生胡侍即新居落成二首 荷橋暮坐三首 荷橋暮坐三首 荷橋暮坐三首 和仲良分送柚花沉 和仲良分送柚花沉 和仲良分送柚花沉 和袁起巖郎中投贈七字二首 和袁起巖郎中投贈七字二首 和慶長懷麻陽叔二首 和慶長懷麻陽叔二首 過章戴岸二首 過章戴岸二首 過淮陰縣題韓信廟,前用唐律,後用進退格 過淮陰縣題韓信廟,前用唐律,後用進退格 觀田中鴝鵒啄粟,因悟象耕鳥耘之說,戲題二 觀田中鴝鵒啄粟,因悟象耕鳥耘之說,戲題二 觀水嘆二首 觀水嘆二首 二月望日勸農既歸散策郡圃二首 二月望日勸農既歸散策郡圃二首 多稼亭前小步 丁酉初春和張欽夫榕溪閣五言曾達臣挽詞 釣雪舟中霜夜望月 登烏石寺 登奉圣寺千佛閣四首 登奉圣寺千佛閣四首 登奉圣寺千佛閣四首 登奉圣寺千佛閣四首 得親老家問 得親老家問 垂絲海棠二首 垂絲海棠二首 船過蘇州二首 船過蘇州二首 池水二首 池水二首 殘菊 不睡四首 不睡四首 不睡四首 不睡四首 薄晚絕句二首 薄晚絕句二首 表弟周明道工於傅神而山水亦佳,久別來訪, 表弟周明道工於傅神而山水亦佳,久別來訪, 白發嘆 跋余伯益所藏張欽夫書西銘短紙二首 跋余伯益所藏張欽夫書西銘短紙二首 跋臨川梁譯居士孝德記二首 跋臨川梁譯居士孝德記二首 芭蕉三首 芭蕉三首 芭蕉三首 寒食雨中同舍人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 漱玉亭 正月十二日游東坡白鶴峰故居,其北思無邪齋 月夜觀雪三首 月夜觀雪三首 月夜觀雪三首 夜宿楊,曉起見雪 新酒歌 曉起探梅四首 曉起探梅四首 曉起探梅四首 曉起探梅四首 曉過丹陽縣五首 曉過丹陽縣五首 曉過丹陽縣五首 曉過丹陽縣五首 曉過丹陽縣五首 小舟晚興四首 小舟晚興四首 小舟晚興四首 小舟晚興四首 小溪至新田四首 小溪至新田四首 小溪至新田四首 小溪至新田四首 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四首 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四首 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四首 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四首 萬花川谷 宿蘭溪水驛前三首 宿蘭溪水驛前三首 宿蘭溪水驛前三首 送周元吉顯謨左司將漕湖北三首 送周元吉顯謨左司將漕湖北三首 送周元吉顯謨左司將漕湖北三首 送丘宗卿帥蜀三首 送丘宗卿帥蜀三首 送丘宗卿帥蜀三首 霜曉 霜曉 賞菊四首 賞菊四首 賞菊四首 賞菊四首 山茶 梅花二首 梅花二首 立春日舟前細雨 蘭溪解舟四首 蘭溪解舟四首 蘭溪解舟四首 蘭溪解舟四首 苦吟 江山道中蠶麥大熟三首 江山道中蠶麥大熟三首 江山道中蠶麥大熟三首 和周仲覺三首 和周仲覺三首 和周仲覺三首 和段季承左藏惠四絕句 和段季承左藏惠四絕句 和段季承左藏惠四絕句 和段季承左藏惠四絕句 寒雀 過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 過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 過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 觀蟻二首 觀蟻二首 觀書 觀書 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二月十九日度大庾嶺題云封寺四首 二月十九日度大庾嶺題云封寺四首 二月十九日度大庾嶺題云封寺四首 二月十九日度大庾嶺題云封寺四首 春菜 初夏即事 陳蹇叔郎中出閩漕,別送新茶·李圣俞郎中出 陳安行舍人閣學挽詞三首 陳安行舍人閣學挽詞三首 陳安行舍人閣學挽詞三首 泊舟臨平二首 泊舟臨平二首 北風 白蓮 白蓮 題盱胎軍東南第一山二首 題盱胎軍東南第一山二首 峽山寺竹枝詞五首 峽山寺竹枝詞五首 峽山寺竹枝詞五首 峽山寺竹枝詞五首 峽山寺竹枝詞五首 阻風,泊鍾家村·離英州已三日,才行二十里 阻風,泊鍾家村·離英州已三日,才行二十里 舟過城門村,清曉雨止日出五首 舟過城門村,清曉雨止日出五首 舟過城門村,清曉雨止日出五首 舟過城門村,清曉雨止日出五首 舟過城門村,清曉雨止日出五首 舟過安仁五首 舟過安仁五首 舟過安仁五首 舟過安仁五首 正月三日宿范氏莊四首 正月三日宿范氏莊四首 正月三日宿范氏莊四首 正月三日宿范氏莊四首 有嘆 有嘆 曉望 小孤山 題瘦牛嶺 雙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雙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雙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雙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雙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燒香 木犀初發呈張功父又和六首 木犀初發呈張功父又和六首 木犀初發呈張功父又和六首 木犀初發呈張功父又和六首 木犀初發呈張功父又和六首 木犀初發呈張功父又和六首 木犀 憫旱 臨賀別駕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詩,以杜句君隨丞 臨賀別駕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詩,以杜句君隨丞 臨賀別駕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詩,以杜句君隨丞 臨賀別駕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詩,以杜句君隨丞 臨賀別駕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詩,以杜句君隨丞 臘前月季 郡圃杏花二首 郡圃杏花二首 筠庵晚睡三首 筠庵晚睡三首 筠庵晚睡三首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四首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四首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四首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四首 發銀樹林 遍游廬山,示萬杉長老大璉 跋徐恭仲省干近詩三首 跋徐恭仲省干近詩三首 跋徐恭仲省干近詩三首 暮泊鼠山,聞明朝有石塘之險 戲筆 櫻桃 晚望 送林子方直閣秘書將漕閩部三首 送林子方直閣秘書將漕閩部三首 送林子方直閣秘書將漕閩部三首 水仙花四首 水仙花四首 水仙花四首 水仙花四首 蜀士月彥和寓張魏公門館,用予見張欽夫詩韻 蜀士月彥和寓張魏公門館,用予見張欽夫詩韻 暮春即事 明發西館晨炊藹岡四首 明發西館晨炊藹岡四首 明發西館晨炊藹岡四首 明發西館晨炊藹岡四首 立春日 蠟燭 近故魏國夫人盧氏挽歌辭三首 近故魏國夫人盧氏挽歌辭三首 近故魏國夫人盧氏挽歌辭三首 寄張欽夫二首 寄張欽夫二首 湖天暮景五首 湖天暮景五首 湖天暮景五首 湖天暮景五首 湖天暮景五首 感秋 發楊港渡入交石夾四首 發楊港渡入交石夾四首 發楊港渡入交石夾四首 發楊港渡入交石夾四首 促織 初秋行圃四首 初秋行圃四首 初秋行圃四首 不寐四首 不寐四首 不寐四首 不寐四首 五更過無錫縣,寄懷范參政尤侍郎 寄陸務觀 月下杲飲七首 月下杲飲七首 月下杲飲七首 月下杲飲七首 月下杲飲七首 月下杲飲七首 月下杲飲七首 新涼 宿孔鎮觀雨中蛛絲五首 宿孔鎮觀雨中蛛絲五首 宿孔鎮觀雨中蛛絲五首 宿孔鎮觀雨中蛛絲五首 宿孔鎮觀雨中蛛絲五首 霜夜 秋熱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聞鶯,與大兒議秋涼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聞鶯,與大兒議秋涼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聞鶯,與大兒議秋涼 紅葉 過長峰逕遇雨,遣悶十絕句 過長峰逕遇雨,遣悶十絕句 過長峰逕遇雨,遣悶十絕句 過長峰逕遇雨,遣悶十絕句 過長峰逕遇雨,遣悶十絕句 過長峰逕遇雨,遣悶十絕句 過長峰逕遇雨,遣悶十絕句 過長峰逕遇雨,遣悶十絕句 過長峰逕遇雨,遣悶十絕句 過長峰逕遇雨,遣悶十絕句 過陂子逕五十余里,喬木蔽天,遣悶七絕句 過陂子逕五十余里,喬木蔽天,遣悶七絕句 過陂子逕五十余里,喬木蔽天,遣悶七絕句 過陂子逕五十余里,喬木蔽天,遣悶七絕句 過陂子逕五十余里,喬木蔽天,遣悶七絕句 過陂子逕五十余里,喬木蔽天,遣悶七絕句 過陂子逕五十余里,喬木蔽天,遣悶七絕句 感秋五首 感秋五首 感秋五首 感秋五首 感秋五首 閶門外登溪船五首 閶門外登溪船五首 閶門外登溪船五首 閶門外登溪船五首 閶門外登溪船五首 梔子花 早起 早起 雪後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 望雨 晚眺 探春 秋涼晚步 慶長叔招飲一桮,未釂,雪聲璀然·即席走筆 慶長叔招飲一桮,未釂,雪聲璀然·即席走筆 慶長叔招飲一桮,未釂,雪聲璀然·即席走筆 慶長叔招飲一桮,未釂,雪聲璀然·即席走筆 慶長叔招飲一桮,未釂,雪聲璀然·即席走筆 慶長叔招飲一桮,未釂,雪聲璀然·即席走筆 慶長叔招飲一桮,未釂,雪聲璀然·即席走筆 慶長叔招飲一桮,未釂,雪聲璀然·即席走筆 慶長叔招飲一桮,未釂,雪聲璀然·即席走筆 慶長叔招飲一桮,未釂,雪聲璀然·即席走筆 郡中上元燈減舊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 郡中上元燈減舊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 郡中上元燈減舊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 郡中上元燈減舊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 郡中上元燈減舊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 郡中上元燈減舊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 郡中上元燈減舊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 和張器先十絕 和張器先十絕 和張器先十絕 和張器先十絕 和張器先十絕 和張器先十絕 和張器先十絕 和張器先十絕 和張器先十絕 和張器先十絕 和李子壽通判曾慶祖判院投贈喜雨口號八首 和李子壽通判曾慶祖判院投贈喜雨口號八首 和李子壽通判曾慶祖判院投贈喜雨口號八首 和李子壽通判曾慶祖判院投贈喜雨口號八首 和李子壽通判曾慶祖判院投贈喜雨口號八首 和李子壽通判曾慶祖判院投贈喜雨口號八首 和李子壽通判曾慶祖判院投贈喜雨口號八首 和李子壽通判曾慶祖判院投贈喜雨口號八首 寒食前一日行部過牛首山七首 寒食前一日行部過牛首山七首 寒食前一日行部過牛首山七首 寒食前一日行部過牛首山七首 寒食前一日行部過牛首山七首 寒食前一日行部過牛首山七首 寒食前一日行部過牛首山七首 故太恭人董氏挽詞五首 故太恭人董氏挽詞五首 故太恭人董氏挽詞五首 故太恭人董氏挽詞五首 故太恭人董氏挽詞五首 風雨 二月十四日曉起看海棠八首 二月十四日曉起看海棠八首 二月十四日曉起看海棠八首 二月十四日曉起看海棠八首 二月十四日曉起看海棠八首 二月十四日曉起看海棠八首 二月十四日曉起看海棠八首 二月十四日曉起看海棠八首 大司成顏幾圣率同舍招游裴園,泛舟繞孤山賞 大司成顏幾圣率同舍招游裴園,泛舟繞孤山賞 大司成顏幾圣率同舍招游裴園,泛舟繞孤山賞 大司成顏幾圣率同舍招游裴園,泛舟繞孤山賞 大司成顏幾圣率同舍招游裴園,泛舟繞孤山賞 大司成顏幾圣率同舍招游裴園,泛舟繞孤山賞 大司成顏幾圣率同舍招游裴園,泛舟繞孤山賞 大司成顏幾圣率同舍招游裴園,泛舟繞孤山賞 大司成顏幾圣率同舍招游裴園,泛舟繞孤山賞 大司成顏幾圣率同舍招游裴園,泛舟繞孤山賞 昌英知縣叔作歲坐上,賦瓶里梅花,時坐上九 昌英知縣叔作歲坐上,賦瓶里梅花,時坐上九 昌英知縣叔作歲坐上,賦瓶里梅花,時坐上九 昌英知縣叔作歲坐上,賦瓶里梅花,時坐上九 昌英知縣叔作歲坐上,賦瓶里梅花,時坐上九 昌英知縣叔作歲坐上,賦瓶里梅花,時坐上九 昌英知縣叔作歲坐上,賦瓶里梅花,時坐上九 二月一日曉渡太和江三首 二月一日曉渡太和江三首 二月一日曉渡太和江三首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二首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二首 瑞香花新開五首 瑞香花新開五首 瑞香花新開五首 瑞香花新開五首 瑞香花新開五首 明發祈門悟法寺,溪行險絕六首 明發祈門悟法寺,溪行險絕六首 明發祈門悟法寺,溪行險絕六首 明發祈門悟法寺,溪行險絕六首 明發祈門悟法寺,溪行險絕六首 明發祈門悟法寺,溪行險絕六首 明發陳公徑過摩舍那灘石峰下十首 明發陳公徑過摩舍那灘石峰下十首 明發陳公徑過摩舍那灘石峰下十首 明發陳公徑過摩舍那灘石峰下十首 明發陳公徑過摩舍那灘石峰下十首 明發陳公徑過摩舍那灘石峰下十首 明發陳公徑過摩舍那灘石峰下十首 明發陳公徑過摩舍那灘石峰下十首 明發陳公徑過摩舍那灘石峰下十首 明發陳公徑過摩舍那灘石峰下十首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和張寺丞功父八絕句 和張寺丞功父八絕句 和張寺丞功父八絕句 和張寺丞功父八絕句 和張寺丞功父八絕句 和張寺丞功父八絕句 和張寺丞功父八絕句 和張寺丞功父八絕句 和張功父梅詩十絕句 和張功父梅詩十絕句 和張功父梅詩十絕句 和張功父梅詩十絕句 和張功父梅詩十絕句 和張功父梅詩十絕句 和張功父梅詩十絕句 和張功父梅詩十絕句 和張功父梅詩十絕句 和張功父梅詩十絕句 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得園十詩 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得園十詩 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得園十詩 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得園十詩 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得園十詩 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得園十詩 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得園十詩 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得園十詩 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得園十詩 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得園十詩 德壽宮慶壽口號十篇 德壽宮慶壽口號十篇 德壽宮慶壽口號十篇 德壽宮慶壽口號十篇 德壽宮慶壽口號十篇 德壽宮慶壽口號十篇 德壽宮慶壽口號十篇 德壽宮慶壽口號十篇 德壽宮慶壽口號十篇 德壽宮慶壽口號十篇 春日六絕句 春日六絕句 春日六絕句 春日六絕句 春日六絕句 春日六絕句 出真陽峽十首 出真陽峽十首 出真陽峽十首 出真陽峽十首 出真陽峽十首 出真陽峽十首 出真陽峽十首 出真陽峽十首 出真陽峽十首 出真陽峽十首 過揚子江二首 過揚子江二首 舟過謝潭三首 舟過謝潭三首 舟過謝潭三首 雨作,抵暮復晴五首 雨作,抵暮復晴五首 雨作,抵暮復晴五首 雨作,抵暮復晴五首 雨作,抵暮復晴五首 酴醾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春晴 明發房溪二首 明發房溪二首 虞丞相挽詞三首 虞丞相挽詞三首 虞丞相挽詞三首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號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號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號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號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號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號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號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號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號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號 聽雨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 過寶應縣新開湖十首 過寶應縣新開湖十首 過寶應縣新開湖十首 過寶應縣新開湖十首 過寶應縣新開湖十首 過寶應縣新開湖十首 過寶應縣新開湖十首 過寶應縣新開湖十首 過寶應縣新開湖十首 過寶應縣新開湖十首 釣臺 暮熱游荷池上五首 暮熱游荷池上五首 暮熱游荷池上五首 暮熱游荷池上五首 暮熱游荷池上五首 三月三日雨作遣悶十絕句 三月三日雨作遣悶十絕句 三月三日雨作遣悶十絕句 三月三日雨作遣悶十絕句 三月三日雨作遣悶十絕句 三月三日雨作遣悶十絕句 三月三日雨作遣悶十絕句 三月三日雨作遣悶十絕句 三月三日雨作遣悶十絕句 三月三日雨作遣悶十絕句 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十首 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十首 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十首 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十首 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十首 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十首 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十首 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十首 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十首 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十首 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頭潘家灣,阻風不至 舟中排悶 癸未上元後,永州夜飲趙敦禮竹亭聞蛙醉吟 過楊村 至後入城道中雜興十首 至後入城道中雜興十首 至後入城道中雜興十首 至後入城道中雜興十首 至後入城道中雜興十首 至後入城道中雜興十首 至後入城道中雜興十首 至後入城道中雜興十首 至後入城道中雜興十首 至後入城道中雜興十首 雨夜 柳絮 和羅巨濟山居十詠 和羅巨濟山居十詠 和羅巨濟山居十詠 和羅巨濟山居十詠 和羅巨濟山居十詠 和羅巨濟山居十詠 和羅巨濟山居十詠 和羅巨濟山居十詠 和羅巨濟山居十詠 和羅巨濟山居十詠 春興 春興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 走筆和張功父玉照堂十絕 走筆和張功父玉照堂十絕 走筆和張功父玉照堂十絕 走筆和張功父玉照堂十絕 走筆和張功父玉照堂十絕 走筆和張功父玉照堂十絕 走筆和張功父玉照堂十絕 走筆和張功父玉照堂十絕 走筆和張功父玉照堂十絕 走筆和張功父玉照堂十絕 行路難五首 行路難五首 行路難五首 行路難五首 行路難五首 曉起 晚晴 感興 感興 感興 初夏即事十二解 初夏即事十二解 初夏即事十二解 初夏即事十二解 初夏即事十二解 初夏即事十二解 初夏即事十二解 初夏即事十二解 初夏即事十二解 初夏即事十二解 初夏即事十二解 初夏即事十二解 晚風 晚風 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四首 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四首 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四首 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四首 庚戍正月三,約同舍游西湖十首 庚戍正月三,約同舍游西湖十首 庚戍正月三,約同舍游西湖十首 庚戍正月三,約同舍游西湖十首 庚戍正月三,約同舍游西湖十首 庚戍正月三,約同舍游西湖十首 庚戍正月三,約同舍游西湖十首 庚戍正月三,約同舍游西湖十首 庚戍正月三,約同舍游西湖十首 庚戍正月三,約同舍游西湖十首 次日醉歸 雪晴 雪晴 小雨 小雨 悶歌行十二首 悶歌行十二首 悶歌行十二首 悶歌行十二首 悶歌行十二首 悶歌行十二首 悶歌行十二首 悶歌行十二首 悶歌行十二首 悶歌行十二首 悶歌行十二首 悶歌行十二首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 初寒 晚步 晚步 晚步 巳未春日山居雜興十二解 巳未春日山居雜興十二解 巳未春日山居雜興十二解 巳未春日山居雜興十二解 巳未春日山居雜興十二解 巳未春日山居雜興十二解 巳未春日山居雜興十二解 巳未春日山居雜興十二解 巳未春日山居雜興十二解 巳未春日山居雜興十二解 巳未春日山居雜興十二解 巳未春日山居雜興十二解 南溪早春 傷春 蠟梅 蠟梅 落花 過百家渡四絕句 過百家渡四絕句 過百家渡四絕句 不寐 春晴懷故園海棠 探梅 探梅 插秧歌 石榴 自遣 初入淮河四絕句 初入淮河四絕句 初夏睡起 夜雨 桂源鋪 再和 再和 春陰 夏日絕句 山居 喜雨 春游 桑茶坑道中八首 桑茶坑道中八首 桑茶坑道中八首 桑茶坑道中八首 桑茶坑道中八首 桑茶坑道中八首 桑茶坑道中八首 桑茶坑道中八首 春寒 春寒 春寒 新柳 和仲良春晚即事 和仲良春晚即事 和仲良春晚即事 和仲良春晚即事 和仲良春晚即事 寒食上冢 秋夜 秋興 武陵春 夜坐 夜坐 夜坐 山行 秋懷 昭君怨 詠荷上雨 偶成 昭君怨 讀書 絕句 無題 飲酒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 梅花
最新收錄:

暫未開通

楊萬里
楊萬里簡介

全 名 楊萬里

楊萬里楊萬里簡介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楊萬里楊萬里的介紹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南宋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歷任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廣東提點刑獄,吏部員外郎等。反對以鐵錢行于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辭官歸家,閑居鄉里。在中國文學史上,與陸游、范成大、尤袤并稱“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他作詩25000多首,只有少數傳下來。

  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任職廣東,發現惠、潮等州外皆無軍營,將士皆居城中,遂奏請同意,在所有諸路鄉間外砦蓋造廨舍營房,不準士兵遷駐城內。在惠州先后寫下膾炙人口的詩作如《白鶴峰》《游東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橋》《游豐湖》等,其中《游豐湖》是惠州西湖歷代名詩之一:“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潁水及羅浮,東坡原是西湖長,不到羅浮便得休”。其人其詩在惠州影響很大,被祀于西湖畔的景賢祠。


楊萬里楊萬里的作品風格


  楊萬里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稱為"誠齋體"。


楊萬里楊萬里的杰出事跡


  

中興四大家

  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詩派,后來認識到江西詩派追求形式、艱深蹇澀的弊病,于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盡焚其力作詩篇千余首,決意跳出江西詩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徑。他在《荊溪集自序》中曾回憶過自己走過的創作道路:“余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后山(陳師道)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于唐人。……戊戌作詩,忽若有悟,于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后欣如也。”他在詩中也曾明確表白:“傳派傳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陶(潛)謝(靈運)行前更出頭。”(《跋徐恭仲省干近詩》之三)正因為他不隨人腳跟、傍人籬下,敢于別轉一路,推陳出新,終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獨具的詩風,其詩風格純樸,語言口語化,構思新巧,號為“誠齋體”。對當時詩壇風氣的轉變,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學問淵博

  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他的作品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麗的鴻篇巨制;也有狀物姿態,寫人情意,隨手拈來,卻能曲盡其妙的寫景抒情小詩。詩風平易自然、構思新巧、幽默風趣、清新活潑,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點,大量吸取生動清新的口語謠諺入詩,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辭諺語,沖口而來”(蔣鴻翮《寒塘詩話》),給人純樸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愁殺人來關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脫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學習的成就。

  楊萬里現存的詩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寫自己的愛國感情及對時政的關懷。特別是他充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第一次橫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親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淪于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邊界,兩岸的骨肉鄉親,不能自由往來,心中有無限感慨,寫下了不少愛國的詩篇,如:“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初入淮河》)他路經鎮江金山時,看到風景如畫的金山的亭臺變成了專門招待金使烹茶的場所,憤慨地寫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霽曉登金山》)的詩句,深深地鞭撻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過揚子江》、《虞丞相挽詞》、《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詩章,或寄托家國之思,或呼吁抗戰復國,或歌頌抗敵捐軀的將領,或諷刺賣國投敵的權奸,都是萬里的名篇。

  

關心民生

  他也有一些詩作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表達了他對民生的關心及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如《憫農》、《觀稼》、《農家嘆》、《秋雨嘆》、《憫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比較高。但上兩類作品數量并不很多。

  

現存詩篇

  楊萬里現存的詩篇,大部分是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之作和應酬之作。這部分,作品有的題材過于細碎,缺乏高度的藝術概括,流于粗率淺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寫景的小詩,由于觀察細致深入,描寫生動逼真,感情真摯濃厚,因而意趣盎然,頗能動人。如“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閑居初夏午睡起》)“霧外江山看不真,只憑雞犬認前村。渡船滿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曉過大臬渡》)“春回雨點溪聲里,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寫得圓轉自然,清新活潑,極有思致,和那些專門描摹風云月露的詩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在近現代。


楊萬里楊萬里的文學成就


  楊萬里一生寫作極為勤奮,相傳有詩二萬余首,現存詩四千二百余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今存。建炎元年丁未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127年10月29日),楊萬里呱呱墜地。這是一個風狂雨橫的年代。金兵大舉入侵中原,于上年閏十一月攻陷汴京,這年四月,俘虜徽宗、欽宗二帝及太子、宗戚三千人北去,北宋宣告滅亡;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是為高宗,建立了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從此,便開始了宋、金戰戰和和南弱北強的長期對峙局面。楊萬里八歲喪母。父親楊芾(公元1096-1164年〉,字文卿,號南溪居士。他精通《易經》,常忍著饑寒購買書籍,積十年,得藏書數千卷。他曾指著藏書對楊萬里說:“是圣賢之心具焉,汝童怒之!”(胡銓《楊君文卿基志銘》)在父親的影響下,楊萬里自幼讀書非常勤奮,廣師博學,鍥而不舍。他14歲拜高守道為師,17歲拜王庭程為師,21歲拜劉安世、劉廷直為師。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春赴臨安參 加禮部試,落第而歸,仍繼續求學。27歲拜劉才邵為師。幾年后在贛州司戶任上,父親又攜領他去拜見滴居南安的張九成和途經贛州的胡錐。王庭珪、張九成、胡銓等前輩的學問、節操以及力主,抗金的愛國精神,給了楊萬里以重要的影響。

  楊萬里是一位熱忱的愛國者,又是一位清醒的政治家。他一生力主抗戰,始終反對屈膝議和。在進奏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于言表。面對中原淪喪、江山唯余半璧的局面,他尖銳指出:"為天下國家者不能不忘于敵,天下之憂,復有大于此者乎!"(《千慮策?國勢上》)告誡統治者要時刻不忘備敵謀敵、御敵制勝。他既大膽批評孝宗經過符離之敗,"前日之勇一變而為怯,前日之銳一變而為鈍"(同上《君道中》),又堅決反對一些人輕易用兵、盲目冒進,主張以"守而取"(《與陳應求左相書》)的積極、慎重策略,穩步進取,先實國力而后圖恢復,以求最終勝利。他看重和同情人民,認為:"民者,國之命而吏之仇也。"(《千慮策?民政上》)將國家命運系之于人民,指斥官吏只會敲骨吸髓地壓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憤怒和反抗。因此,他提醒光宗要節財用、薄賦斂、結民心,民富而后邦寧,興國之計,就在于此(《轉對札子》)Q這些,都表現楊萬里的深刻見識和進步思想。楊萬里為人清直,個性剛褊。孝宗貶他“直不中律”,光宗稱他“也有性氣”(《鶴林玉露》甲編卷4)。

  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實際上他一生視仕宦富貴猶如敝展,隨時準備唾棄。在作京宮時,就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盤纏,鎖置箱中,藏在臥室,又戒家人不許買一物,以免一旦離職回鄉時行李累贅,就這樣“日日若促裝”待發者。這與那些斤斤營求升遷、患得患失之輩適成鮮明對照。楊萬里為官清正廉潔,不擾百姓,不貪錢物。江東轉運副使任滿時,應有余錢萬緝,他全棄之于官庫,一文不取而歸。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區,僅避風雨。當時詩人徐磯(公元1162-1214年}稱贊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投楊誠齋》),正是他清貧一生的真實寫照。楊萬里的詩,在當時就有很大的影響:“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姜特立《謝楊誠齋惠長句》)“四海誠齋獨霸詩。”(項安世《又用韻酬潘楊二首》)

  楊萬里廣泛地向前輩學習,但又絕不為前輩所固,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輩。他說:“筆下何知有前輩。”(邁使客夜歸》又說:“傳宗傳派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黃(庭堅)陳(師道)籬下休安腳,陶淵明,謝(靈運)行前更出頭。”(《跋徐恭仲省干近詩》)他正是以這種不肯傍人籬下、隨人腳跟的開拓創新精神,終于“落盡皮毛,自出機抒”(呂留良、吳之振、吳自牧《宋詩鈔誠齋詩鈔》),別轉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風,創造了他的“誠齋體”,在詩歌史上獨樹一幟,建立了自己的詩派。楊萬里的詩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氣勢,也有“狀物姿態,寫人情意,則鋪敘纖悉,曲盡其妙”(周必大《跋楊廷秀石人峰長篇》)的委曲細膩功力。他的“誠齋體”詩,具有新、奇、活、快、風趣王幽默的鮮明特點,"流轉圓美"(劉克莊《江西詩派小序?總序》),"活潑刺底"(劉祁《歸潛志》卷8),尤其為人所稱道。如《閑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寫得情致深婉,人稱“胸襟透脫”(《鶴林玉露》甲偏卷4)。又如《戲筆》、《擻風伯》、《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夏夜玩月》等,也都寫得機智活脫,極有思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楊萬里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點,大量汲取生動清新的口語人詩,往往“假辭諺語,沖口而來”(蔣鴻翔《寒塘詩話》),因而形成通俗淺近、自然活潑的語言特色。

  楊萬里是一位愛國志士,他一生關心國家命運,留下了大量抒寫愛國憂時情懷的詩'篇。特別是他充任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因往來江、淮之間,迎送金使親眼看到淪喪于金國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遺民父老,心中郁滿國家殘破的巨大恥辱和悲憤,愛國主義詩歌創作表現得最集中、最強烈。如著名的《初人淮河四絕句》:“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一)”“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鶯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二”(其三〉唱出了災難深重中愛國士人和廣大人民的共同情感。又如在見到金山吞海亭已成專為金使烹茶的場所時,他發出痛苦的呼喊:“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霧曉登金山》)鞭撾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和無能。此外如《題吁胎軍東南第一山》、《讀罪己詔》、《故少師張魏公挽詞》、《虞ZE相挽詞》、《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或寄托家國之思,或呼吁抗戰復園,或歌頌抗金將領,或諷刺賣國權奸,都是直抒愛國思想的名篇。楊萬里的絕大部分愛國憂時詩篇,不象陸游那樣奔放、直露,而是壓抑胸中的萬丈狂瀾,凝蘊地底的千層熔漿,大多寫得深沉憤郁,含蓄不露。如《過揚子江》:“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說親自動手汲水煎茶的雅興,其實是蘊藏著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憤,須參照《雪霧曉登金山》一并領略。楊萬里自己說過:“誰言咽月餐云客,中有憂時致主心。”(《題劉高士看云圖》)他那些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作品,不少也是抒寫愛國情懷的詩篇。如《豫章江牽二首》、《九月十五夜月,細看桂校北茂南缺,未經古人拈出,紀以二絕句》、《月下果飲絕句》、《初丸夜月》等,都寫得曲折多諷,意味深長,蘊含著對國家殘破、中原未復的深沉郁憤。他晚年在《夜讀詩卷》中曾沉痛自敘:“兩窗兩橫卷,一讀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萬古心。”其詩中寄寓的深意,值得后人細細咀嚼。“吾生十指不沾泥,毛錐便得傲寰衣?”(《晚春行田南原》)楊萬里不以士大夫自居,一生熱愛農村,體恤農民,也寫了不少反映農民生活的詩篇。如《憫農》、《農家嘆》、《秋雨嘆》、《憫旱》、《過白沙竹校歌》等寫出農家生活的艱難和疾苦,1:歌舞四時詞》、《插秧歌》等寫出農民勞動的艱辛和歡樂,《望雨》、《至后入城道中雜興》等寫出對風調雨順、安居樂業的喜悅和盼望,都具有比較高町,思想性和藝術性。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寫作極為勤奮,平生著述頗豐。相傳有詩二萬余首,現存詩4200余首,散文亦不乏佳品。今存《誠齋集》,有詩文133卷,由其長子楊長藉于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編定。


楊萬里楊萬里的生平


  楊萬里是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后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張浚,多受其勉勵與教誨。孝宗即位后,張浚入相,即薦楊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后改知奉新縣。乾道六年(1170年)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十四年(1187年),遷秘書少監。高宗崩,萬里因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指斥洪邁“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紹熙元年(1190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楊萬里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萬里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俸祿,等于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開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韓侂胄弄權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謚“文節”,追贈光祿大夫。。

  今存詩作4200余首,不少抒發愛國情思之作。其《初入淮河四絕句》、《舟過揚子橋遠望》、《過揚子江》、《雨作抵暮復晴》等詩,撫今追昔,即景抒懷,思想性和藝術性都相當高。也寫過一些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詩,如《竹枝歌》七首寫纖夫雨夜行船,《圩丁詞十解》寫筑堤圩丁,以及《插秧歌》、《憫農》、《憫旱》、《農家嘆》、《秋雨嘆》等都從不同角度表現出對農民艱難生活的同情。同時還有輕快的寫景詩篇,如路經靈鷲寺,曾作《宿靈鷲禪寺》七絕二首:其一云:“初疑夜雨忽朝睛,乃是山泉終夜鳴。流到前溪無半語,在山做得許多聲。”楊萬里初學江西詩派,重在字句韻律上著意,50歲以后詩風轉變,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形成獨具特色的誠齋體。誠齋體講究所謂“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縱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詼諧、平易淺近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檄風伯》:“風伯勸爾一杯酒,何須惡劇驚詩叟!”就充分體現了誠齋體的特色。所著《誠齋詩話》不專論詩,也有一些文論。所作賦,以《浯溪賦》、《海賦》為有名。所作詞今存僅15首,風格清新,富于情趣,頗類其詩。又精于《易》學,有《誠齋易傳》,以史證《易》,為經學家非議。所著《誠齋集》133卷(包括10種詩集及各體文章),有《四部叢刊》本;《楊文節公詩集》42卷,有乾隆間刻本;《誠齋易傳》20卷,有曝書亭影宋本;《誠齋詩話》1卷,有《歷代詩話續編》本。

  楊萬里一生力主抗戰,反對屈膝投降,他在給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詆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于言表。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不擾百姓,當時的詩人徐璣稱贊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江東轉運副使任滿之后,應有余錢萬緡,但他均棄于官庫,一錢不取而歸。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此始終不得大用。實際上他為官也不斤斤營求升遷,在作京官時就隨時準備丟官罷職,因此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費,鎖置箱中,藏于臥室,又戒家人不許買一物,怕去職回鄉時行李累贅。后來賦閑家居的十五年中,還是韓侂胄柄政之時,韓新建南園,請他作一篇“記”,許以高官相酬,萬里堅辭不作,表示“官可棄,‘記’不可作。”以止數事,可以想見其為人。詩人葛天民夸他“脊梁如鐵心如石”(見《南宋群賢小集.葛無懷小集》),并非謚美之辭。

  楊萬里一生熱愛農村。如《憫旱》、《過白沙竹技歌》等寫出農民生活的艱難和疾苦,《歌四時詞》、《播秧歌》等。寫出農民艱辛和歡樂。

  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春,楊萬里進士及第。

  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授贛州司戶參軍。

  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十月,調任永州零陵縣塞。時主戰派領袖張潑滴居永州,閉門謝客。楊萬里三次前往拜渴而不得見,后以書信力請,并通過其子張拭介紹,才得接見。張浚對他說:“元符貴人,腰金纖紫者何隙,惟鄒志完、陳瑩中姓名與日月爭光!”(羅大經《鶴林玉露》甲編卷l)同時勉之以“正心誠意”之學。楊萬里服膺其教終身,于是名其讀書之室曰“誠齋”,以明己志。胡銓當時滴居衡州,楊萬里又請他為此寫了《誠齋記》。為丞零陵,“一日而并得二師”(《跋張魏公答忠簡胡公書十二紙》),張浚、胡銓兩位愛國名臣成為楊萬里終生效法的榜樣。紹興

  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高宗趙構遜位,南宋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孝宗即位,銳意恢復,起用張浚為樞密使,不久又任其為相。隆興元年(1163)秋,楊萬里離零陵任,赴調至臨安。因張浚推薦,除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于二年正月西歸吉水。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守服,"三年,戶不閉而無客氣《送王才臣赴秋試序》)。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春,楊萬里至臨安,先后渴見副樞密使陳俊卿和樞毯使虞允文,上政論《千慮策》。《千慮策》分“君道”、“國勢”、“治原”、“人才”、“論相”、“論將”、“論兵”、“馭吏”、“選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深刻總結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直率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顯示了楊萬里的政治才能。虞允文讀后贊嘆說:“東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薦兩人,當以此人為首。”(《鶴林玉露》乙編卷4)

  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楊萬里除隆興府奉新縣知縣。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楊萬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見牢中關滿交不起租稅的百姓,官署-府庫卻依然空虛,深知是群吏中間盤剝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還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發給每戶一紙通知,放寬其稅額、期限。結果百姓紛紛自動前來納稅,不出一月,欠稅全部交清。奉新任職雖只半年,卻初次實踐了他的不擾民政治,頗獲治績。同年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薦,楊萬里除國子博士,楊萬里開始作京宮。次年,張栻由于反對侯幸近習執掌要職得罪虞允文而被擠出知袁州,楊萬里抗章力爭張拭不當去位,又致書虞允文,以正理相規勸,公而忘私,深為世人稱道。七月,轉太常博士;八年丸丹,升太常兼權吏都右侍郎官;九年四月,轉將作少監。

  淳熙元年(1174)正月,除知漳州,臨行時不忘上札,忠告皇帝戒貪吏、施廉吏。后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淳熙四年春,出知常州。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正月,除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楊萬里于二月攜家離開常州,待次近一年,七年正月離吉水赴任廣東。八年二月,改任廣東提點刑獄。冬,閩“盜”沈師進入梅州,他率兵平定,被孝宗稱為“仁者之勇”,賜直秘閣。九年七月繼母去世,離任服喪。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人京任尚書右郎,后任吏部員外郎。十二年五月,除吏部郎中,應詔上書,極論時事。塞相王淮問“宰相何事最急先務”,楊萬里以“人才最急先務”為答,并條上《薦士錄》,舉薦朱蕉等六十人,都是正人端士。孝宗親耀他為太子侍讀,太子為題“誠齋”二字。淳熙十三年,轉樞密院檢詳宮,歷任尚書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東宮侍讀宮。十四年十月,任秘書少監。十五年三月,孝宗昕納翰林學士洪邁之議,以呂頤浩等人配饗高宗廟祀。楊萬里力爭主戰名將張浚當配饗,指斥洪邁不俟集議、專輒獨斷,無異“指鹿為馬”,惹惱孝宗:“萬里以聯為何如主?”因而削去直秘閣,出知絹州(今江西高安)。

  十六年(公元1189年〉二月,光宗受禪。楊萬里五月復直秘閣,八月被召,九月人京。他連上三札,要求光宗愛護人才,防止奸佞做到“一日勤,二日儉,三日斷,四日親君子,五日獎直言”(《第三札子》)。十月,除秘書監。因紹熙改元,借煥章閣學士充接伴金國賀正旦使使,兼實錄院檢討官。

  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八月,孝宗《日歷》修成,照例應由秘書監楊萬里為《日歷》作序,而宰臣卻另囑他人,楊萬里于是自劫失職,請求去職,光宗挽留。接著又因要進孝宗《圣政》書,宰臣以他為進奉官,而孝宗猶念舊惡,大不痛快,于是出江東轉運副使。

  紹熙二年(公元1192年),朝廷下令于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楊萬里上書諫阻,不奉詔,得罪宰臣,因而改知贛州。未赴,八月謝病自免,回歸吉水。"如病鶴出籠,如脫兔投林……自此幽屏,遂與世絕"(《答沈子壽書》)。

  寧宗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有召赴京,楊萬里辭不往。九月,升煥章閣待制,提舉興國宮。四年正月,進封吉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五年三月,升寶文閣待制,致仕。六年十二月,進封吉水縣開國伯。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八月,詔進寶漠閣直學士,給賜衣帶;四年正月,進封廬陵郡開國侯,加食邑三百戶。

  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召赴京,復辭;二年二月,升寶漠閣學士。楊萬里晚年誓不出仕,據傳是由于不滿權臣韓侂胄當國。韓筑南園,要請他作"記戶,他說:"官可棄,記不可作也!"予以堅決拒絕。后因韓專傍日甚,遂憂憤快快成疾。家人知他憂國心重,凡一切時政消息皆不敢告知。

  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七日,一族侄從外而至,不知其惰,于是言及邸報所載韓侂胄出兵北伐之事,楊萬里聞罷痛哭失聲,憤然嘆呼:“小子找死啊!”他料定韓侂胄意存僥幸,輕舉妄動,必然會遭到失敗,貽害國家,當晚徹夜不能成眠。第二日早晨,他又不肯進食,兀坐書齋中,呼紙手書云:"韓侂胄奸臣專權元主,動兵殘民,謀危社寢。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別書十四言告別妻兒,筆落而逝。享年80歲。


楊萬里楊萬里的吉安故里


  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從贛粵高速公路吉水互通口下,至黃橋鎮有通村公路直達。距吉安市23公里。是南宋中興大詩人、誠齋詩體創始人楊萬里故里。湴塘村文物古跡較多,現保存古建筑120余處,楊萬里墓、楊萬里著作木刻板、南溪橋、御書樓等均保存完好。湴塘楊氏文人忠烈眾多,僅宋朝就有賢士70余人,民族英雄岳飛手下大將、戰死于河南小商河的楊再興,也出自湴塘楊氏。在游覽楊萬里故里的同時,還可前往石蓮洞觀奇洞風光,泡泉水口溫泉,游覽明朝地理學家羅洪先講經臺和他親手創辦的正學書院。

   宋朝



查辭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備19001761號-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图什市| 会东县| 宜兰市| 新郑市| 涟水县| 丰顺县| 上虞市| 乐亭县| 育儿| 义马市| 商洛市| 安图县| 运城市| 元谋县| 嘉义市| 张家界市| 建瓯市| 友谊县| 柳江县| 阿城市| 滨州市| 南投县| 鲁山县| 常德市| 镇安县| 齐河县| 肃北| 凌海市| 措美县| 玉树县| 永善县| 高安市| 齐齐哈尔市| 岢岚县| 嵩明县| 屯留县| 浠水县| 西宁市| 木兰县| 额尔古纳市| 西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