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仲憲送蔊菜謝以長句 / 作者:楊萬里 |
學琴自有譜,相鶴自有經。
蔬經我繙盡,不見蔊菜名。
金華詩里初相識,玉友尊前每相憶。
坐令芥孫薑子芽,一見風流俱避席。
取士取名多失真,向來許靖亦誤人。
君不見鄭花不得半山句,卻參魯直稱門生。
|
|
羅仲憲送蔊菜謝以長句解釋: 《羅仲憲送蔊菜謝以長句》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學琴自有譜,相鶴自有經。
蔬經我翻盡,不見蔊菜名。
金華詩里初相識,玉友尊前每相憶。
坐令芥孫姜子芽,一見風流俱避席。
取士取名多失真,向來許靖亦誤人。
君不見鄭花不得半山句,卻參魯直稱門生。
詩意:
這首詩詞是楊萬里送給羅仲憲的,表達了對友誼的思念和對名士取名的無奈。詩中通過琴譜和鶴經的比喻,表達了學習琴藝和養鶴的道理各有各的規范和經驗。作者翻遍了蔬菜的經書,卻找不到蔊菜的名字,暗示了有時候我們努力尋找的東西卻無法得到確切的答案。
詩中提到了金華詩社,表達了與羅仲憲初次相識的情景,以及在玉友(指羅仲憲)面前的相互懷念之情。接著,詩中描述了一次宴會上的情景,當芥菜、孫菜、姜菜和子菜出現時,風流的人物都紛紛避讓,暗示了這些菜品的名字與風流人物有關聯。
最后,詩中提到了取士和取名的問題。作者認為取士和取名往往會失去本意,以許靖為例,也曾誤人。詩中以鄭花和半山句為例,表達了對名士取名的困擾,暗示了有時候名字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的才華和品德。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琴譜、鶴經和蔬菜的比喻,展示了不同領域的規范和經驗。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對名士取名的無奈。通過描繪宴會上的情景,詩中展現了風流人物的形象和他們對菜名的敏感。最后,詩中以鄭花和半山句為例,探討了名士取名的問題,表達了對這一現象的思考和困惑。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比喻和對比,展示了作者對友誼和名士取名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中的一些現象和價值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