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下杲飲七首 / 作者:楊萬里 |
酒邊無物伴長瓶,一顆新蓮一段冰。
月下不風終是爽,燭光何罪也堪憎。
|
|
月下杲飲七首解釋: 《月下杲飲七首》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酒邊無物伴長瓶,
一顆新蓮一段冰。
月下不風終是爽,
燭光何罪也堪憎。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人在月光下獨自飲酒的情景。詩人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他對于清涼的月夜、冰鎮的酒和燭光的矛盾情感的感受。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月下飲酒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首句“酒邊無物伴長瓶”,描述了詩人獨自一人,只有酒瓶陪伴在他身邊。這種孤獨的情景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寂寞和無奈。
接著,詩人用“一顆新蓮一段冰”來形容酒的清涼和美味。新蓮象征著純潔和美好,冰則代表著清涼和爽口。這里的描寫使讀者感受到了酒的美妙和詩人對于清涼的向往。
第三句“月下不風終是爽”,表達了詩人在月光下飲酒的舒適和愉悅。月光的明亮和清涼給人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覺,與前兩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后一句“燭光何罪也堪憎”,則表達了詩人對于燭光的矛盾情感。燭光雖然能夠照亮周圍的環境,但也會產生熱量和煙霧,給人帶來不適。這里的燭光象征著現實生活中的煩惱和困擾,與月光形成了對比。
整首詩詞通過對月下飲酒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于清涼、舒適和純潔的向往,以及對于現實生活中煩惱和困擾的矛盾情感。這種對比和矛盾使得詩詞更加豐富和深刻,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