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黃巖老通判全州 / 作者:楊萬里 |
瀟湘之山可當一枝筆,瀟湘之水可充一硯滴。
白石得官斑竹林,天鍚筆硯供醉吟。
好將湘山點湘水,灑滿青天一張紙。
臺家旁搜清廟珍,奇珍隨在湘水濱。
烏衣樞相今水鏡,手提一道人材柄。
外臺況復有三賢,看即吹噓送上天。
皈來肯過誠齋里,分似錦囊新句子。
|
|
送黃巖老通判全州解釋: 《送黃巖老通判全州》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瀟湘山水的美景,并以此寄托了對友人的送別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瀟湘之山可當一枝筆,
瀟湘之水可充一硯滴。
白石得官斑竹林,
天鍚筆硯供醉吟。
好將湘山點湘水,
灑滿青天一張紙。
臺家旁搜清廟珍,
奇珍隨在湘水濱。
烏衣樞相今水鏡,
手提一道人材柄。
外臺況復有三賢,
看即吹噓送上天。
皈來肯過誠齋里,
分似錦囊新句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瀟湘山水的壯麗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告別。詩中提到的瀟湘山和瀟湘水象征著美麗和靈感,將其比喻為一支筆和一滴墨水,意味著它們可以成為詩人創作的靈感源泉。白石得官斑竹林、天鍚筆硯供醉吟等描繪了詩人在湘山湘水間的愉悅心情。
詩中還提到了臺家旁的清廟珍寶和湘水濱的奇珍,暗示了湘山湘水的美景和文化底蘊。烏衣樞相指的是友人的身份,他手提著一道人材柄,象征著友人的才華和能力。外臺的三賢則指的是友人的高尚品德和才華,詩人對他們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真誠邀請,希望他能來到詩人的誠齋里,分享新的詩句,就像打開一只錦囊一樣。整首詩詞以湘山湘水為背景,通過描繪美景和表達情感,展示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