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題邵武張漢杰運干萬卷樓 / 作者:楊萬里 |
書生都將命亡書,愿身化作蠹書魚。
蠹魚生得針來大,日啖銀鉤三萬個。
書生一腹無十圍,經炊史酌不曾饑。
君家一編本黃石,積書至今與山齊。
玉川搜腸才一半,鄴俟插架端無羨。
如何萬卷樓上人,卻去黃鶴樓前作賓贊?
|
|
寄題邵武張漢杰運干萬卷樓解釋: 《寄題邵武張漢杰運干萬卷樓》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書生對書籍的珍視和對學問的追求。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書生都將命亡書,愿身化作蠹書魚。
蠹魚生得針來大,日啖銀鉤三萬個。
書生一腹無十圍,經炊史酌不曾饑。
君家一編本黃石,積書至今與山齊。
玉川搜腸才一半,鄴俟插架端無羨。
如何萬卷樓上人,卻去黃鶴樓前作賓贊?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書生們都將命運與書籍緊密相連,愿意將自己化作蠹書魚,為了保護書籍而奮斗。蠹魚生得的針非常大,每天啃食銀鉤三萬個,形象地表達了書籍的珍貴和書生對學問的渴望。詩中提到書生一腹無十圍,經歷了炊史酌(指讀書時的貧困生活)卻從未感到饑餓,強調了書生對學問的執著和對知識的追求。
詩中還提到了君家的書籍堆積如山,與黃石(指黃鶴樓)齊名,表達了對書籍的珍藏和積累。玉川(指黃鶴樓)搜腸才一半,鄴俟(指萬卷樓)插架端無羨,表達了對萬卷樓上的學者的羨慕和敬佩。最后,詩人問道,萬卷樓上的人們為何去黃鶴樓前作賓贊,表達了對學問和文化的思考和反思。
這首詩詞通過對書生、書籍和學問的描繪,表達了對學問的追求和對書籍的珍視,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學問和文化的思考和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