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歸 / 作者:楊萬里 |
山色偏宜暮,桐聲小作秋。
人行溪側畔,天在樹梢頭。
學懶真成懶,知休卻得休。
遣愁愁不去,愁盡自無愁。
|
|
暮歸解釋: 《暮歸》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傍晚歸家的景象,通過自然景色和人物行為來表達詩人的情感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山色偏宜暮,
桐聲小作秋。
人行溪側畔,
天在樹梢頭。
學懶真成懶,
知休卻得休。
遣愁愁不去,
愁盡自無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山水和自然聲音為背景,展示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傍晚景色。詩人描述了山色在傍晚時分特別宜人,桐樹的聲音微弱地傳來,仿佛在秋天輕輕響起。一個人沿著溪流的岸邊行走,天空就在樹梢上。這個人學習懶散,但真正想休息時卻能得到休息。詩人通過這個人物形象,表達了自己對于學習和休息的思考。
詩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主題是愁。詩人說,盡管他試圖擺脫憂愁,但愁卻無法離去。然而,當他的憂愁達到極點時,他卻發現自己不再有憂愁了。這種表達方式暗示了一種超越痛苦和憂慮的境界,當人們真正面對困境時,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已經超越了痛苦,達到了一種內心的平靜。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物行為,表達了詩人對于學習和休息的思考,以及對于憂愁和內心平靜的感悟。它展示了詩人對于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洞察力,同時也給讀者帶來了一種寧靜和思考的氛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