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羅巨濟教授蓬山堂 / 作者:楊萬里 |
蓬萊藏室盛東都,只著古書并老儒。
後來許事曉星疏,登車不落問何如。
廣文先生自有飯,諸公袞袞端無羨。
著腳金坡不作難,問津木天何足辨。
作堂聊爾題蓬山,此豈有意亦偶然。
登瀛仙人多姓許,未必先生肯為伍。
書生饒舌定可憎,此話姑置莫葛藤。
先生諸孫皆玊永,誦書已作彎鶴聲。
請來欹桄細細聽。
|
|
題羅巨濟教授蓬山堂解釋: 《題羅巨濟教授蓬山堂》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蓬山堂的景象,并表達了作者對教授羅巨濟的敬佩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蓬萊藏室盛東都,
只著古書并老儒。
後來許事曉星疏,
登車不落問何如。
廣文先生自有飯,
諸公袞袞端無羨。
著腳金坡不作難,
問津木天何足辨。
作堂聊爾題蓬山,
此豈有意亦偶然。
登瀛仙人多姓許,
未必先生肯為伍。
書生饒舌定可憎,
此話姑置莫葛藤。
先生諸孫皆玊永,
誦書已作彎鶴聲。
請來欹桄細細聽。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蓬山堂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羅巨濟教授的敬佩之情。蓬山堂是一個藏書豐富的地方,里面擺滿了古書,教授羅巨濟專注于研究儒家經典。然而,作者認為后來的學者們對這些事物的理解變得膚淺,不再像羅巨濟那樣深入探究。作者登上車輛,不離開蓬山堂,詢問這些學者們的學問如何。廣文先生自有他的飯食,其他學者們也都端莊自持,沒有嫉妒之心。作者認為自己站在金坡上,不難與這些學者們交流,但問津木天(指羅巨濟)卻難以辨認。作者在這個地方寫下了這首詩,這并非有意為之,而是偶然發生的。作者認為登上仙人居住的瀛洲的人多姓許,但并不一定有機會與羅巨濟這樣的先生交往。作者認為那些只會說空話的書生是可憎的,但他選擇不去糾纏這些事情。羅巨濟的子孫們都是聰明而有才氣的,他們背誦書本時發出的聲音就像彎曲的鶴鳴一樣動聽。作者請他們過來,靜靜地傾聽。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羅巨濟教授的敬佩和對學者們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