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發(fā)五峰寺初入筠州界高岡鋪 / 作者:楊萬里 |
歸時路何近,去時路何遠。
山路無短長,人心有往返。
每因赴官期,一出謁鄉(xiāng)縣。
若非人事牽,無柰老身嬾。
初心作此行,夜雨醒醉眼。
孤愁念群騶,尺泥滑雙趼。
首涂天全濕,回轍云半卷。
投寺借松床,呼僧同野飯。
頹然佳眠足,得此行役倦。
暫勞新不堪,遐征舊所嘆。
松菊豈不懷,樊籠何時免。
瘦藤要覓閑,到了古道院。
|
|
明發(fā)五峰寺初入筠州界高岡鋪解釋: 《明發(fā)五峰寺初入筠州界高岡鋪》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歸時路何近,去時路何遠。
回家的路為何如此近,離開時的路為何如此遙遠。
山路無短長,人心有往返。
山路無論長短,而人的心卻有往返之情。
每因赴官期,一出謁鄉(xiāng)縣。
每當赴官之時,便要離開家鄉(xiāng)。
若非人事牽,無柰老身嬾。
如果不是因為人事所牽,老身也不會如此疲倦。
初心作此行,夜雨醒醉眼。
初心驅(qū)使著我踏上這條路,夜雨使我清醒。
孤愁念群騶,尺泥滑雙趼。
孤獨的憂愁讓我思念家中的馬匹,泥濘的路使我的腳滑倒。
首涂天全濕,回轍云半卷。
頭發(fā)濕透了整個天空,回程的車轍卷起了半片云。
投寺借松床,呼僧同野飯。
我投宿在寺廟,借用松樹當作床鋪,與僧人一起吃野飯。
頹然佳眠足,得此行役倦。
疲倦地躺下,睡得很香甜,因為完成了這次旅行的勞累。
暫勞新不堪,遐征舊所嘆。
雖然暫時勞累,但對新的旅途卻感到無法承受,思念起過去的地方。
松菊豈不懷,樊籠何時免。
怎能不思念松樹和菊花,何時才能擺脫這個籠子。
瘦藤要覓閑,到了古道院。
瘦弱的藤蔓需要尋找寧靜,來到了古老的道院。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離鄉(xiāng)背井的心情和對歸家的思念之情。詩人在旅途中感嘆離家的路途遙遠,但回家的路卻近在眼前。他描述了山路的無短長,強調(diào)了人心的往返和離別的痛苦。詩人通過描寫自己的旅途經(jīng)歷,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對歸家的渴望。他在詩中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眷戀和對旅途勞累的感嘆,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由和寧靜的向往。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