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蜀士張之源二子維燾中童子科西歸 / 作者:楊萬里 |
岷山玉樣清,岷水眼樣明。
風流文彩故應(yīng)爾,又見張家雙驥子。
小兒八歲骨未成,誦書新作鸞鶴邑。
大兒十二氣已老,覓句談經(jīng)人絕倒。
豫章七年人得知,馱騠三日世便奇。
天生異材能幾許,更飽風霜也未遲。
|
|
送蜀士張之源二子維燾中童子科西歸解釋: 《送蜀士張之源二子維燾中童子科西歸》是宋代楊萬里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蜀地的壯麗山水和兩個年輕有才華的張家子弟。
詩中描述了岷山的玉樣清麗,岷水的眼樣明亮。作者稱贊這片山水之美,以及其中蘊含的風流文彩。他又提到了張家的兩個出色的子弟,一個八歲,一個十二歲。八歲的小兒雖然骨骼尚未發(fā)育完全,但已經(jīng)能夠背誦書籍,創(chuàng)作出優(yōu)美的詩文。而十二歲的大兒則已經(jīng)顯得成熟老練,能夠談?wù)摻?jīng)書,尋找句子來交流。這兩個年輕人的才華引起了人們的關(guān)注,他們的名聲傳遍了豫章。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對這兩個年輕人的贊嘆和祝福。作者認為他們是上天賦予的異材,能夠取得多少成就,經(jīng)歷多少風霜,都不會太晚。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水和贊美兩個年輕人的才華,表達了對他們的贊賞和祝福,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美和人才的敬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