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袁起巖郎中投贈七字二首 / 作者:楊萬里 |
道場山下弄山泉,餐菊紉蘭萬物先。
送眼飛鴻高四海,補天健筆震三川。
池塘碧草回春夢,衣缽黃梅肯夜傳。
雨不饒人有新句,怨渠未許見全篇。
|
|
和袁起巖郎中投贈七字二首解釋: 《和袁起巖郎中投贈七字二首》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道場山下弄山泉,
餐菊紉蘭萬物先。
送眼飛鴻高四海,
補天健筆震三川。
池塘碧草回春夢,
衣缽黃梅肯夜傳。
雨不饒人有新句,
怨渠未許見全篇。
詩意:
這首詩詞是楊萬里寫給袁起巖郎中的贈詩。詩中描繪了道場山下的山泉,以及餐菊紉蘭的景象,表達了自然界中萬物生長的先后次序。詩人將自己的詩句比作飛鴻,傳送到四海之高處,以此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負。他自稱自己的筆能夠彌補天地之間的缺憾,震動三川(指江南地區)。接下來,詩人描述了池塘中碧綠的草,象征著春天的回歸,以及黃梅花開放的景象。他表示自己的詩篇不會停止傳播,即使是在夜晚。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雨水的不滿,因為雨水阻礙了他創作新句,同時也怨恨那個渠道(可能指文人圈子),不給他展示整篇詩的機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和詩人的情感。詩人通過描繪山泉、花草等自然景物,表達了自然界中萬物生長的規律和秩序。他將自己的詩句比作飛鴻,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詩人自信地表示自己的筆能夠彌補天地之間的缺憾,震動三川,展現了他對自己才華的自豪和自信。詩人通過描繪春天回歸的景象,表達了對生機和希望的向往。最后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雨水的不滿和對渠道的怨恨,展現了他對創作的渴望和不屈的精神。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情感,展現了楊萬里的才華和對創作的熱情。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自然界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對自己創作的期望和追求。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展現了楊萬里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思想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