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 / 作者:楊萬里 |
游人不是上墳回,便是清湍褉事來。
最苦相逢無處避,天禧寺及雨花臺。
|
|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解釋: 這首詩詞是楊萬里在宋代創作的《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
因之行散,得十絕句。
游人不是上墳回,
便是清湍褉事來。
最苦相逢無處避,
天禧寺及雨花臺。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楊萬里在三月三日上忠襄墳的情景,然后他在此地游玩時,靈感涌現,創作了十首絕句。詩人觀察到,來到這里的人要么是前來祭拜墳墓的,要么是來享受清新的溪水和美景的。然而,最令人痛苦的是,無論何時相逢,都無處可躲避。詩人還提到了天禧寺和雨花臺,這些地方可能是他在游覽中所經過的。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楊萬里在忠襄墳的游玩經歷,并通過十首絕句表達了他的感悟。詩人通過對游人的觀察,展現了人們在這個地方的兩種不同目的和心境。詩中的"最苦相逢無處避"表達了詩人對于無論何時何地都無法避免相遇的無奈和痛苦之情。最后,詩人提到了天禧寺和雨花臺,這些地方可能是他在游覽中所經過的景點,為整首詩詞增添了一絲神秘和浪漫的氛圍。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在忠襄墳游玩時的所見所感,表達了對于人生相逢無法避免的無奈和痛苦之情。同時,詩中所提到的天禧寺和雨花臺也為整首詩詞增添了一絲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