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嚴州章村放歌 / 作者:楊萬里 |
石崖削得瘦到筋,半點也無塵土痕。
正如狻猊走得渴,下赴江水一口吞。
嚴灘過卻烏龍觜,兩岸秋山夾秋水。
舟中小酌亦不遑,眼底生愁失蒼翠。
尖峰已自刺大虛,峰頭更立玉浮屠。
好山千只復萬只,家里門前一只無。
|
|
過嚴州章村放歌解釋: 《過嚴州章村放歌》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嚴州章村的旅途中的景色和心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石崖削得瘦到筋,
半點也無塵土痕。
正如狻猊走得渴,
下赴江水一口吞。
嚴灘過卻烏龍觜,
兩岸秋山夾秋水。
舟中小酌亦不遑,
眼底生愁失蒼翠。
尖峰已自刺大虛,
峰頭更立玉浮屠。
好山千只復萬只,
家里門前一只無。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感受,傳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詩意和賞析:
詩的開頭描述了石崖削得非常陡峭,沒有一絲塵土的痕跡,形象地描繪了山崖的險峻和潔凈。接著,作者以狻猊(一種傳說中的神獸)口渴下山飲水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江水的渴望和追求。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作者在嚴灘過江時看到的烏龍觜(一種奇特的巖石形狀),以及兩岸秋山夾著秋水的景色。這些景物的描繪給人以壯麗和宏偉的感覺。
在船中小酌時,作者卻無法真正享受,眼底卻生出對失去蒼翠山色的愁思。這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環境破壞和人類活動對美景的影響的憂慮。
最后幾句中,作者以尖峰刺破大虛的形象,表達了對山峰的崇拜和敬畏之情。峰頭上的玉浮屠象征著高尚的品德和追求。最后一句則以對家鄉景色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自然之美的珍視。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內心感受的表達,傳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對環境破壞的憂慮以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