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洪澤 / 作者:楊萬里 |
今宵合過山陽驛,泊船問來是洪澤。
都梁到此只一程,卻費一霄兼兩日。
政緣夜來到瀆頭,打頭風起浪不休。
舟人相賀已入港,不怕淮河更風浪。
老夫搖手且低聲,驚心猶恐淮神聽。
急呼津吏催開閘,津吏叉手不敢答。
早潮已落水入淮,晚潮未來閘不開。
紬問晚潮何時來,更待玉蟲綴金釵。
|
|
至洪澤解釋: 《至洪澤》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萬里。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夜晚到達洪澤的情景,以及在船上遇到的困境和船夫的喜悅。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今宵合過山陽驛,
泊船問來是洪澤。
都梁到此只一程,
卻費一霄兼兩日。
政緣夜來到瀆頭,
打頭風起浪不休。
舟人相賀已入港,
不怕淮河更風浪。
老夫搖手且低聲,
驚心猶恐淮神聽。
急呼津吏催開閘,
津吏叉手不敢答。
早潮已落水入淮,
晚潮未來閘不開。
紬問晚潮何時來,
更待玉蟲綴金釵。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作者夜晚到達洪澤的經歷為背景,通過描繪船行的艱辛和船夫的喜悅,表達了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生活的感慨。
詩的開頭,作者提到自己在山陽驛合宿過夜,第二天早上問船夫是否到達洪澤。接著,作者描述了從都梁到洪澤只有一程的距離,但卻花費了兩天的時間和一片廣闊的天空。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夜晚到達瀆頭(洪澤的渡口),遇到了強風和大浪的困擾。然而,船夫們已經安全地進入了港口,不再害怕淮河的風浪。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描繪了自己搖手示意船夫低聲行船,因為他擔心淮神會聽到他們的聲音而引起風浪。當作者急促地呼喚渡口官員催促開閘時,官員卻雙手合十,不敢回答。
最后兩句詩,作者詢問晚潮何時到來,暗示著他們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通過閘門。作者以玉蟲綴金釵的比喻,表達了對晚潮的期待和渴望。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夜晚到達洪澤的航行經歷,通過對自然力量的描繪和對船夫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感慨。這首詩以其真實的情感和細膩的描寫,給人以深深的共鳴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