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菊 / 作者:楊萬里 |
未與騷人當糗糧,況隨流俗作重陽。
政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
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
|
|
野菊解釋: 《野菊》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現實的反思。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未與騷人當糗糧,況隨流俗作重陽。
政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
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野菊為主題,通過描繪野菊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對現實的思考。
詩的開頭兩句“未與騷人當糗糧,況隨流俗作重陽”意味著詩人不愿意隨波逐流,追隨時尚,而是希望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獨特的個性。這與野菊的生長環境相呼應,野菊不受人工栽培,自然生長,獨立自由。
接下來的兩句“政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表達了詩人對野菊的贊美。政緣指的是野外的環境,野菊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顯得更加幽雅。詩人認為,野菊不需要人為的修剪和照料,依然能散發出迷人的芳香,這是一種自然的美。
接下來的兩句“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表達了詩人對野菊的珍惜。詩人在傍晚時分來到山中,看到半山腰上的野菊,雖然時間已經很晚,但他還是忙著折下一枝黃色的野菊。這表明詩人對野菊的喜愛和對美的追求。
最后兩句“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反思。詩人認為,野菊應該嘲笑那些只追求名利的人,而不懂得欣賞自然之美。與此同時,詩人也提到了陶淵明,他是一個古代文人,以追求自然之道和寵辱不驚而聞名。詩人希望人們能夠像陶淵明一樣,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真正的美。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野菊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現實的反思。詩人希望人們能夠保持獨立思考,欣賞自然之美,并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真正的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