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題石湖先生范至能參政石湖精舍 / 作者:楊萬里 |
萬頃平湖石琢成。
尚存越壘對吳城。
如何豪杰于戈地,卻入先生杖屨聲。
古往今來真一夢,湖光月色自雙清。
東風不解談興廢,只有年年春草生。
不閞白眼視青云,四海如今幾苦人?
渭水傳巖看後代,東坡太白即前身。
整齊宇宙徐揮手,默綴湖山別是春。
解遣雙魚傳七字,遙知掉脫小烏巾。
|
|
寄題石湖先生范至能參政石湖精舍解釋: 《寄題石湖先生范至能參政石湖精舍》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萬頃平湖石琢成。
尚存越壘對吳城。
如何豪杰于戈地,
卻入先生杖屨聲。
古往今來真一夢,
湖光月色自雙清。
東風不解談興廢,
只有年年春草生。
不閞白眼視青云,
四海如今幾苦人?
渭水傳巖看后代,
東坡太白即前身。
整齊宇宙徐揮手,
默綴湖山別是春。
解遣雙魚傳七字,
遙知掉脫小烏巾。
詩意:
這首詩題獻給石湖先生范至能參政的石湖精舍。詩人描述了一個由石頭雕琢而成的廣闊平湖,它與越國的壘墻相對,與吳國的城池相望。豪杰們在戰爭中奮勇殺敵,而先生卻以杖屨的聲音步入了這片平靜的湖泊之中。古往今來的事物都是虛幻的,只有湖光和月色是真實而純凈的。東風不明白談論興廢的意義,只有每年春天的草木生長才是自然而恒久的。不必嫉妒那些得到青云之路的人,如今四方的人們又有多少是苦命的?渭水上流傳著詩人的聲音,后代人仰望著這些詩篇,東坡和太白即是前輩的身影。整個宇宙都在默默地向湖山揮手致意,而這份默契恰恰是與春天不同的。解開雙魚的傳七字之謎,遙遠的人們會知道這是一張掉落的小烏巾。
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石湖、對先生的贊頌和對人生的思考交織在一起,展現了楊萬里獨特的意境和寫作風格。
首先,詩人以簡練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萬頃平湖,用石頭的雕琢來形容湖泊的美麗,通過對越壘和吳城的對比,展現了平湖的壯麗景色。接著,詩人轉向對先生的贊頌,以"如何"開頭,表達了對先生隱居湖泊的疑問和敬佩。通過對豪杰們和先生的對比,表現了先生獨特的人生態度和境界。
詩的第三部分,詩人以"古往今來真一夢"的開篇,表達了對人生虛幻的思考。湖光和月色的描繪,使得詩詞中出現的虛幻與純凈相對應,凸顯了湖泊的美麗和真實。接下來,詩人以東風和春草的比喻,表達了生命的延續和恒久不變的力量。這部分思考人生的抒發,呈現了一種超越物質和功利的境界,強調了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暫。
詩的第四部分,詩人以"不閞白眼視青云"的問句,表達了對名利和成功的淡漠態度。他認為不必嫉妒那些能夠在社會上取得成功的人,因為如今四方的人們都經歷著各自的苦難。
接下來,詩人以渭水傳巖和東坡太白的典故,表達了對文化傳承和前輩文人的敬仰。他認為渭水上流傳的文化遺產,是后代人仰望和學習的對象。
最后,詩人以整齊宇宙徐揮手的意象,表達了自然與人類的默契。他認為這份默契是與春天不同的,意味著一種超越時空的感悟與情感。
整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石湖、先生、人生和自然的描寫,展現了楊萬里獨特的思考和感悟。他以簡練而凝練的語言,表達出對自然和人生的敬佩,強調了超越物質的境界和對文化傳承的重視。同時,詩中的意象和對比也增添了詩的藝術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