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唐人于濆、劉駕詩 / 作者:楊萬里 |
劉駕及于濆,死愛作愁語。
未必真許愁,說得乃爾苦。
一字入人目,蜇出兩睫雨。
莫教雨入心,一滴一痛楚。
坐令無事人,吞刃割肺腑。
我不識二子,偶覽二子句。
兒曹勸莫讀,讀著恐愁去。
我云寧有是,試讀亦未遽。
一篇讀未竟,永慨聲已屢。
忽覺二子愁,并來遮不住。
何物與解圍,伯雅煩盡護。
|
|
讀唐人于濆、劉駕詩解釋: 《讀唐人于濆、劉駕詩》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劉駕和于濆,癡迷于寫愁言。也許并非真的有愁,只是說得像是苦惱。一字進入人們的眼中,像雨滴刺痛了雙眼。不要讓雨水進入心中,一滴一滴都帶來痛苦。坐在那里,讓無事的人,像吞割自己的肺腑一樣。我不認識這兩位詩人,偶然讀到了他們的詩句。兒曹勸我不要讀,怕讀了會陷入憂愁。我說怎么可能,試著讀了也不會突然變得憂愁。讀了一篇還沒讀完,就已經多次感嘆了。突然感覺到這兩位詩人的憂愁,紛紛涌上心頭,無法遮掩。有什么能解開這困擾呢?伯雅(指楊萬里自己)煩惱地盡力保護自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楊萬里對于讀唐代詩人劉駕和于濆的詩作的感受和思考。詩人首先提到劉駕和于濆的詩作都充滿了愁苦之情,但他對于他們是否真的有愁苦表示懷疑。他認為他們的詩句雖然入人心,但也像雨滴刺痛了眼睛,給人帶來痛苦。詩人警告自己不要讓這些憂愁的情緒滲入自己的內心,因為每一滴都會帶來痛苦。然而,詩人自己也被這些詩句所觸動,感受到了劉駕和于濆的憂愁情緒,無法遮掩。最后,詩人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如何解開這種困擾,他自稱為伯雅,并表示自己正在努力保護自己。
這首詩詞展示了楊萬里對于詩歌的思考和對于情感表達的探索。他對于劉駕和于濆的詩作持有懷疑態度,認為其中的憂愁情緒并非真實,而是一種藝術表達。然而,詩人自己卻被這種情感所觸動,無法擺脫。這種矛盾和思考使得這首詩詞充滿了哲理和情感的張力,給人以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