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醫家孟宗良漢鄉 / 作者:楊萬里 |
醫家者流多盧人,亦如許猜浪得名。
有眼何曾識內經,有手何曾赦方兄。
一丸足可殺一命,卻道良醫逢死病。
荊溪此輩端不稀,向來吾兒命如絲。
孟君談笑能起死,吾兒更生一彈指。
我今掛帆上江西,君來送我別荊溪。
贈別只有七字詩,千萬珍重尉相思。
它年荊溪說神醫,非吾孟君更阿誰?
倉公華佗何必奇。
|
|
送醫家孟宗良漢鄉解釋: 《送醫家孟宗良漢鄉》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醫家者流多盧人,
亦如許猜浪得名。
有眼何曾識內經,
有手何曾赦方兄。
一丸足可殺一命,
卻道良醫逢死病。
荊溪此輩端不稀,
向來吾兒命如絲。
孟君談笑能起死,
吾兒更生一彈指。
我今掛帆上江西,
君來送我別荊溪。
贈別只有七字詩,
千萬珍重尉相思。
它年荊溪說神醫,
非吾孟君更阿誰?
倉公華佗何必奇。
詩意:
這首詩詞是楊萬里送別醫家孟宗良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醫家的贊賞和對孟宗良的敬佩之情。楊萬里認為醫家的流派眾多,像盧人一樣,都以猜測和猜度得名。他認為醫家雖然有眼睛,卻未必真正了解醫學經典;雖然有手,卻未必能醫治好疾病。他說一顆藥丸足以奪取一條生命,但卻有時良醫也會遇到無法治愈的病癥。在荊溪這樣的地方,這樣的醫生并不罕見,他們一直以來對他的兒子的生命都像絲線一樣脆弱。
孟宗良能夠談笑間使人起死回生,而楊萬里的兒子更是能夠在一瞬間復活。現在他要離開荊溪,去江西,而孟宗良來送別他。他用七字詩表達了對孟宗良的珍重之情,并希望他能時刻懷念他。他預言未來荊溪會談論起神醫,但非他的孟宗良又是誰呢?他以倉公和華佗為例,暗示孟宗良并不需要像他們一樣出奇制勝,他的醫術已經足夠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楊萬里對醫家和孟宗良的贊美之情。他通過對醫家的描述,表達了對醫學知識的尊重和對醫生的期望。他對孟宗良的贊美更是直接而深刻,認為他的醫術超凡,能夠使人起死回生。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醫學和醫生的敬意,同時也展現了對孟宗良的深厚友誼和對他的兒子的深愛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