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題保靜庵 / 作者:楊萬里 |
洙泗九淵閟去珠,沒人下取龍怒須。
迂叟勃興章甫徒,剌手一探珠炯如。
正心保躬四顆余,一顆光照千乘車。
艮齋豎起塵拂子,保靜居士一笑喜。
試著此珠狂波底,波自拍天珠在水。
江南江北起秋風,庵前庵後吹霜松。
居士焚香於其中,手揮五弦送歸鴻。
|
|
寄題保靜庵解釋: 《寄題保靜庵》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洙泗九淵閟去珠,
沒人下取龍怒須。
迂叟勃興章甫徒,
剌手一探珠炯如。
這首詩詞以洙泗兩江為背景,描繪了一個人下潛深淵,尋找珍貴珠寶的情景。詩中的"龍怒須"指的是深海中的珍珠,作者形容它們如此珍貴,以至于沒有人敢去取。"迂叟"指的是迂回而笨拙的老人,"章甫徒"則指的是勇敢而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詩中通過對比老人和年輕人的形象,表達了對勇敢探索的贊美。
正心保躬四顆余,
一顆光照千乘車。
艮齋豎起塵拂子,
保靜居士一笑喜。
這一段描述了一個保持純凈心靈的人,他的心中有四顆珍貴的寶石,其中一顆的光芒可以照亮千乘之車。"艮齋"指的是一個清靜的居所,"塵拂子"則是用來掃除塵埃的工具。這里的"保靜居士"是指一個追求內心寧靜的人。詩中通過對寶石和居士的描繪,表達了追求心靈寧靜和純凈的主題。
試著此珠狂波底,
波自拍天珠在水。
江南江北起秋風,
庵前庵後吹霜松。
居士焚香於其中,
手揮五弦送歸鴻。
最后一段描繪了秋天的景色。詩中描述了珍珠沉入狂濤之中,波浪拍打著水中的天珠。江南和江北的秋風吹拂著庵前庵后的松樹,居士在其中焚香,手揮五弦送別歸鴻。這一段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色和居士的行為,表達了對自然和禪意生活的贊美。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珍貴寶石、純凈心靈和秋天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勇敢探索、追求內心寧靜和贊美自然的主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