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中橋二首 / 作者:楊萬里 |
濕轎乘涼入,斜燈借路明。
柳欹元不倒,橋闊自多驚。
宿溜停殘滴,朝曦放快晴。
溪流太無賴,不作一聲聲。
|
|
發中橋二首解釋: 《發中橋二首》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乘坐濕轎經過中橋的情景。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
濕轎乘涼入,
斜燈借路明。
柳欹元不倒,
橋闊自多驚。
宿溜停殘滴,
朝曦放快晴。
溪流太無賴,
不作一聲聲。
這首詩通過描寫作者乘坐濕轎經過中橋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觀察和感受。詩中的"濕轎乘涼入"意味著作者乘坐濕漉漉的轎子進入中橋,享受涼爽的感覺。"斜燈借路明"描繪了斜掛的燈籠照亮了前方的道路,給人一種溫暖和安全感。
接下來的兩句"柳欹元不倒,橋闊自多驚"表達了柳樹傾斜而不倒,橋梁寬闊而令人驚嘆的景象。這里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宿溜停殘滴,朝曦放快晴"這兩句描述了宿雨之后,雨水滴在溪流上,而晨曦的陽光逐漸放出,天氣變得晴朗。這里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變化的觀察和贊美。
最后兩句"溪流太無賴,不作一聲聲"表達了溪流靜默無聲的狀態,沒有發出任何聲音。這里通過對溪流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寧靜和寂靜的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乘坐濕轎經過中橋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寧靜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