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眺 / 作者:楊萬里 |
野意隨宜有,山光入望無。
寒曦不自暖,落木幾曾枯。
不分霜前樹,長啼月下烏。
苦吟徐便悔,可惜數(shù)莖須。
|
|
時眺解釋: 《時眺》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時光流轉(zhuǎn)中的感慨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野意隨宜有,山光入望無。
寒曦不自暖,落木幾曾枯。
不分霜前樹,長啼月下烏。
苦吟徐便悔,可惜數(shù)莖須。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和對生命的思考。
首先,詩中的“野意隨宜有,山光入望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他認為野外的景色隨心所欲地存在,山光無論是否被人看到都會自然而然地存在。
接著,詩中的“寒曦不自暖,落木幾曾枯”描繪了冷冽的晨曦無法溫暖人心,落葉凋零的景象也讓人感嘆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詩的下半部分,“不分霜前樹,長啼月下烏”表達了作者對于時間的無法辨別和對生命的無常感到痛苦。霜前的樹木無法分辨,月下的烏鴉長久地哀鳴,都讓作者感到無法捉摸和理解。
最后兩句“苦吟徐便悔,可惜數(shù)莖須”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苦苦思索的感慨和對時光流逝的懊悔。他認為自己的苦心思考雖然緩慢,但卻無法挽回時光的流逝,對于已經(jīng)失去的時光感到惋惜。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抒發(fā)內(nèi)心感嘆,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無常的思考和感慨。它讓人們思考生命的短暫和珍惜當下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