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行東園 / 作者:楊萬里 |
霜後前林一向疏,丹楓落盡況黃梧。
犯寒侵早看殘菊,怕熱平生不擁爐。
老眼讀書長作睡,病身得酒忽全蘇。
好詩排闥來尋我,一字何曾捻白須。
|
|
曉行東園解釋: 《曉行東園》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東園的早晨行走時的景象和感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霜后前林一向疏,
丹楓落盡況黃梧。
犯寒侵早看殘菊,
怕熱平生不擁爐。
老眼讀書長作睡,
病身得酒忽全蘇。
好詩排闥來尋我,
一字何曾捻白須。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在東園的早晨行走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表達自己的感受,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體驗。
詩的開頭兩句“霜后前林一向疏,丹楓落盡況黃梧。”描繪了秋天的景色。霜后,前林變得稀疏,紅葉已經落盡,只剩下黃梧樹。這里通過描寫自然景物的變化,表達了歲月流轉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
接下來的兩句“犯寒侵早看殘菊,怕熱平生不擁爐。”表達了作者對寒冷的抵抗和對溫暖的渴望。作者提到自己早晨去看殘存的菊花,這顯示了他對自然的關注和對美的追求。而“怕熱平生不擁爐”則表達了作者對溫暖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對舒適生活的渴望。
接下來的兩句“老眼讀書長作睡,病身得酒忽全蘇。”描繪了作者的生活狀態。作者年事已高,讀書時眼睛容易疲勞,長時間讀書會讓他昏昏欲睡。而當他喝酒時,病痛似乎暫時消失,精神煥發。
最后兩句“好詩排闥來尋我,一字何曾捻白須。”表達了作者對詩歌的熱愛和自信。作者相信自己的詩歌才華,相信優秀的詩歌會自動找上門來,他甚至表示自己從未為寫詩而費心思。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個人感受,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生活和詩歌的獨特理解和感悟。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溫暖、舒適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詩歌創作的自信和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