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經潘葑 / 作者:楊萬里 |
油窗著雨光不濕,東風忽轉西風急。
蓬聲蕭蕭河水澀,牽船不行人卻立。
雨中蒿師風墮笠,潘葑未到眼先入。
岸柳垂頭向人揖,一時喚入誠齋集。
|
|
曉經潘葑解釋: 《曉經潘葑》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雨后清晨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觀察和感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油窗著雨光不濕,
東風忽轉西風急。
蓬聲蕭蕭河水澀,
牽船不行人卻立。
雨中蒿師風墮笠,
潘葑未到眼先入。
岸柳垂頭向人揖,
一時喚入誠齋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雨后清晨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細膩的自然景物和生動的動作,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生活的思考。
詩的開頭寫道“油窗著雨光不濕”,形容雨水滴在窗戶上,但并不濕潤,這一景象給人以清新的感覺。接著,詩中出現了東風和西風的轉變,以及河水的澀滯,這些描寫增加了詩的動感和變幻之感。
接下來,詩中出現了牽船不行的情景,但人卻站立不動,這種對比表達了人與自然的互動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
詩的后半部分描寫了雨中的蒿師(一種植物)和風吹落的笠子,以及潘葑(一種花卉)的出現。這些細節描寫增加了詩的生動感和自然的氣息。
最后,詩中出現了岸邊的柳樹向人們鞠躬致意的情景,以及人們被喚入誠齋集的場景。這些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的手法,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和感受,表達了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和諧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