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無月,至十七日曉晴 / 作者:楊萬里 |
劣到中秋云便興,中秋過了卻成晴。
霧橫平野村村白,日上疏林葉葉明。
歲事不應如許早,朝來已覺嫩寒生。
春吟不似秋吟好,覓句新來分外清。
|
|
中秋無月,至十七日曉晴解釋: 《中秋無月,至十七日曉晴》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秋無月,至十七日曉晴。
中秋本應是月圓之時,然而到了十七日卻是晴朗的早晨。
劣到中秋云便興,中秋過了卻成晴。
本應是陰雨連綿的中秋時節,卻在中秋過后變得晴朗明朗。
霧橫平野村村白,日上疏林葉葉明。
霧氣彌漫在平野上,鄉村的房屋都籠罩在白霧之中,太陽升起后,稀疏的樹林上的葉子都變得明亮。
歲事不應如許早,朝來已覺嫩寒生。
季節的變遷不應該這么早,早晨的寒意已經讓人感到春天的嫩寒。
春吟不似秋吟好,覓句新來分外清。
與春天的吟詠相比,秋天的吟詠更加出色,尋找新的詩句,格外清新。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中秋時節的異常晴朗和清新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季節變遷的感慨和對秋天吟詠的喜愛。作者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化和詩人的感受,同時也表達了對于尋找新的詩句的渴望。整首詩詞以清新、明亮的意象為主線,給人以愉悅和舒適的感受,展現了楊萬里獨特的詩意和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