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午 / 作者:楊萬里 |
揭竿借日自烘衣,背立睛暄片子時。
雪後春生人未覺,弄絲蟢子獨先知。
|
|
月午解釋: 《月午》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冷的冬日午后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生命的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揭竿借日自烘衣,
背立睛暄片子時。
雪后春生人未覺,
弄絲蟢子獨先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冬日午后的景象為背景,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的感悟和對生命的思考。
首句“揭竿借日自烘衣”,描繪了詩人在寒冷的冬日午后,將衣物掛在竿子上曬太陽。這一行描述了詩人在寒冷的季節中尋求溫暖的場景,也暗示了詩人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困境的應對能力。
第二句“背立睛暄片子時”,通過描寫詩人背對著太陽,瞇著眼睛享受溫暖的陽光,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美好事物的欣賞。這一句也傳遞了一種寧靜和平和的氛圍。
第三句“雪后春生人未覺”,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的變化的覺察。雪后的春天已經悄悄來臨,但人們還沒有察覺到。這句詩意呼應了詩人對生命的敏感和對細微變化的關注。
最后一句“弄絲蟢子獨先知”,描繪了蜘蛛在冬日午后紡絲的場景。蟢子是一種蜘蛛,它在寒冷的季節中依然能夠紡絲,這暗示了生命的頑強和生命力的延續。詩人通過蟢子的行為,表達了對生命力的贊美和對未來的希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冬日午后景象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生命的感悟。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表達了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未來的希望。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給人以思考和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