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余處恭尚書清涼寺勸農 / 作者:楊萬里 |
石城諸峰入天關,曾隨騎吹經行遍。
梅花換歲初不驚,驚報行春再出城。
官甑晨炊云子玉,兵廚夜壓秦淮綠。
尚書親餉老農夫,塞道夫須兼獨速。
勸農文字不怪奇,知道尚書愁我饑。
有如山農出南溪,老穉隨觀韓退之。
叟攜群穉穉扶叟,一生只識茅柴酒。
尚書賜酒誰得嘗,瓦盆滿引無升斗。
今年好風來自東,五風十雨堯日同。
尚書歸取作相公,當寄豐年書一封。
|
|
和余處恭尚書清涼寺勸農解釋: 《和余處恭尚書清涼寺勸農》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石城諸峰入天關,
曾隨騎吹經行遍。
梅花換歲初不驚,
驚報行春再出城。
中文譯文:
石城的群山似乎通向天關,
曾經隨著騎兵吹響的號角,我走遍了大地。
梅花在新年初換了花開的裝束,不再害怕寒冷,
它們驚喜地告訴我春天又要離開城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清涼寺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關心和勸導。詩中描繪了石城的群山和梅花的景象,通過自然景觀的變化,表達了春天的到來和農民們辛勤勞作的重要性。
詩中提到了尚書,尚書是古代官職中的一種,代表著高位的官員。作者以尚書的身份,親自前往農田,給老農夫送去糧食,表達了對農民的關懷和尊重。他還提到了自己的愁苦,表達了對糧食不足的擔憂。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農民的生活場景,老農夫們辛勤勞作,只知道茅草和酒。作者希望尚書能夠品嘗到農民們的勞動成果,但由于物資不足,只能用瓦盆裝滿酒,無法用斗量取。最后,作者祝愿尚書能夠回去擔任高官,同時希望他能夠寫封豐年的信給農民們。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農民生活,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關心和尊重,同時也反映了社會的現實問題。它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農業的重視和對社會穩定的期望,具有深刻的詩意和思考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