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晴二首 / 作者:楊萬里 |
先生老態(tài)似枯禪,解后東風也欲顛。
才雨便晴寒便暖,四時佳處是春天。
|
|
晚晴二首解釋: 《晚晴二首》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老者的形象,以及他對自然變化的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先生老態(tài)似枯禪,
解后東風也欲顛。
才雨便晴寒便暖,
四時佳處是春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老者的形象為切入點,通過描繪他的老態(tài)和對自然變化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轉和自然變化的思考。
首句“先生老態(tài)似枯禪”,描繪了一個老者的形象,他的外貌和枯禪相似,可能是指他的面容憔悴、皺紋縱橫,給人一種滄桑和深思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解后東風也欲顛,才雨便晴寒便暖”,表達了自然界的變化。解指冰雪融化,東風吹來,預示著春天的到來。才雨指春雨,它的降臨使天氣轉晴,寒意消退,溫暖回歸。這里通過自然界的變化,與老者的形象相呼應,傳達了歲月更迭和生命的無常。
最后一句“四時佳處是春天”,表達了作者的感悟。四時指四季,佳處指美好的地方。這句話意味著無論是春夏秋冬,只要我們心懷美好,就能在任何時刻找到春天的感覺。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老者的形象和自然界的變化,表達了歲月流轉和生命無常的主題,同時傳遞了作者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