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至安樂坊,隔林望見霜鏗嶺兩峰特奇 / 作者:楊萬里 |
天知老子厭凡山,別放潛環伏寶看。
一行橫林遮嶺腳,兩峰如筍出云端。
舉頭瞥見還驚遯,到骨清奇特地寒。
彼此相遭有緣法,悔將嗔喜觸漓岏。
|
|
未至安樂坊,隔林望見霜鏗嶺兩峰特奇解釋: 《未至安樂坊,隔林望見霜鏗嶺兩峰特奇》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旅途中遠望山峰的景象,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未到達安樂坊,透過林木望見霜鏗嶺兩峰特別奇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山峰的壯麗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天知老子厭凡山”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之情,認為天地之間的山峰是老子所厭棄的塵世之物。而“別放潛環伏寶看”則表達了作者對山峰的贊美,將其比喻為隱藏的寶藏,需要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其獨特之處。
詩中的“一行橫林遮嶺腳,兩峰如筍出云端”描繪了山峰的形態,以橫林遮蔽山腳,兩峰如同竹筍般突出云端,形象生動。作者通過這樣的描寫,展示了山峰的雄偉和壯麗。
詩的后半部分,“舉頭瞥見還驚遯,到骨清奇特地寒。彼此相遭有緣法,悔將嗔喜觸漓岏。”表達了作者在遠望山峰時的感受。作者舉頭瞥見山峰時感到驚訝和驚嘆,山峰的清寒之氣使作者感到獨特和奇異。詩中的“彼此相遭有緣法”表達了作者與山峰相遇的緣分,而“悔將嗔喜觸漓岏”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情緒的反思,意味著作者后悔過于情緒化地對待這次相遇。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山峰的壯麗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景物描寫生動,情感表達細膩,給人以深思和賞識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