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單竹洋逕 / 作者:楊萬里 |
兩山何許來,此焉忽相尋。
摩肩不少讓,爭道各載駸。
喬木與修竹,相招為茂林。
無風生翠寒,未夕起素陰。
天垂木末近,日到谷底深。
空山時自響,已動客子心。
行至幽絕處,更聞啼怪禽。
|
|
過單竹洋逕解釋: 《過單竹洋逕》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單竹洋逕的旅途中的所見所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兩山何許來,此焉忽相尋。
摩肩不少讓,爭道各載駸。
喬木與修竹,相招為茂林。
無風生翠寒,未夕起素陰。
天垂木末近,日到谷底深。
空山時自響,已動客子心。
行至幽絕處,更聞啼怪禽。
這首詩的詩意是描繪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見到的景色和感受。詩中的"兩山"指的是作者所經(jīng)過的兩座山,作者不知道這兩座山從何而來,卻突然間相遇了。"摩肩不少讓,爭道各載駸"表達了山與山之間的交錯與爭斗,形象地描繪了山勢的險峻和壯麗。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山中的景色。"喬木與修竹,相招為茂林"表達了山中樹木的茂盛,喬木和修竹相互吸引,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林木。"無風生翠寒,未夕起素陰"描繪了山中的風景,翠綠的樹木在寒冷的環(huán)境下靜靜地生長,天色漸漸變得陰沉。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描述了天空和日落的景象。"天垂木末近,日到谷底深"表達了天空逐漸靠近山頂,太陽已經(jīng)落到了山谷的深處。"空山時自響,已動客子心"描繪了山中的回聲,使得作者的心靈也隨之動蕩起來。
最后,詩人行至幽絕的地方,"更聞啼怪禽",聽到了奇怪的鳥類的啼鳴聲。這句詩給人一種神秘而幽靜的感覺,也暗示了作者旅途的未知和充滿驚喜的可能性。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自然環(huán)境,表達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和心境,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神秘之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