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題廬山楞伽寺三賢堂,呈南康太守曾致虛 / 作者:楊萬里 |
山房牙簽三萬軸,六丁下取歸群玉。
空余坡老枯木枝,雪骨霜筋插云屋。
楞伽老僧懷兩賢,作堂要與祠千年。
只供清風薦明月,不用秋菊兼寒泉。
江西社里曾常伯,李家玉潤蘇家客。
并遣巫陽招取來,分坐廬山泉上石。
|
|
寄題廬山楞伽寺三賢堂,呈南康太守曾致虛解釋: 《寄題廬山楞伽寺三賢堂,呈南康太守曾致虛》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廬山楞伽寺內的三賢堂,以及作者向南康太守曾致虛呈送的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山房牙簽三萬軸,
六丁下取歸群玉。
空余坡老枯木枝,
雪骨霜筋插云屋。
楞伽老僧懷兩賢,
作堂要與祠千年。
只供清風薦明月,
不用秋菊兼寒泉。
江西社里曾常伯,
李家玉潤蘇家客。
并遣巫陽招取來,
分坐廬山泉上石。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廬山楞伽寺內的三賢堂,展現了作者對廬山的景色和文化的贊美之情。下面是對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意:
這首詩詞以廬山楞伽寺的三賢堂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廬山的景色和文化的喜愛之情。詩中描繪了山房內擺滿了三萬軸的牙簽,六丁下取歸群玉,形容了三賢堂的莊嚴和珍貴。詩人通過描述坡上的老枯木枝、雪骨和霜筋插入云屋,展示了廬山的幽靜和神秘之美。詩人還表達了楞伽老僧懷念兩位賢人的情感,希望能夠建造一個能夠祭祀他們的堂宇,并且只供清風薦明月,不需要秋菊和寒泉的供奉。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廬山楞伽寺的景色和文化內涵。通過山房內三萬軸的牙簽和歸群玉的描繪,展示了三賢堂的珍貴和莊嚴。而描述老枯木枝、雪骨和霜筋插入云屋的形象,則表現了廬山的幽靜和神秘之美。詩人通過楞伽老僧的懷念,表達了對兩位賢人的敬仰之情,并希望能夠為他們建造一個能夠祭祀的堂宇。最后,詩人以清風薦明月的形象,表達了對廬山清幽環境的向往,而不需要繁華的秋菊和寒泉的供奉。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廬山楞伽寺的景色和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對廬山的喜愛和敬仰之情。同時,詩人通過對賢人的懷念和對自然環境的贊美,展示了對傳統文化和自然之美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