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平公橋 / 作者:楊萬里 |
高岸行成路,清渠淡不波。
荇花深似菊,芡葉皺於荷。
聞道新橋好,還成帶雨過。
如何平氏店,宿處不逢他。
|
|
過平公橋解釋: 《過平公橋》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經過平公橋的情景,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舊時人事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高岸行成路,清渠淡不波。
荇花深似菊,芡葉皺於荷。
聞道新橋好,還成帶雨過。
如何平氏店,宿處不逢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平公橋為背景,通過描繪橋邊的自然景色和對舊時人事的懷念,表達了作者對平靜、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過去時光的留戀之情。
首先,詩中描述了高岸成為一條通行的道路,清澈的水渠上沒有波瀾。這種景象給人一種寧靜、平和的感覺,也暗示了作者內心的寧靜和平和。
接著,詩中提到了荇花和芡葉。荇花的茂盛被形容得深如菊花,芡葉則皺褶在荷葉上。這些描寫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描繪能力,也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覺。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聽說新橋修建得很好,于是帶著雨水過橋。這里的新橋象征著新的變化和希望,作者似乎期待著新的事物和美好的未來。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平氏店的思念。平氏店可能是作者曾經居住或停留過的地方,但現在作者卻無法再次遇到熟悉的人或事物。這種思念和留戀,使整首詩增添了一絲憂傷和離愁。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自然的語言描繪了平公橋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過去時光的懷念之情。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事的描繪,詩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