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汪圣鍚墳庵真如軒在玉山常山之間 / 作者:楊萬里 |
東吳南垂楚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
百灘千嶂自一川,清空不是人間世。
玉山先生攜老禪,把茅結庵開小軒。
身前身後來醉眠,一醉不醒三千年。
先生杖屨半宇宙,每到此軒去還又。
為憐雪立孤竹君,月骨風箸如許瘦。
向來種筍今排天,先生手痕故依然。
騎龍帝旁為飛仙,玉棺寂寞空寒煙。
|
|
題汪圣鍚墳庵真如軒在玉山常山之間解釋: 《題汪圣鍚墳庵真如軒在玉山常山之間》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吳南垂楚北際,
中央不合大如礪。
百灘千嶂自一川,
清空不是人間世。
玉山先生攜老禪,
把茅結庵開小軒。
身前身後來醉眠,
一醉不醒三千年。
先生杖屨半宇宙,
每到此軒去還又。
為憐雪立孤竹君,
月骨風箸如許瘦。
向來種筍今排天,
先生手痕故依然。
騎龍帝旁為飛仙,
玉棺寂寞空寒煙。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位于東吳和楚國之間、中央地帶寬廣如礪石的地方。這里有無數的灘涂和山峰,形成了一片清幽的天地,與塵世不相符合。
詩中提到了玉山先生,他帶著年邁的禪師,建造了一座茅草結構的庵堂,名為真如軒。玉山先生在庵堂前后醉臥,一醉不醒已經三千年。
玉山先生的杖和鞋占據了半個宇宙,每次來到這個小軒,他都會帶著這些物品。詩中提到了一根孤立的竹子,它因為被雪覆蓋而顯得孤獨,月光和風吹使它顯得纖瘦。
詩中還描述了玉山先生種植竹筍的情景,現在這些竹筍已經長得像天空一樣高。玉山先生的手痕依然留在這里,他騎著龍在帝王旁邊成為飛仙,而他的玉棺寂寞地躺在空寒的煙霧中。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與塵世隔絕的清幽之地,以及玉山先生的傳奇故事。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禪宗境界和超越塵世的向往。
通過描寫玉山先生的庵堂和他的生活狀態,詩中展現了禪宗的修行和超脫世俗的精神追求。玉山先生的醉眠和不醒象征著他超越了時間和塵世的束縛,達到了超凡脫俗的境界。
詩中的自然景物如灘涂、山峰、雪和竹子等,與玉山先生的修行狀態相互映襯,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藝術感染力。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禪宗境界和超越塵世的向往,展現了禪修者追求心靈自由和超越塵世的精神追求。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詞也表達了對自然之美和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