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夕後一夜,月中露坐二首 / 作者:楊萬里 |
火云散作郁金云,檐際移床偃病身。
古井石崖新汲水,花洲苔砌蕩晴塵。
風繒小動即停吹,竹自不涼那及人。
獨感今霄上弦月,桂梢分露滴紗巾。
|
|
七夕後一夜,月中露坐二首解釋: 《七夕後一夜,月中露坐二首》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火云散作郁金云,
檐際移床偃病身。
古井石崖新汲水,
花洲苔砌蕩晴塵。
風繒小動即停吹,
竹自不涼那及人。
獨感今霄上弦月,
桂梢分露滴紗巾。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七夕節后的一夜景象,主要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中通過描繪云、床、水、花、風、竹、月等元素,展示了一種寧靜、清新的氛圍,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自然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
賞析:
詩的開篇寫道“火云散作郁金云”,形容夜空中的云彩像金色的煙云一樣散開。接著描寫了床榻被移到檐下,詩人因病躺在床上。這里通過床榻的移動,表達了詩人身體的虛弱和無力。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古井旁的石崖上汲取新鮮的水,花洲上的苔砌被晴朗的風吹動,展示了自然界的活力和美麗。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寫到風停止吹動時,竹子仍然保持涼爽,而人卻無法感受到這份涼意。這里通過對風和竹的對比,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差異和人類對自然的無知。最后,詩人獨自感受到天空中上弦的月亮,桂樹的枝梢上滴下露水,如同紗巾一般。這里通過描寫月亮和露水,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美的追求。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寓意和意象的手法,使詩詞更具有深意和藝術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