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日清曉讀書多稼亭 / 作者:楊萬里 |
攜家守荊溪,匆匆已一暮。
官舍非不佳,懷抱長鮮怡。
若非僮仆病,定復兒女啼。
昔貧嘆不飽,今愁豈緣饑。
晨起袖書冊,急登亭上嬉。
露痕尚星月,風氣無窗扉。
頓覺老病身,不禁絺綌衣。
昨暑何可度,朝涼乃爾奇。
白鳥遠如蝶,玄蟬哦似詩。
松色雪我神,荷香冰我脾。
憂樂忽安在,形骸亦俱遺。
稚子不解事,朝餐呼我歸。
|
|
休日清曉讀書多稼亭解釋: 《休日清曉讀書多稼亭》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休息日清晨,帶著家人來到稼亭讀書的情景。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攜家守荊溪,匆匆已一暮。
官舍非不佳,懷抱長鮮怡。
若非僮仆病,定復兒女啼。
昔貧嘆不飽,今愁豈緣饑。
晨起袖書冊,急登亭上嬉。
露痕尚星月,風氣無窗扉。
頓覺老病身,不禁絺綌衣。
昨暑何可度,朝涼乃爾奇。
白鳥遠如蝶,玄蟬哦似詩。
松色雪我神,荷香冰我脾。
憂樂忽安在,形骸亦俱遺。
稚子不解事,朝餐呼我歸。
詩意:
這首詩詞以楊萬里自己的親身經歷為背景,表達了他在休息日清晨帶著家人來到稼亭讀書的愉悅心情。詩中作者回憶起過去的貧困生活,與現在的憂愁形成對比,感慨人生的變遷。他在清晨起床后迫不及待地拿起書冊,急忙登上亭臺,享受著清晨的露水和星月的光輝,感受著微風的氣息,但同時也覺得自己的身體已經老病,不禁穿上厚重的衣袍。他對過去的炎熱夏天感到無法忍受,而清晨的涼爽則讓他感到奇妙。他將遠處的白鳥比作蝴蝶,而鳴叫的蟬聲則像是一首詩。松樹的綠色使他的心靈得到凈化,荷花的香氣使他的身體感到清涼。他思考著憂樂的安身之處,意識到無論是憂愁還是快樂,最終都會隨著形骸的消逝而離去。他的孩子還不理解人生的事情,早餐的呼喚讓他不得不回家。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休息日清晨讀書的情景,展現了他對自然環境的細膩感受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慨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露水、星月、微風、白鳥、蝴蝶、松樹和荷花等,使詩詞充滿了生動的畫面感和感官的享受。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人生哲理的思考,表達了對憂樂的深刻思索和對生命短暫的感慨。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優美,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