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下食筍自十一月至四月戲題 / 作者:楊萬里 |
竹祖龍孫渭上居,供儂樽俎半年余。
班衣戲彩春無價,玉版談禪佛不如。
若怨平生食無肉,何如陋巷飯斯蔬。
不須庾韭元修菜,吃到憎時始憶渠。
|
|
都下食筍自十一月至四月戲題解釋: 《都下食筍自十一月至四月戲題》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在冬季時節,從十一月到四月,都下食用竹筍的情景,并以此為題進行戲謔。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竹祖龍孫渭上居,
供儂樽俎半年余。
班衣戲彩春無價,
玉版談禪佛不如。
若怨平生食無肉,
何如陋巷飯斯蔬。
不須庾韭元修菜,
吃到憎時始憶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幽默的口吻,描繪了作者在冬季時節長時間食用竹筍的情景。詩中提到作者居住在渭水之濱,供應竹筍的酒器和食器已經使用了半年多。作者戲稱這些器皿如同班衣、彩繪的春天一樣無價值,而與之相比,玉版上談論的禪佛也不如這些竹筍器皿有趣。
接著,詩人表達了對于平生食用無肉的抱怨,認為與其如此,不如在陋巷里吃素食。他認為不需要庾韭和元修這樣的名廚來烹飪,只要吃到討厭的時候才會想起他們。
整首詩詞以幽默夸張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冬季長時間食用竹筍的調侃和對于素食的思考。通過對于食物的描繪和對于名廚的戲謔,詩人展現了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對于物質享受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