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潘彥政叔侄濯纓齋 / 作者:楊萬里 |
愚溪之口湘江左,茅齋不小亦不大。
齋前看江江只流,江中望齋齋更幽。
兩潘讀書韻清壯,湘妃出聽魚吹浪。
大潘皎如鶴出林,小潘不減在沙金。
向來姓名到天府,市人莫笑渠塵土。
濯纓當屬最閑人,兩潘且彈冠上塵。
|
|
題潘彥政叔侄濯纓齋解釋: 《題潘彥政叔侄濯纓齋》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潘彥政叔侄在愚溪之口搭建的茅齋,以及他們在齋前觀賞湘江的景色。詩中還表達了潘彥政叔侄讀書的風采和湘妃聽他們吹奏樂曲的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愚溪之口湘江左,
茅齋不小亦不大。
齋前看江江只流,
江中望齋齋更幽。
兩潘讀書韻清壯,
湘妃出聽魚吹浪。
大潘皎如鶴出林,
小潘不減在沙金。
向來姓名到天府,
市人莫笑渠塵土。
濯纓當屬最閑人,
兩潘且彈冠上塵。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潘彥政叔侄的茅齋和他們觀賞湘江的情景,展現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畫面。茅齋雖然不大,但位置得當,齋前可以俯瞰江水,江中望齋則更加幽靜。詩中提到兩位潘氏讀書的姿態雄壯,他們的讀書聲音如同清風拂過,引來了湘妃出來傾聽,仿佛魚兒也因此掀起了浪花。大潘的形象如同白鶴出現在林中一般明亮,小潘也不遜色于黃金一樣閃耀。詩人告誡市井之人不要嘲笑潘彥政叔侄,因為他們的名字已經傳到了天府(指朝廷),他們是有地位的人。最后,詩人將濯纓(指整理頭發)的行為歸屬于最閑散的人,而兩位潘氏則是且戴著帽子上面還有塵土,顯示他們忙碌而勤奮的形象。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潘彥政叔侄的茅齋和他們的讀書情景,展現了他們的學識和才華。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寧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傳達了對勤奮和努力的贊美。整首詩詞以平實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物的贊美,給人以寧靜、舒適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