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乞米韻 / 作者:楊萬里 |
魯公尚有粥為食,盧老今無僧作鄰。
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從古不應(yīng)貧。
詩腸幸自無煙火,句眼何愁著點塵。
俗子豈知貧亦好,未須容昜向渠陳。
|
|
次乞米韻解釋: 《次乞米韻》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與友人在貧困中的生活態(tài)度和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魯公尚有粥為食,
盧老今無僧作鄰。
文字借令真可煮,
吾曹從古不應(yīng)貧。
詩腸幸自無煙火,
句眼何愁著點塵。
俗子豈知貧亦好,
未須容昜向渠陳。
詩意:
這首詩詞以對比的方式表達了作者與友人在貧困中的不同態(tài)度。詩中提到魯公(指古代賢人魯迅)仍然有粥可吃,而盧老(指友人盧梭)卻沒有僧人作為鄰居。作者通過文字的烹飪比喻,表達了自己與友人的才華和智慧,使得他們從古至今都不應(yīng)該貧窮。作者認為自己的詩才幸運地沒有被塵埃煙火所污染,而友人卻擔(dān)心自己的詩句會被塵埃所染污。最后,作者指出俗人不會理解貧窮也可以是一種美好的狀態(tài),因此不需要向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和隱喻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貧窮的態(tài)度和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自信。作者認為自己和友人都是有才華的人,盡管生活貧困,但他們的才華和智慧仍然是獨立于物質(zhì)條件之外的。詩中的烹飪比喻展示了作者對文字的駕馭能力,而對友人的贊美則體現(xiàn)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最后,作者通過指出俗人的無知,表達了對貧窮狀態(tài)的接受和對自己才華的自信。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貧窮的獨特見解,展示了他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熱愛和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