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瀆頭阻風 / 作者:楊萬里 |
天寒春淺蟄未開,船頭一聲出地雷。
老夫驚倒卷簾看,白浪飛從東海來。
東海復東幾萬里,扶桑頃刻到長淮。
琉璃地上玉山起,玉山自走非人推。
似聞海若怒川后,雨師風伯同抽差。
夜提橫水明光甲,大呼一戰龜山頹。
老夫送客理皈棹,適逢奇觀亦壯哉。
豈不懷皈船不進,檕纜古柳依云堆。
須臾驚定卻成喜,分付客愁金縷杯。
|
|
瀆頭阻風解釋: 《瀆頭阻風》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寒春淺蟄未開,
船頭一聲出地雷。
老夫驚倒卷簾看,
白浪飛從東海來。
東海復東幾萬里,
扶桑頃刻到長淮。
琉璃地上玉山起,
玉山自走非人推。
似聞海若怒川后,
雨師風伯同抽差。
夜提橫水明光甲,
大呼一戰龜山頹。
老夫送客理皈棹,
適逢奇觀亦壯哉。
豈不懷皈船不進,
檕纜古柳依云堆。
須臾驚定卻成喜,
分付客愁金縷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壯麗的海上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思考。
詩的開頭,天寒春淺,大地尚未蘇醒,船頭突然傳來一聲雷鳴,老夫驚倒卷簾觀看,只見白浪從東海飛來。這里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威力和無窮的能量。
接著,詩人描述了東海的遼闊和神奇。東海東去數萬里,扶桑(日本)瞬間到達長淮(長江入海口)。琉璃地上玉山起,玉山自行而來,不是人力所推。這里通過對東海的描繪,表達了其廣闊無垠的景象和神秘的力量。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似乎聽到海洋在怒吼,雨神和風神也在爭斗。夜晚,明亮的光甲橫亙水面,大呼一戰,龜山(指船只)搖搖欲墜。這里通過描繪海上的戰斗場景,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對抗和挑戰。
最后,老夫送客時整理船帆,恰逢奇觀,也是壯麗的景象。詩人感慨地說,難道不懷念歸船而不前進的時光嗎?船繩系在古老的柳樹上,依托在云堆之上。這里表達了對歸船歸家的思念和對自然環境的依賴。
整首詩詞通過對海洋景象的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壯麗,同時也表達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詩人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海洋的壯麗和神奇,表達了對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