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過桐廬三首 / 作者:楊萬里 |
後面山無數,南頭柳更多。
人家逼江岸,屋柱入滄波。
老去頻經此,重來更幾何。
牛山動悲感,曾侍板輿過。
|
|
舟過桐廬三首解釋: 《舟過桐廬三首》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乘舟經過桐廬的景象,表達了對歲月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舟過桐廬三首
後面山無數,南頭柳更多。
人家逼江岸,屋柱入滄波。
老去頻經此,重來更幾何。
牛山動悲感,曾侍板輿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桐廬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柳、人家和江岸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後面山無數,南頭柳更多”,形容了桐廬周圍山巒起伏,柳樹叢生的景象。這里的山和柳樹可以被視為自然界的象征,它們的數量之多暗示了歲月的長河和生命的繁衍。
接著,詩中描述了“人家逼江岸,屋柱入滄波”。這句描繪了人類活動與江岸的交匯,屋柱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動態的畫面。這里的江岸和屋柱可以被視為人類的象征,它們與自然景觀相互交融,暗示了人生與自然的緊密聯系。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感慨。他說“老去頻經此,重來更幾何”,意味著他已經多次經歷過桐廬的舟行,而重復的經歷使他對時間的流逝有了更深的感受。這種反復的經歷也暗示了人生的循環和重復。
最后兩句“牛山動悲感,曾侍板輿過”,表達了作者對桐廬的情感。牛山是桐廬的一座山峰,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對桐廬的深情厚意。曾侍板輿過則暗示了作者曾經在桐廬居住或經過,這種親身經歷使他對桐廬的感受更加深刻。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桐廬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表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思考,展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深情厚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