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張定叟煮筍經 / 作者:楊萬里 |
江西貓筍未出尖,雪中土膏養新甜。
先生別得煮簀法,丁寧勿用醯與鹽。
巖下清泉須旋汲,熬出霜根生蜜汁。
寒芽嚼作冰片聲,余瀝仍和月光吸。
菘羔楮雞浪得名,不如來參玉板僧。
醉里何須酒解酲,此羹一碗爽然醒。
大都煮菜皆如此,淡處當知有真味。
先生此法未要傅,為公作經藏名止。
|
|
記張定叟煮筍經解釋: 《記張定叟煮筍經》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煮筍的方法和享受煮筍的美味。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西貓筍未出尖,
雪中土膏養新甜。
先生別得煮簀法,
丁寧勿用醯與鹽。
這首詩的開頭描述了江西的貓筍還未冒出地面,但在雪中的土壤中培養出了新鮮甜美的筍。接著,詩人提到了一位名叫張定叟的先生,他有一種獨特的煮筍方法,不使用醋和鹽。
巖下清泉須旋汲,
熬出霜根生蜜汁。
寒芽嚼作冰片聲,
余瀝仍和月光吸。
詩中描繪了從巖石下的清泉中汲取水來煮筍的過程,煮出的筍汁像霜根一樣甜美。詩人形容吃筍的聲音像嚼冰片一樣清脆,而剩下的湯汁仍然吸收著月光的光輝。
菘羔楮雞浪得名,
不如來參玉板僧。
醉里何須酒解酲,
此羹一碗爽然醒。
詩中提到了一些美食,如菘羔(一種菜肴)、楮雞(一種烹飪方法)等,但詩人認為這些美食都不如參加佛寺的僧人所吃的簡單的素食。詩人表示,在醉酒之中,并不需要酒來解酲(醉酒的癥狀),因為一碗這樣的煮筍羹就能使人清醒過來。
大都煮菜皆如此,
淡處當知有真味。
先生此法未要傅,
為公作經藏名止。
詩的結尾表達了一個觀點,即大多數烹飪菜肴都應該像這樣簡單,只有在淡淡的味道中才能品味到真正的美味。詩人認為張定叟的煮筍方法不需要傳授給別人,只是為了記錄下來,以供后人參考。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煮筍的過程和享受煮筍的美味,表達了詩人對簡單、純粹的生活方式的贊美,以及對真正美味的追求。它展示了楊萬里細膩的描寫能力和對生活的獨特感悟,給人以清新、淡雅的藝術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