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溪雙塔 / 作者:楊萬里 |
高塔無尖低塔尖,一披錦衲一銀衫。
問渠何故終不語,卻倩灘聲替佛談。
|
|
蘭溪雙塔解釋: 《蘭溪雙塔》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蘭溪的兩座塔,通過對塔的形象和聲音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佛教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高塔無尖低塔尖,
一披錦衲一銀衫。
問渠何故終不語,
卻倩灘聲替佛談。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蘭溪的雙塔為題材,通過對塔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佛教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
首先,詩中提到的“高塔無尖低塔尖”,形象地描繪了兩座塔的不同形態。這里的“高塔”指的是佛塔,而“無尖”則表示佛塔沒有尖頂,可能是因為歲月的侵蝕而失去了原本的形態。而“低塔尖”則指的是普通的塔,它的尖頂仍然保留著。通過這種對比,詩人暗示了佛塔的莊嚴和普通塔的平凡。
接著,詩中提到了“一披錦衲一銀衫”。這里的“錦衲”和“銀衫”都是佛教寺廟中僧人的服飾。詩人通過這樣的描寫,將佛教的元素融入到了詩中,表達了對佛教的敬仰和向往。
然后,詩中出現了“問渠何故終不語”的句子。這里的“渠”指的是塔,詩人在問塔為什么不說話。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詩人對佛塔的疑問,他想知道佛塔是否有自己的聲音和言語。
最后,詩中提到了“卻倩灘聲替佛談”。這里的“灘聲”指的是江水拍打岸邊的聲音。詩人通過這樣的描寫,暗示了佛塔沒有言語,但江水的聲音卻可以替佛塔談論。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認為自然界中的聲音和景象可以傳遞佛教的思想和智慧。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蘭溪雙塔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佛教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詩人通過對塔的形象和聲音的描寫,傳達了對佛教的敬仰和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然界的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