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最全的欧美大片,日本hiphop大师yokoi,巜人妻私密按摩师3


查辭海

 部首檢索 拼音檢索 近義詞 反義詞 語造 辭海百科
李商隱詩詞作品集:
嫦娥 嫦娥 無題 夜雨寄北 錦瑟 霜月 無題 樂游原/登樂游原 贈荷花 賈生 無題二首 無題 憶梅 無題 無題 晚晴 菊花 端居 暮秋獨游曲江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馬嵬·其二 春雨 無題 樂游原 北青蘿 對雪二首 落花 瑤池 無題四首 風雨 荷花 隋宮 春日 寄令狐郎中 無題 流鶯 詠史二首·其二 為有 樂游原 樂游原 安定城樓 辛未七夕 無題 石榴 夕陽樓 隋宮/隋堤 觀燈樂行 日射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其一 涼思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重過圣女祠 樂游原 北齊二首 花下醉 代贈二首·其一 天涯 幽居冬暮 李賀小傳 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 無題 代贈二首 二月二日 春日寄懷 杜工部蜀中離席 碧城三首 無題 贈柳 馬嵬二首 籌筆驛 牡丹 武夷山 題小松 詠史二首·其一 岳陽樓 離思 鴛鴦 岳陽樓 韓碑 王昭君 銀河吹笙 題漢祖廟 無題二首 春風 無題(一云陽城) 春游 板橋曉別 楚宮 莫愁 東還 桂林 宮辭 可嘆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二首 富平少侯 景陽井 日日 房中曲 重有感 無題 初食筍呈座中 龍池 楚吟 一片 茂陵 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 杏花 月夕 夢澤 滯雨 宋玉 吳宮 屏風 宋玉 木蘭花 燕臺四首·春 柳枝五首 昨夜 憶住一師 壬申七夕 明日 南朝 潭州 覽古 槿花 武侯廟古柏 少年 咸陽 贈劉司戶(蕡) 鴛鴦 題鵝 訪隱者不遇成二絕 漢宮詞 西溪 聽鼓 題僧壁 荊門西下 陳后宮 代贈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河陽詩 喜雪 曲江 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還京 梓州罷吟寄同舍 早起 聞歌 謁山 圣女祠 代應 槿花二首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 燕臺四首·夏 正月崇讓宅 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 訪人不遇留別館 和韓錄事送宮人入道 過楚宮 武夷山 春宵自遣 春游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 送臻師二首 城外 訪秋 寄惱韓同年二首(時韓住蕭洞) 槿花 昨日 小桃園 白云夫舊居 即目 有感 題白石蓮花寄楚公 百果嘲櫻桃 玉山 代應二首 藥轉 杜司勛 五言述德抒情詩一首四十韻獻上杜七兄仆射相公(杜悰) 燕臺四首·秋 嘲桃 微雨 曼倩辭 謁山 當句有對 櫻桃花下 華師 殘花 奉寄安國大師兼簡子蒙 高松 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 代董秀才卻扇 東阿王 閨情 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 桂林路中作 少將 哭劉蕡 相和歌辭·王昭君 安平公詩(故贈尚書韓氏) 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盧鈞) 燒香曲 木蘭 詠云 偶題二首 夜飲 王昭君 戲題友人壁 相思(一作相思樹上) 南朝 李衛公(德裕) 細雨 小園獨酌 假日 寫意 舊頓(頓,宿食處也·天子行幸住宿處,亦曰頓) 櫻桃答 擬沈下賢 夜半 曲池 公子 韓翃舍人即事 酬令狐郎中見寄 街西池館 雜歌謠辭·李夫人歌 垂柳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 燕臺四首·冬 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 東南 高花 九日 搖落 細雨 隨師東 驪山有感 宿晉昌亭聞驚禽 漫成五章 贈鄭讜處士 齊梁晴云 丹丘 歌舞 昨夜 和韓錄事送宮人入道 十字水期韋潘侍御同年不至時韋寓居水次故郭汾寧宅 與同年李定言曲水閑話戲作 野菊(又見《孫逖集 臨發崇讓宅紫薇 宮妓 江東 判春 青陵臺 北樓 公子 垂柳 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后夢作 謝書 初起 飲席戲贈同舍 寄羅劭興 晉昌晚歸馬上贈 送從翁東川弘農尚書幕 病中聞河東公樂營置酒口占寄上 寓懷 朱槿花二首 如有 城上 驕兒詩 戲題樞言草閣三十二韻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懷寄獻尚書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樂渴然有農夫望歲之志…游舊·殘雪 戊辰會靜中出貽同志二十韻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蕭浣)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 喜聞太原同院崔侍御臺拜兼寄在臺三二同年之什 人日即事 寓目 河清與趙氏昆季宴集得擬杜工部 子直晉昌李花(得分字) 訪隱 餞席重送從叔余之梓州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時蔡京在坐京曾為僧徒故有第五句 四皓廟 夜出西溪 故番禺侯以贓罪致不辜,事覺,母者他日過其門 過故崔兗海宅與崔明秀才話舊因寄舊僚杜趙李三掾 戲贈張書記 撰彭陽公志文畢有感 夜冷 贈趙協律皙 南潭上亭宴集以疾后至因而抒情 鈞天 丹丘 到秋 舊頓(頓,宿食處也·天子行幸住宿處,亦曰頓) 隋宮守歲 一片 崇讓宅東亭醉后沔然有作 楚宮二首(后首一作天水閑話舊事) 賦得月照冰池 海上謠 江村題壁 縣中惱飲席 夜意 鸞鳳 向晚 陳后宮 所居 韓同年新居餞韓西迎家室戲贈 隨師東 子初郊墅 復至裴明府所居 訪人不遇留別館 嘲櫻桃 海上 ???/a> 圣女祠 亂石 一片 深宮 和友人戲贈二首(一作和令狐八戲題) 楚宮二首(后首一作天水閑話舊事) 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 關門柳 及第東歸次灞上,卻寄同年 有感 東下三旬苦于風土馬上戲作 過鄭廣文舊居(鄭虔) 清河 曉起 謝先輩防記念拙詩甚多,異日偶有此寄 牡丹 明神 賦得雞 留贈畏之 過招國李家南園二首 李花 蝶三首 贈白道者(一作詠史第二首) 妓席 柳下暗記 楊本勝說于長安見小男阿袞 贈歌妓二首 石城 楚宮 送崔玨往西川 巴江柳 渾河中 人欲 商於 自喜 雜曲歌辭·楊柳枝 龍丘途中 游靈伽寺(以下見《統簽 定子(此詩又見《杜牧外集 清夜怨 哭虔州楊侍郎(虞卿) 謝往桂林至彤庭竊詠 擬意 細雨成詠獻尚書河東公 五月六日夜憶往歲秋與徹師同宿(知玄法師弟子僧徹) 懷求古翁 春深脫衣 有懷在蒙飛卿 思賢頓(即望賢宮也) 夜思(以下續新添詩) 井泥四十韻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輒以詩一首四十韻…詠嘆不足之義也 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 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 大鹵平后移家到永樂縣居書懷十韻寄劉韋…于此縣寄居 四年…遂作憶雪又作殘雪詩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舊·憶雪 和鄭愚贈汝陽王孫家箏妓二十韻 詠懷寄秘閣舊僚二十六韻 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 河內詩二首 和馬郎中移白菊見示 和劉評事永樂閑居見寄 和人題真娘墓(真娘吳中樂妓墓在虎丘山下寺中) 贈別前蔚州契苾使君 贈田叟 過故府中武威公交城舊莊感事(武威公王茂元也) 奉同諸公題河中任中丞新創河亭四韻之作 水齋 寄和水部馬郎中題興德驛,時昭義已平 登霍山驛樓 賦得桃李無言 題道靜院院在中條山故王顏中丞所置虢州刺史…寫真存焉 歸來 寓興 江上憶嚴五廣休(一本入集外詩) 送豐都李尉 贈司勛杜十三員外 僧院牡丹 送阿龜歸華 九月於東逢雪 效長吉 南山趙行軍新詩盛稱游宴之洽,因寄一絕 念遠 幽人 所居永樂縣久旱,縣宰祈禱得雨,因賦詩 和韋潘前輩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上李使君 戲題贈稷山驛吏王全 寄華岳孫逸人 寒食行次冷泉驛 永樂縣所居一草一木無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書即事一章 賦得月照冰池 過姚孝子廬偶書 靈仙閣晚眺寄鄆州韋評事 七夕偶題 秋日晚思 景陽宮井雙桐 李夫人三首 海上謠 宮中曲 日高 射魚曲 漫成五章 即日 江村題壁 題李上謨壁 縣中惱飲席 閑游 奉寄安國大師兼簡子蒙 因書 夜意 自貺 韋蟾(一作寄懷韋蟾) 李衛公(德裕) 鸞鳳 江上 題鄭大有隱居 商於新開路 俳諧 離席 向晚 獻寄舊府開封公(開封公,令狐楚也) 思歸 小園獨酌 贈子直花下(令狐绹字子直) 陸發荊南始至商洛 裴明府居止 昭州 高松 所居 舊將軍 寄遠 假日 失猿 送王十三校書分司 池邊 奉和太原公送前楊秀才戴兼招楊正字戎 韓同年新居餞韓西迎家室戲贈 寫意 井絡 漢南書事 子初郊墅 覽古 復至裴明府所居 贈鄭讜處士 汴上送李郢之蘇州 雨中長樂水館送趙十五滂不及 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 又效江南曲 效徐陵體贈更衣 齊梁晴云 無愁果有愁曲北齊歌 贈句芒神 故驛迎吊故桂府常侍有感 病中早訪招國李十將軍遇挈家游曲江 昭肅皇帝挽歌辭三首 代貴公主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一作代公主答) 嘲櫻桃 房君珊瑚散 過華清內廄門 華岳下題西王母廟 同學彭道士參寥 魏侯第東北樓堂郢叔言別,聊用書所見成篇 海上 歌舞 細雨 深樹見一顆櫻桃尚在 行至金牛驛寄興元渤海尚書 寄蜀客 海客 西亭 天津西望 贈從兄閬之 圣女祠 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 十字水期韋潘侍御同年不至時韋寓居水次故郭汾寧宅 亂石 代秘書贈弘文館諸校書 贈孫綺新及第 別智玄法師 代董秀才卻扇 自南山北歸經分水嶺 哀箏 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禮部魏公 洞庭魚 送鄭大臺文南覲(鄭畋) 鏡檻 即目 利州江潭作(感孕金輪所) 四皓廟 西南行卻寄相送者 鄭州獻從叔舍人褎 寄成都高苗二從事(時二公從事商隱座主府) 迎寄韓魯州(瞻同年) 淮陽路 即日 寄裴衡 明禪師院酬從兄見寄 深宮 妓席暗記送同年獨孤云之武昌 壽安公主出降 有感二首(乙卯年有感丙辰年詩成二詩紀甘露之變) 題二首后重有戲贈任秀才 和友人戲贈二首(一作和令狐八戲題) 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 彭城公薨后贈杜二十七勝李十七潘二君…安平公門下 與同年李定言曲水閑話戲作 銀河吹笙 酬別令狐補闕 關門柳 過伊仆射舊宅 野菊(又見《孫逖集 及第東歸次灞上,卻寄同年 臨發崇讓宅紫薇 過景陵 獨居有懷 圣女祠 東阿王 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 所居永樂縣久旱,縣宰祈禱得雨,因賦詩 和韋潘前輩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上李使君 戲題贈稷山驛吏王全 寄華岳孫逸人 寒食行次冷泉驛 南潭上亭宴集以疾后至因而抒情 永樂縣所居一草一木無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書即事一章 過姚孝子廬偶書 靈仙閣晚眺寄鄆州韋評事 七夕偶題 秋日晚思 景陽宮井雙桐 李夫人三首 宮中曲 日高 射魚曲 即日 題李上謨壁 閑游 因書 自貺 韋蟾(一作寄懷韋蟾) 江上 夜飲 題鄭大有隱居 商於新開路 俳諧 離席 獻寄舊府開封公(開封公,令狐楚也) 思歸 贈子直花下(令狐绹字子直) 陸發荊南始至商洛 裴明府居止 哭劉司戶蕡 昭州 訪秋 曼倩辭 舊將軍 寄遠 戲題友人壁 失猿 鈞天 寄惱韓同年二首(時韓住蕭洞) 送王十三校書分司 池邊 奉和太原公送前楊秀才戴兼招楊正字戎 井絡 當句有對 漢南書事 汴上送李郢之蘇州 雨中長樂水館送趙十五滂不及 又效江南曲 效徐陵體贈更衣 無愁果有愁曲北齊歌 贈句芒神 故驛迎吊故桂府常侍有感 櫻桃花下 昨日 病中早訪招國李十將軍遇挈家游曲江 梓州罷吟寄同舍 昭肅皇帝挽歌辭三首 代貴公主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一作代公主答) 和張秀才落花有感 小桃園 房君珊瑚散 過華清內廄門 華岳下題西王母廟 華師 到秋 同學彭道士參寥 白云夫舊居 魏侯第東北樓堂郢叔言別,聊用書所見成篇 細雨 深樹見一顆櫻桃尚在 行至金牛驛寄興元渤海尚書 寄蜀客 早起 西亭 天津西望 殘花 贈從兄閬之 即目 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 過楚宮 日日 代秘書贈弘文館諸校書 贈孫綺新及第 別智玄法師 驪山有感 有感 自南山北歸經分水嶺 哀箏 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禮部魏公 洞庭魚 送鄭大臺文南覲(鄭畋) 鏡檻 相思(一作相思樹上) 即目 利州江潭作(感孕金輪所) 四皓廟 西南行卻寄相送者 鄭州獻從叔舍人褎 寄成都高苗二從事(時二公從事商隱座主府) 迎寄韓魯州(瞻同年) 崇讓宅東亭醉后沔然有作 淮陽路 即日 寄裴衡 明禪師院酬從兄見寄 宿晉昌亭聞驚禽 妓席暗記送同年獨孤云之武昌 中元作 壽安公主出降 有感二首(乙卯年有感丙辰年詩成二詩紀甘露之變) 題二首后重有戲贈任秀才 聞歌 彭城公薨后贈杜二十七勝李十七潘二君…安平公門下 酬別令狐補闕 過伊仆射舊宅 過景陵 獨居有懷 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 寄在朝鄭曹獨孤李四同年 涉洛川 夢令狐學士 次陜州先寄源從事 荊山 華州周大夫宴席 寄永道士 追代盧家人嘲堂內 贈宇文中丞 別薛巖賓 望喜驛別嘉陵江水二絕 七夕 灞岸 五松驛 讀任彥升碑 促漏 漢宮 蜀桐 齊宮詞 梓潼望長卿山至巴西復懷譙秀 華清宮 曉坐(一云后閤) 代元城吳令暗為答 代魏宮私贈 飲席代官妓贈兩從事 張惡子廟 壬申閏秋題贈烏鵲 三月十日流杯亭 贈庾十二朱版 破鏡 席上作 贈宗魯筇竹杖 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赴職梓潼留別畏之員外同年 九成宮(九成宮本隋仁壽宮貞觀間修之以避暑因更名) 即日 越燕二首 寄成都高苗二從事 玄微先生 子初全溪作 蠅蝶雞麝鸞鳳等成篇 碧瓦 漫成三首 寄令狐學士 令狐八拾遺見招送裴十四歸華州 北禽 謔柳 西溪 屬疾 聞著明兇問哭寄飛卿 同崔八詣藥山訪融禪師 鄠杜馬上念漢書(一云五陵懷古) 復京 哭劉司戶二首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歸官舍) 楚澤 華清宮(天寶六載,改驪山溫泉宮曰華清宮) 華山題王母祠 和孫樸韋蟾孔雀詠 歸墅 異俗二首(時從事嶺南) 崔處士 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 雜曲歌辭·無愁果有愁曲 相和歌辭·江南曲 子初全溪作 初入武夷 過鄭廣文舊居 春光 日高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 流鶯 贈劉司戶蕡 無題四首 霜月 晚晴
最新收錄:

暫未開通

李商隱
唐代著名詩人

本 名 李商隱 別 名 李義山


義山 玉谿生,樊南生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河南滎陽(今河南省滎陽市) 出生日期 約813年


逝世日期 約858年 主要成就 詩歌


主要作品 李義山詩集 官 職 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


祖 籍 懷州河內 配 偶 王氏

李商隱李商隱基本介紹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后隨祖輩移居滎陽  (今河南省鄭州市),晚唐時期詩人。

  李商隱幼年喪父,隨母還鄉過著清貧的生活。十六歲時,因擅長古文而知名。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陽,結識令狐楚等前輩?!芭|h”令狐楚欣賞他的文才,親自授以今體章奏之學,并給予資助,后又聘其入幕,至開成二年(837年),考中進士,及第后再入令狐楚幕,令狐楚死后,入“李黨”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不久娶王女為妻。從此陷入“牛李黨爭”旋渦,被“牛黨”視為“背恩”“無行”。次年應“博學鴻詞科”考試,已被錄取再遭刷落。會昌二年(842年)應“書判拔萃試”,被授秘書省正字。宣宗即位后,牛黨得勢,其隨即放棄京職,隨李黨鄭亞赴桂海。后期十幾年時間,都漂流各地,為各地幕僚,開始篤信佛教。大中十二年(858年),因病退職還鄉,在鄭州去世。

  李商隱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其詩構思縝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麗的辭采,婉轉和諧的韻調,曲折細微地去表現深厚的情感。  李商隱胸懷“欲回天地”,力促唐王朝中興的志向,但身處晚唐已無實現抱負的可能。其駢體章奏與哀誄之文因形式瑰麗、情文并茂而在當時極負盛名,曾自編為《樊南甲集》等,李商隱還是晚唐杰出詩人,其詩各體俱有佳作,尤以五七言律絕成就為高,七言律詩的造詣更是上追杜甫而獨步晚唐。主要作品有《瑤池》等。


李商隱李商隱代表作《七夕》原文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李商隱七夕內容解析


  七夕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詩則從牛女會罷作別時寫起?!胞[扇斜分鳳幄開”,大約是聚會的時間已過,侍從者鸞扇斜分、高搴鳳幄,讓織女與牛郎作別登車。“星橋橫過鵲飛回”,星橋是烏鵲在銀河上所搭之橋,當織女的仙車橫過星橋,返回河東時,烏鵲也隨即撤離天河,飛回了人間。牛女相會,一年僅只一次,卻又如此之短促。照說會使人為他們惋惜吧。然而三、四句非但不見惋惜,反是一種羨慕的口吻:“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無期別”指死別。牛女相會,一年僅有一夕,固然稀少短促。但若與人間死別相比,畢竟有本質不同。人間死別,再無見期。想求如天上一年一度相逢是不可能得到的?!盃帉ⅰ瓝Q得……”話語間有一種刻骨的辛酸。細細體會,當是詩人妻子王氏去世已久,在漫無盡頭的思念中,逢七夕而生出這樣的悲感。

  詩的前二句和后二句是通過詩人眼中所看、心中所想聯系起來的。在朦朧的夜色中詩人注視著天河,仿佛看到了鸞扇斜分,鳳幄高搴,以及織女度過星橋的情景。雖是鵲橋歸路,在詩人的想象中卻是這樣美好,可見羨慕之情。正是在這種帶有羨慕情緒的基礎上,進一步引發出后面的心理活動。由看到想,一個鰥鰥不寐的詩人形象被表現得非常真切。

  生離勝于死別,欲為牛女而不得,把希望的基點壓低,彌見沉痛。


李商隱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商隱三歲左右,隨父  李嗣赴浙。不到十歲,李嗣去世。李商隱只得隨母還鄉,過著艱苦清貧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隱是長子,因此也就同時背負上了撐持門戶的責任。李商隱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時期曾“傭書販舂”,即為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李商隱“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回鄉后曾從一位精通五經和小學的堂叔受經習文,至十六歲,便因擅長古文而得名。此外,寫得一手秀麗的工楷與一手好文章。

  唐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陽,結識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輩。令狐楚欣賞李商隱的文才,對其十分器重,讓李商隱與其子令狐绹等交游  ,親自授以今體(駢儷)章奏之學,并“歲給資裝,令隨計上都”。后又聘其入幕為巡官,曾先后隨往鄆州、太原等地。在這幾年中,李商隱一面積極應試,一面努力學文,在科舉上雖一再失敗,但在寫作上則完成了由散向駢的轉變,此后他很少再寫散文。

  唐大和七年(833年),令狐楚調任京職,李商隱離太原返鄉,此后,李商隱曾在王屋山學道二、三年,這對其思想與創作產生一定影響。

  開成二年(837年),經過長期刻苦學習并由于令狐绹的延譽,李商隱得中進士。

  

應舉之路

  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考取了進士。在此之前,他已經失敗過多次。李商隱初次應舉的年份難以考證,有人相信甚至在10年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李商隱就開始了他漫長而艱苦的應舉之路  。與大多數缺乏權勢背景的考生一樣,李商隱并不指望一舉成功。他流傳下來的詩文中沒有提及當時的情形,這多少說明他對于初試的失敗不是非常在意。然而,隨著失敗次數的增多,他漸漸開始不滿。在《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詩中,他將沒有錄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比喻成阻撓他成功的小人:“鸞皇期一舉,燕雀不相饒。”

  應舉的失敗不會讓李商隱反省自己學識不足。早在太和四年,曾經與他一起游學的令狐绹就考中進士。這顯然不是因為令狐绹的學識才華比李商隱優秀,而是由于他父親令狐楚的影響力。權貴們互相提攜,大量錄取上流社會關系網中的考生,在唐代科舉中是很普遍的現象。許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會在考試之前就去刻意結交關系,或者想出種種辦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據李商隱自述,他在這方面是比較低調的(《與陶進士書》),但如果說他不曾對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從李商隱在開成元年寫給令狐绹的一封信中“爾來足下仕益達,仆固不動”之類的話,可以看出他的情緒已經相當煩躁了。而他于開成二年的中舉,也正是令狐父子對當值考官施加影響的結果。

  

仕宦生涯

  開成三年(838年)春,應博學宏辭試不取,在參與料理令狐楚的喪事后不久,李商隱應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聘請,去涇州(治今甘肅省涇川縣)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并將女兒王氏嫁給了他。  從李商隱后來的經歷中可以看出,這樁婚姻將其拖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李商隱的尷尬處境在于: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被視為“李黨”的成員;而令狐楚父子屬于“牛黨”。因此,李商隱的行為就被很輕易地被解讀為對剛剛去世的老師和恩主的背叛,并且很快就為此付出了代價。 在唐代,取得進士資格一般并不會立即授予官職,還需要再通過由吏部舉辦的考試。

  開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隱參加授官考試,結果在復審中被除名。這件事對李商隱最直接的影響是使得他獲得朝廷正式官職的時間推遲了一年。

  開成四年(839年),李商隱再次參加授官考試,順利通過,得到了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不久,被調任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市)縣尉。雖然縣尉與校書郎的品級差不多,但遠離權力的中心,顯然會使以后發展受到影響。李商隱在弘農任職期間很不順利,因為替死囚減刑而受到上司陜虢觀察使孫簡的責難,因而李商隱感到非常屈辱,難以忍受,最終以請長假的方式辭職(《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歸京》)。湊巧的是,在此前后孫簡正好被調走,接任的姚合設法緩和了緊張的局面,在他的勸慰下,李商隱勉強留了下來。但他此刻顯然已經沒有心情繼續工作。開成五年(840年),再次辭職并得到獲準。

  

閑居時期

  辭去了弘農縣尉后,會昌二年(842年),李商隱以書判拔萃復入秘書省為正字,旋丁母憂居家。李商隱必須離職回家守孝三年。這意味著年屆而立的李商隱不得不放棄躋身權力階層的最好的機會。這次變故對李商隱政治生涯的打擊是致命的。李商隱閑居在家的三年(會昌二年末至會昌四年末),是李德裕執政最輝煌的時期。錯過了這個時期,隨著不久之后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團驟然失勢,李商隱已經難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

  會昌三年(843年),李商隱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討伐劉稹叛亂時病故。王茂元生前沒有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幫助李商隱的升遷,但他的去世,無疑使李商隱的處境更加困難。

  會昌四年(844年)暮春,自關中移家永樂。五年冬(845年),服闋入京,仍為秘省正字。這一次,他的職位(“正字”)品階比之前的(“校書郎”)還低。即便如此,李商隱畢竟又有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在唐代,大家普遍認為在京城里的任職會比外派的官員有更多的機會升遷,而李商隱所在的秘書省,又比較容易受到高層的關注。對李商隱而言,另一個好消息是,宰相李德裕獲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這位精干的政治家幾乎被授予全權處理朝政。李商隱積極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張,他躊躇滿志,有理由期待受到重用的機會。

  李商隱在閑居的幾年里處理了一些家庭的事務,其中最主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將一些親屬的墓葬遷回了故鄉的家族墓園。這種維護家族榮譽的努力多少使他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現存的部分詩文中可以看出,李商隱盡量調整自己的心態,淡化對政治生涯的興趣和期待。他有時從事農耕,聲稱自己“渴然有農夫望歲之志”,模仿陶淵明的風格寫作田園詩歌。不過,紛亂的時局始終吸引著李商隱的注意力。他有非常鮮明的政治傾向,幾乎無法隱藏。

  

幕府游歷

  會昌五年(845年)十月,李商隱結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書省。此時,武宗與宰相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關系已經到了晚期。次年三月,武宗去世,傳言他是由于長期服用道士進獻的長生藥而中毒身亡。經過一系列的宮廷斗爭,宣宗李忱即位,并反對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厭惡李德裕。因此,幾乎整個會昌六年(846年),都持續新一輪政治清洗,曾經權傾一時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擠出權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白敏中為首的牛黨新勢力逐漸占據了政府中的重要位置。

  會昌六年(846年),李商隱在秘書省任正字。三十五歲的李商隱終于有了兒子(李袞師),他的堂弟李羲叟也在這一年中了進士,這兩個好消息大概只能讓他興奮一時。由于支持李德裕的政治綱領以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視為背叛,他不大可能分享牛黨的勝利。此時李商隱的職位幾乎低得不值得在權力斗爭中被排擠,他仍為仕途不得志而郁郁寡歡。

  大中元年(847年),桂管觀察使鄭亞邀請李商隱往赴桂林任職。五月,李商隱同鄭亞來到距京城大約5000里以外的南方。鄭亞的這次南遷,是牛黨清洗計劃的一部分。李商隱愿意主動跟從一位被貶謫的官員,表明他同情李德裕一黨。另一方面,也顯示對自己的升遷不再抱有信心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鄭亞就再次被貶官為循州刺史,李商隱也隨之失去了工作。

  大中二年秋(848年),李商隱回到長安。  據說,他在窮困潦倒之際,寫信給故友令狐绹(他已經進入權力的核心)請求幫助,但遭到拒絕,結果只能通過自己考試得到一個盩厔縣尉的小職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0年之前,他正好也是一個相當的職位(弘農縣尉)。  李商隱擔任盩厔縣尉時間不長,又被調回京城。此時,與大中元年他在秘書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職,渺茫的前途,落寞之余,期盼著出現變化。

  大中三年九月(849年),李商隱得到武寧軍節度使盧弘正的邀請,前往徐州任職。盧弘正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員,對李商隱也非常欣賞。如果他的仕途順利,李商隱可能還有最后一次機會。然而不巧的是,李商隱追隨盧弘正僅僅一年多后,后者就于大中五年春天病故。這樣,李商隱不得不再一次另謀生路。

  

夕陽晚景

  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隱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間病逝。從李商隱的詩文上看,他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這位出身于富貴家庭的女性,多年來一直盡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由于李商隱多年在外游歷,夫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聚少離多,李商隱對于妻子是有一份歉疚的心意;而李商隱仕途上的坎坷,無疑增強了這份歉疚的感情。

  大中五年(851年)年秋天,被任命為西川節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隱發出了邀請,希望他能隨自己去西南邊境的四川任職。李商隱接受了參軍的職位,在簡單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李商隱于十一月入川赴職。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的四年間,大部分時間李商隱都郁郁寡歡。他曾一度對佛教發生了很大的興趣,與當地的僧人交往,并捐錢刊印佛經,甚至想過出家為僧。梓幕生活是李商隱宦游生涯中最平淡穩定的時期,李商隱已經再也無心無力去追求仕途的成功。

  大中九年(855年),柳仲郢被調回京城任職。出于照顧,他給李商隱安排了一個鹽鐵推官的職位,雖然品階低,待遇卻比較豐厚。李商隱在這個職位上工作了兩到三年,罷職后回到故鄉閑居。

  李商隱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抑郁寡歡,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


李商隱文學成就


  

成就綜述

  李商隱的詩歌流傳下來的約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觸及時政題材的占了相當比重。李商隱的詠史詩有很高的成就。它們絕不是“發思古之幽情”的無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懷的詩篇,而是著眼于借鑒歷史的經驗教訓來指陳政事、譏評時世加以補充發揮,使詠史成為政治詩的一種特殊形式。無題詩是李商隱獨具一格的創造。它們大多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轉,辭藻精麗,聲調和美且能疏密相間,讀來令人回腸蕩氣。幼年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隱的世界觀基本上屬于儒家體系,其人生態度是積極入世、渴望有所作為的。同時,他頗能獨立思考,很早便對“學道必求古,為文必有師法”的說教不以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義外有何物”這樣大膽的想法。在詩歌創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賀奇崛幽峭的風格和南朝輕倩流麗的詩體,曾仿照它們寫了許多歌唱愛情的詩篇,如《燕臺》《河陽》《河內》等。待屢次下第和被人譖毀的遭際向他顯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嶇不平,他的詩便開始表現出憤懣不平之氣和對社會的某些批判。大和末,甘露之變以血淋淋的現實打開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創作上都大進一步。這時他寫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詩,批判腐朽政治已相當深刻有力。

  

詩歌類型

  

詠史詩

  作為一個關心政治的知識分子,李商隱寫了大量這方面的詩歌,留存下來的約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韓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韻》《隨師東》《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作品。李商隱早期的政治詩指陳時局,語氣嚴厲悲憤,又含有自我期許的意味,很能反應他當時的心態。在關于政治和社會內容的詩歌中,借用歷史題材反映對當代社會的意見,是李商隱此類詩歌的一個特色。《富平少侯》《北齊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李商隱的詩歌創作,開始時醉心于李賀那種奇崛幽峭的風格和南朝清倩流麗的詩體,他有意加以仿效而寫了許多歌唱愛情的詩篇。但大和九年(835年)的“甘露之變”,使他目睹了朝官大量被殺、宦官擅權的血淋淋的黑暗政局,思想和創作都發生了轉變,寫下了不少批判黑暗現實的政治詩。  如表達了自己對時局的看法,憤怒聲討了宦官的罪行,稱頌了敢于反對宦官專權的將領,熱切盼望鏟除宦官、恢復皇帝的權力的《重有感》。又如有意效法杜甫《北征》的長篇政治詩《行次西郊一百韻》。

  李商隱的政治詩又多半以借古諷今的詠史詩出現。如《詠史》批判了統治者的荒淫、愚昧和無能。《隋宮二首》其一,意在提醒晚唐統治者要接受前車之鑒。又如《馬嵬二首》其二,對唐玄宗為皇帝而弄得眾叛親離,連自己的寵妃也保不住的可悲結局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嘲弄。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賈生》深寓作者對晚唐統治者佞道以求長生,而不恤國事的諷刺和自身懷才不遇的感慨。又如《瑤池》借周穆王諷刺唐代皇帝們求仙,《隨師東》借古事影射朝廷東伐李同捷。

  李商隱詠史詩的成功之處,在于注意構思的凝練、取材的精當,巧妙地將歷史與現實融合在一起,或用假想之辭創作出帶有虛構色彩的場景,突破史實局限,更深刻地揭示諷刺對象的本質;或抓住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或微物,深入開掘,使之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與此同時,將自己的感情和議論自然地寓含在鮮明的形象之中,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和深長的情韻,達到寓意的深刻性與形象的鮮明性、情昧的雋永和諧統一,增強了詠史詩的藝術表現力。

  

詠物詩

  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負無法得到實現,于是就通過詩歌來排遣心中的郁悶和不安。《安定城樓》《春日寄懷》《樂游原》《杜工部蜀中離席》是流傳得較廣的幾首。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內容的作品中許多七言律詩被認為是杜甫詩風的重要繼承者。

  

無題詩

  李商隱的愛情詩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獨具特色。其中一部分表現他與妻子王氏的伉儷情深,代表作為《夜雨寄北》,此詩通過對巴山夜雨秋景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客居異鄉之寂寞和對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結婚不到12年,李商隱的妻子就死了。他的悼亡追憶之作,如《正月崇讓宅》《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無家而作有家之想,血淚寫成,令人不忍卒讀。

  包括大多數無題詩在內的吟詠內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隱詩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獲得了后世最多的關注。《錦瑟》《燕臺詩》《碧城三首》《重過圣女祠》等,保持了與無題詩類似的風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等,則反映出李商隱感情詩另一種風格的意境。

  李商隱以無題為名的愛情詩,最為人所傳誦,但他的無題詩具有“朦朧”的特點,旨意隱秘。這些以無題為名的愛情詩,包括以《無題》為題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為題的“準無題”詩近三十首。這些詩有的有所寄托,但大部分屬于純粹的情詩。李商隱的“準無題”詩也寫得相當出色。如《錦瑟》此詩貌似詠物,實則詠懷。它隱去了平生所歷具體之事,以錦瑟起興,充分運用了比興、象征、典故等多種手法,將自己滿腔的憂傷、郁憤之情,形象而又婉曲地表達出來。

  李商隱以無題詩著名。根據《李商隱詩歌集解》里所收詩歌的統計,基本可以確認詩人寫作時即以《無題》命名的共有15首,另有5首在通行的詩集中經常被標為“無題”的(五律《幽人不倦賞》、七絕《長眉畫了》《壽陽公主》《待得郎來》《戶外重陰》),經馮浩、紀昀等人考訂,認為多半是由于版本問題而產生的原題丟失情況,并非真正的無題詩。

  有些研究者(如楊柳  )認為李商隱詩集中部分有題目的詩也應該屬于無題詩一類,理由是這些詩的題目往往是從詩的首句中取前幾字為題(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詩題與內容本身毫無聯系(如《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看,李商隱詩集中可以歸入無題詩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說并沒有得到多數人的支持  。

  馮浩在《玉溪生詩集箋注》總結了前人關于無題詩的箋注工作,從中可以看出諸家觀點之大不同:“自來解無題諸詩者,或謂其皆屬寓言,或謂其盡賦本事。各持偏見,互持莫決。余細讀全集,乃至實有寄托者多,直做艷情者少,夾在不分,令人迷亂耳?!?/p>

  

應酬唱和詩

  在李商隱用于交際的詩作中,寫給令狐绹的幾首(《酬別令狐補闕》《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見寄》《寄令狐學士》《夢令狐學士》《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特別引人注意,為解釋他與令狐绹的關系提供了直接的證據。李詩廣納前人所長,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頓挫,融齊梁詩的華麗濃艷,學李賀詩的鬼異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纏綿、綺麗、精巧的風格。李詩還善于用典,借助恰當的歷史類比,使隱秘難言的意思得以表達。李商隱《東還》詩膾炙人口,賞讀該詩,可看出李商隱所表露歸去尋師學仙只是一句托辭,所謂學道不過借此疏解自己內心不平與感嘆自己命運的不幸,更有面對朝政種種荒淫無道的憤慨以及對正一步步走向衰敗的唐王朝的哀嘆。

  

駢體文

  李商隱的寫作,除詩歌以外的成就被論及得較少。事實上,他是晚唐時期最重要駢體文作家之一。這種文體注重文辭的對偶,并使用大量典故,廣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李商隱在令狐楚的培養下,成了一位駢體文的專家,為許多官員代筆起草過奏折、書信等文書。《舊唐書·文苑傳》說李商隱“尤善為誄奠之辭”。由于當時章奏中使用的駢體文,要求詞藻華麗,又要表述準確,因此對于用典的要求很高。而擅長寫作駢體文的李商隱,養成了用典的習慣,因此被認為這是他的詩歌中喜歡用典的原因。

  李商隱曾將其駢體文作品編訂為《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各20卷共832篇,今已不存。根據《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的記載,李商隱的文集,除了自編兩集,還有另外一些。但前述這些文集,都沒有流傳下來。

  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對李商隱的駢體文評價很高,認為只要《樊南文集》存留,唐代的駢體文就算全部遺失也不可惜。

  

詩歌特點

  李商隱的詩歌能在晚唐獨樹一幟,在于他心靈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來表現晚唐士人傷感哀苦的情緒,以及他對愛情的執著,開創了詩歌的新風格、新境界。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與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此外李商隱將含蓄、朦朧的表現手法運用到了極致,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李商隱詩歌成就最高的是近體詩,尤其是七言律絕。他是繼杜甫之后,唐代七律發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隱繼承了杜甫七律錘煉謹嚴、沉郁頓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齊梁詩的濃艷色彩、李賀詩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綿邈、綺麗精工的獨特風格。如《重過圣女祠》借愛情遇合,于寫景中融合比興象征,寄寓困頓失意的身世之感;《春雨》將李賀古體詩的奇艷移入律詩,語言綺麗而對仗工整,音律圓美婉轉,意象極美。但他的詩中因愛用僻典,詩的整體意旨往往隱晦。其次,李商隱將人生慨嘆的抒寫向更深細隱晦方面發展,善于用艷麗精工的藝術形式表達惆悵落寞的情緒,詩中充滿了迷茫與悲涼的體驗,作品深婉精麗、韻味深厚,“近而不浮,遠而不盡”,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種朦朧美。如《錦瑟》,關于其詩意,歷來眾說紛紜:有悼亡說、寄托說、戀情說、聽瑟曲說、編集自序說、自傷身世說等多種解釋,表達幽微深遠,具有朦朧美。再次,他的詩歌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其心靈的象征,是一種純屬主觀的生命體驗的表現。李商隱的七絕如《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夜雨寄北》《夕陽樓》等,較多抒寫身世之感,感情細膩,意境婉約,詩中貫穿著身世和時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調和憂傷美,在藝術上更是細美憂約、沉博絕麗,在精工富麗的辭藻中,朦朧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情思,成為傷感唯美文學的典型。

  李商隱的詩歌有廣泛的師承。他悲愴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屈原,他詩歌意旨的遙深、歸趣難求的風格與阮籍有相通之處。杜甫詩歌憂國憂民的精神、沉郁頓挫的風格,齊梁詩歌的精工艷麗以及李賀詩歌的幽約奇麗的象征手法和風格都影響了李商隱。李商隱的一些長篇古體,雄放奇崛又近于韓愈;他還有少數詩歌清新流麗、純用白描,脫胎于六朝民歌。李商隱善熔百家于一爐,故能自成一家。


李商隱個人作品


  李商隱詩歌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占廿二首,數量位列第四。據《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傳。有《李義山詩集》。

  

代表作品

  無題,楚宮,馬嵬二首,殘花,錦瑟,巴江柳,蟬,夜雨寄北,灞岸,賈生,嫦娥,嘲桃,百果嘲櫻桃,板橋小別,嘲櫻桃,陳后宮,北樓,北齊二首,陳后宮,城上,北禽,北青蘿,城外,池邊,碧城三首,碧瓦,崇讓宅東亭醉后沔然有作,籌筆驛,汴上送李郢之蘇州,別薛巖賓,酬別令狐補闕,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別智玄法師,病中聞河東公樂營置酒口占寄上,酬令狐郎中見寄,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

   詩人



查辭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備19001761號-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平县| 台江县| 和田市| 资溪县| 建平县| 界首市| 怀化市| 额尔古纳市| 宁远县| 绥棱县| 邵阳市| 庆阳市| 彰化市| 南阳市| 宕昌县| 景德镇市| 平安县| 碌曲县| 蓝田县| 和政县| 姚安县| 资阳市| 贵州省| 沙河市| 恭城| 乐山市| 肇东市| 思茅市| 阳山县| 若羌县| 南通市| 南投市| 东乡族自治县| 腾冲县| 达日县| 南平市| 石家庄市| 襄汾县| 察隅县| 漯河市|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