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人題真娘墓(真娘吳中樂妓墓在虎丘山下寺中) / 作者:李商隱 |
虎丘山下劍池邊,長遣游人嘆逝川。
罥樹斷絲悲舞席,出云清梵想歌筵。
柳眉空吐效顰葉,榆莢還飛買笑錢。
一自香魂招不得,只應(yīng)江上獨嬋娟。
|
|
和人題真娘墓(真娘吳中樂妓墓在虎丘山下寺中)解釋:
譯文:
在虎丘山下劍池邊,長久以來游人流連嘆息逝去的歲月。罥住樹上的斷絲令人悲傷,空中飄蕩著舞席的哀愁。云上飄落清梵的歌聲,想像中的宴席。柳眉空空地流出雙眉的情態(tài),如榆莢般的笑聲也飄散了笑聲。香魂再也不會引來任何人的追隨,只能獨自在江上流連。
詩意:
這首詩是李商隱題于吳中樂妓真娘的墓碑上。詩人以虎丘山下劍池邊為背景,描繪了真娘的墓地景象。其中包含了對真娘逝去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感慨。詩中描繪了真娘生前的場景,如舞席、歌筵等,以及她的美麗形象,如柳眉和笑聲。詩人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真娘的懷念和對人生短暫的領(lǐng)悟。
賞析:
這首詩以虎丘山下劍池邊為景點,以真娘墓為主題,描述了真娘生前的境況和她的美麗和魅力。真娘是一位樂妓,她的墓地位于虎丘山下的一個寺廟中。詩人通過對墓地景象的描寫,向讀者展示了真娘逝去的情景和對她的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一些比喻和隱喻的手法,如“罥樹斷絲”表示真娘的悲傷,空榆莢和空柳眉則表示真娘的離去和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的美麗。整首詩以悲傷和沉思的情緒貫穿始終,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通過這首詩,詩人傳達了對真娘的懷念和對人生短暫的領(lǐng)悟,引發(fā)讀者對生命的思考和珍惜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