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 / 作者:李商隱 |
過水穿樓觸處明,藏人帶樹遠(yuǎn)含清。
初生欲缺虛惆悵,未必圓時即有情。
|
|
月解釋:
《月》
過水穿樓觸處明,
藏人帶樹遠(yuǎn)含清。
初生欲缺虛惆悵,
未必圓時即有情。
中文譯文:
月亮,流過水面,穿過樓閣時顯得明亮,
被云遮擋,隱藏在樹林中,隱含著清涼。
剛剛出生的月亮,渴望著變得圓滿,卻感到虛無和失望,
并不意味著只有圓滿的時候才有情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月亮為主題,通過對月亮的描述,表達(dá)了作者對人生和情感的思考。
詩的開頭,作者用“過水穿樓觸處明”來形容月亮的明亮輝煌,意味著月亮的光芒在水面上反射得十分明亮,穿過樓閣時亦是如此。這一描寫讓人聯(lián)想到月亮的光輝照耀著人們的生活,在漆黑的夜晚給人們帶來安慰和亮光。同時,通過流過水面和穿過樓閣等詞語的運(yùn)用,給人一種宏偉壯觀的感覺,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月亮的景仰和贊美之情。
接著,詩人描述了“藏人帶樹遠(yuǎn)含清”,意思是月亮隱藏在云彩之后,被樹木遮擋,卻透露出清涼的氣息。這一描述評述了月亮的隱藏之美,以及它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與周圍的樹木,云彩等元素相得益彰的關(guān)系。這種隱藏之美使得月亮更加神秘而誘人,同時也啟示了生活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美好,只要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和感受。
接下來,詩人用“初生欲缺虛惆悵,未必圓時即有情”來描述月亮的階段性和情感之間的關(guān)系。詩人認(rèn)為,剛剛出生的月亮,雖然渴望著變得圓滿,但同時也感到虛無和失望。而不一定是在圓滿的時候才有情感存在。這種觀點揭示了人生中的不圓滿和不完美的一面,及對于情感的思考。詩人通過對月亮的描寫,給人們以啟示,即人生不可能一直完美,但即使在不圓滿的時刻,也可以產(chǎn)生情感和美好。
整首詩詞通過對月亮的描寫,表達(dá)了作者對人生和情感的思考。月亮的明亮和隱藏之美,以及月亮的階段性和情感之間的關(guān)系,都在詩中得到了深刻的描繪和探討。讀者可以通過欣賞這首詩詞,思考人生中的不完美和不圓滿,以及在這種狀態(tài)下依然能夠感受到美好和情感的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