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門柳 / 作者:李商隱 |
永定河邊一行柳,依依長發故年春。
東來西去人情薄,不為清陰減路塵。
|
|
關門柳解釋:
《關門柳》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描繪了一片依依長滿柳樹的景色,以及在這樣美景面前,人情淡薄的感慨。
譯文:
一片柳樹長在永定河邊,
柳枝垂下,仿佛長發遺留的往昔的春天。
人們來來往往,東西流動,但人情欲望薄如紙,
并不會因為這片清涼的陰影減少塵世的煩擾。
詩意和賞析:
《關門柳》通過描繪一片柳樹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人情淡薄的感慨。柳樹是中國的一種常見樹種,常常生長在水邊或者庭院中,但在這首詩中,柳樹具有更深層的象征意義。柳樹的長發被用來比喻歲月的流逝,長滿柳樹代表了流逝的往昔的春天。而河流的東來西去又暗示了人們的不斷流動,人情薄如紙,易于被時光沖刷和忘卻。作者通過將柳樹與人情的淡薄對比,表達了對于現實世界的一種無奈和感慨。整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傳達了對人情冷淡和社會疏離的思考。
這首詩詞以淡淡的憂傷和隱約的凄涼情緒,展示了唐代詩人特有的情懷和意境。在短短的幾句詩中,李商隱以巧妙的表達,給人以深深的心靈觸動。讀完之后,讀者不禁會對人情淡薄感到悲嘆,對時光的流逝感到惋惜。同時,這首詩也反映出了唐代社會中的種種不足和不滿,使人們在物質豐富背后,體會到的卻是情感的匱乏。以詩境交融的方式,李商隱將這些感受巧妙地融入了詩中,給人一種詩意盎然的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