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夕偶題 / 作者:李商隱 |
寶婺搖珠佩,常娥照玉輪。
靈歸天上匹,巧遺世間人。
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
明朝曬犢鼻,方信阮家貧。
|
|
七夕偶題解釋:
《七夕偶題》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七夕節的情景,表現出作者對愛情的思索和對世俗的嘲諷。
詩歌的中文譯文為:
寶婺搖珠佩,常娥照玉輪。
靈歸天上匹,巧遺世間人。
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
明朝曬犢鼻,方信阮家貧。
詩歌中的“寶婺”指的是七夕節上牽牛星和織女星相聚的一顆星辰,稱為“寶婺星”,表示最美的愛情。第一句描述了寶婺戴著珠寶佩飾搖曳的情景,寓意著美好的愛情。而“常娥”則是織女星的別名,照耀著一個個玉輪,象征著美好的愛情一直在天空中存在。
第二句中的“靈歸天上匹”表達了愛情的高尚和超脫凡世的品質,它是屬于天上的靈魂,才會在世間這個平凡的地方遺留下來。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愛情難以被世人所珍視和理解。
第三句描繪了七夕節上的熱鬧場景,形容了人們爭相花果香的情景,表達了七夕節當天人們的喜慶和熱鬧。
最后一句揭示了作者對世俗的嘲諷和對社會現象的思考。這句話暗指明天,社會將回歸平靜,人們將繼續過日子,而七夕節的美好只是短暫的,現實中貧窮卻永遠存在。這里的“阮家貧”可能是指李商隱自己的貧困生活,也可能代表了整個社會的貧困現象。
整首詩通過對七夕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對社會現象的反思,展現了李商隱獨特的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