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聞太原同院崔侍御臺拜兼寄在臺三二同年之什 / 作者:李商隱 |
鵬魚何事遇屯同,云水升沉一會中。
劉放未歸雞樹老,鄒陽新去兔園空。
寂寥我對先生柳,赫奕君乘御史驄。
若向南臺見鶯友,為傳垂翅度春風(fēng)。
|
|
喜聞太原同院崔侍御臺拜兼寄在臺三二同年之什解釋:
《喜聞太原同院崔侍御臺拜兼寄在臺三二同年之什》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詩。詩人聽說太原同院的崔侍御去拜訪太原同院的另一位侍御,寫下了這首詩表達(dá)歡喜之情。
詩人用尋常的場景來抒發(fā)情感,描述了一幅鵬魚遇到屯魚、云水升沉的情景。在這一瞬間的交匯中,有些人離去,有些人來臨,暗喻人事的變遷和流轉(zhuǎn)。
詩中提到劉放和鄒陽這兩位友人。劉放已經(jīng)離開了,而鄒陽卻剛剛?cè)チ送脠@。暗示那些離去的友人已經(jīng)老去,而新來的友人還未能適應(yīng)環(huán)境。詩人寂寥地對著柳樹說話,向升任御史驄坐騎的君乘致意。
最后,詩人表達(dá)了一種希望能在南臺上看到歸來的友人,傳達(dá)春天帶來的喜悅和溫暖。鶯鳥代表著春天的到來,詩人希望友人們能夠放下煩惱,展翅高飛,享受春風(fēng)的美好。
李商隱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將自己的情感和思念融入這個平凡的場景之中,詩中蘊(yùn)含了對友情的珍惜和希望友人幸福的情意。通過描寫鵬魚和云水的變化,以及友人的離別和到來,詩人展示了生命的流轉(zhuǎn)和變化,同時也表達(dá)了對友人離去和來臨的思念之情。整首詩流露出淡淡的離愁別緒,以及對友情和春天的向往和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