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門柳 / 作者:李商隱 |
永定河邊一行柳,依依長發故年春。
東來西去人情薄,不為清陰減路塵。
|
|
關門柳解釋:
《關門柳》
關門柳
永定河邊一行柳,依依長發故年春。
東來西去人情薄,不為清陰減路塵。
譯文:
在永定河邊有一排柳樹,它們的長發仿佛是昔年的春天。
東往西來,人情冷淡,它們的清涼陰影也不能減少路上的塵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昔人柳樹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情淡薄的思考。詩中的“長發故年春”意味著柳樹依然長著昔年的長發,仿佛還停留在過去的春天。而人情的變淡則通過“東來西去人情薄”一句表達出來。
詩人通過柳樹的形象,抒發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柳樹作為一種常見的植物,常與春天聯系在一起,因為它的新芽在春天才會長出長發。然而,歲月流轉,昔年的春天早已過去,現在的柳樹依然保留著昔年的長發,這表示詩人對時光的感慨和思考。
此外,詩中的“人情薄”也是詩人對社會變化的思考。柳樹的長發雖然依然存在,但人們對它們的關注卻越來越少。這與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冷淡,人情的薄情相呼應。
最后兩句“不為清陰減路塵”,表明即便人情薄淡,柳樹的清涼陰影依然存在,即便無法改變人們對柳樹的關注減少,但它們依然能提供清涼的避暑之地。
通過描繪柳樹的形象和對時光流逝及人情冷淡的思考,詩人表達了對社會變革的思考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整首詩簡潔而深刻,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境的營造,使讀者對時光流逝和人情冷淡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