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寄安國大師兼簡子蒙 / 作者:李商隱 |
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
巖光分蠟屐,澗響入銅瓶。
日下徒推鶴,天涯正對螢。
魚山羨曹植,眷屬有文星。
|
|
奉寄安國大師兼簡子蒙解釋:
奉寄安國大師兼簡子蒙
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
巖光分蠟屐,澗響入銅瓶。
日下徒推鶴,天涯正對螢。
魚山羨曹植,眷屬有文星。
詩詞中文譯文:
懷念拜見安國大師并接受教誨的情景,
并且聽聞大師佛法精義如蚌殼般珍貴。
山上的陽光透過竹鞋底灑落,
溪流的濤聲進入銅瓶之中。
底下的人們只看見仙鶴飛翔,
而遠離天邊正對螢火蟲飛舞。
像魚山仰慕曹植的文采般,
我也有文學之才的親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李商隱的作品,描述了他懷念拜見安國大師的情景。他回憶起當年拜見大師時,大師講解佛法的場景,也聽聞了大師經傳的精髓。
詩中以藝術伎倆為表達手法,通過巖光分蠟屐和澗響入銅瓶的描寫,展示出當時的山間景色,強調了其清幽寧靜。詩中山光巖石和澗流的描寫,營造出了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這與李商隱崇尚禪宗的心境相呼應,也體現了他推崇佛教文化的態度。
詩句中提到的鶴和螢火蟲,分別象征著超凡脫俗的仙境和平凡而光明的世界。將這兩個形象放置于日與天涯之間,暗示了兩個世界的差別和距離,強化了詩中對仙境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兩句詩中,魚山是指南京市江寧區魚山,李商隱通過魚山羨曹植來形容自己也有才華橫溢的親屬,強調了自己所屬家族的卓越才能。同時也在間接表示自己可能擁有文學才華。
整首詩以山水、仙境和家族成就等多個意象展示了李商隱內心所追求的理想世界和完美境界,同時也體現出他對佛教文化的向往和推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