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灞岸 / 作者:李商隱 |
山東今歲點行頻,幾處冤魂哭虜塵。
灞水橋邊倚華表,平時二月有東巡。
|
|
灞岸解釋:
《灞岸》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主要描寫了山東地區在當時頻繁的遭到侵襲和戰亂的景象。
詩詞內容是說山東今年被敵人頻繁侵襲,許多地方冤魂在哭泣,虜骨遍布戰場。詩人倚在灞水橋邊,眺望著華表,想起平時的二月,皇帝會進行東巡。
中文譯文如下:
山東今年頻繁的戰亂,
幾處冤魂哭泣在虜骨的塵埃中。
我倚在灞水橋旁的華表旁,
平時的二月,皇帝會到東巡。
這首詩通過描繪山東地區頻繁的戰亂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戰亂帶來的痛苦和破壞的憂慮。詩中的冤魂哭泣和虜骨鋪滿的戰場,充滿了悲涼和恐懼。而詩人倚在灞水橋旁的華表旁,又想起了平時皇帝會進行東巡的二月景象,對比之下,更加強調了當下的戰亂和破壞。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戰亂的憂慮,以及對和平穩定的向往。通過描繪戰爭的殘酷和破壞,詩人呼喚著社會的和諧與安寧。這是李商隱擅長的寫景與抒情相結合的作品,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給人以思考和啟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