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覽古 / 作者:李商隱 |
莫恃金湯忽太平,草間霜露古今情。
空糊赪壤真何益,欲舉黃旗竟未成。
長樂瓦飛隨水逝,景陽鐘墮失天明。
回頭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堯不為名。
|
|
覽古解釋:
覽古
莫恃金湯忽太平,草間霜露古今情。
空糊赪壤真何益,欲舉黃旗竟未成。
長樂瓦飛隨水逝,景陽鐘墮失天明。
回頭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堯不為名。
中文譯文:
觀看古代的景象
不要依賴豐饒的金湯突然間變得太平,
草間的霜露傳達著古今的情感。
徒有空有紅土真有何益,
渴望舉起黃旗卻最終未實現(xiàn)。
長樂的瓦片隨水蕩漾而逝去,
景陽的鐘陷入了失去天明的境地。
回頭看望箕山的客人,
才相信逃離堯的為名并非虛妄。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對現(xiàn)實的消極態(tài)度,并對古代的景象進行了觀察和思考。詩人認為,人們不應當依賴于短暫的太平,而應當認識到自然界中的苦難和變遷的真實,并反思現(xiàn)實中對物質(zhì)財富的追逐所帶來的結(jié)果。詩中提到的長樂瓦片和景陽鐘則象征著過去的榮耀和輝煌已經(jīng)消逝,歷史的轉(zhuǎn)變和時間的流逝使得這些美好的事物變得虛無縹緲。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逍遙自在、不為虛名所困擾的箕山客人的羨慕和佩服之情。
賞析:
這首詩雖然表達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古代的景象的觀察,但仍然是在唐代詩人的傳統(tǒng)審美框架下運用了離合、夸張等修辭手法。通過對古代的景象進行觀察,詩人批判了現(xiàn)實中對于短暫太平和物質(zhì)財富的盲目追求,并表達了對逍遙自在、不為虛名所困擾的理想狀態(tài)的向往。這首詩以簡練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思想,展示了唐代詩人李商隱的才華和獨特的詩學風格。
|
|